Workflow
网剧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笔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6:27
核心观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方向 [1][2] 文化事业发展重点 - 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 [2] - 培育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2] -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3] - 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 [3] 文化产业发展举措 -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3] - 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 [3] -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3] - 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健康发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3] - 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深化文旅融合 [3] 行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同比增长7.9% [4] - 文化新业态行业增速显著,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文化与旅游、科技、商业等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 [4]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等区域文化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助力文化企业走向世界 [4][5]
66.85亿元!杭州文博会创意不落幕
杭州日报· 2025-10-30 10:27
核心观点 - 杭州文博会取得显著成功,总签约及成交额达66.85亿元,国际化、消费带动、产业成效、AI科技应用和活动规模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6][7][8][9] 国际化程度 - 吸引26个国际组织及66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家文创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主题展区占总展览面积50%以上,其中75%的国际品牌为首次参展 [8] - 7个主题展中展和35个首展首秀首发活动中,国际化活动超半数 [8] 消费带动 - 主、分会场现场成交金额超4.5亿元,首次推出“文博惠民消费季”发放超万张文博惠游卡,联动全市600余个消费体验点,带动消费超9亿元 [8] 产业成效 - 开幕式上14个项目达成意向签约,涉及金额62.35亿元,配套举办10余场商务对洽活动,10余项行业指数研究和重要成果发布 [8] - 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暹罗电影展览会组委会和杭州观盛文化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推动中国及海外IP供应链与品牌深度合作 [8] AI与科技应用 - 数智赋能展区占总展览面积30%以上,设立文化“新三样”出海主题展展示网文、网剧、网游产业实力与出海成就 [9] - 首设“数智新城馆”集中展示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近百项创新应用,城区馆数十家企业运用VR、AR、MR等技术为文化遗产创新提供样本 [9] 活动规模 - 1个主会场和28个分会场联动全城,各类配套活动79项,总计参与人次约230万 [9] - 香港馆三分之一展品首次展出,Labubu等潮玩引发打卡热潮,HTS潮玩展汇集30多个品牌并首发新品,杭州动物园大熊猫系列等本土IP产品上架即售罄 [9]
浙江杭州:2025千岛湖创意生活周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0:47
活动概览 - 2025千岛湖创意生活周于10月23日开幕 [1]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现场设有传统技艺体验环节,小朋友可学习木雕、石雕技艺 [2] - 开幕式上为游人呈现了戏曲表演 [4] - 文创市集展出来自杭州各地的特色文创产品 [6] - 活动设有集聚浙江各地特色小吃的美食市集 [12] - 手工艺人现场创作特色鱼绘文创 [10] - 当地设立了展示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的展位 [13] - 活动现场设有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展位 [13] 活动参与度 - 有外籍人士在活动现场选购千岛湖特色文创产品 [8]
文化“新三样”远航,中国生活方式全球圈粉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5:05
行业核心观点 - 网剧、网文、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中国风”热潮,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亮丽风景线 [1] - 文化出海现象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成功典范 [1] - 该现象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外贸结构优化、数字竞争力提升和中华文化软实力构建的成果 [1] 行业表现与影响 - 文化“新三样”在全球圈粉,刮起中国风热潮 [1] - 文化出海火爆,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
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10月17日开幕
杭州日报· 2025-10-17 10:22
文博会概况与规模 - 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于10月17日开幕,为期4天,主会场设在白马湖 [1] - 主会场设有五大特色馆,汇聚超过5800个国内外文创品牌,并设有118个文博联动消费点 [1] - 文博会自2007年创办以来规模显著扩张,主会场面积从1万平方米增长至6.5万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从10余个增加至60余个,现场参展参会人次从3万增长至近30万 [1] 产业发展与地位 - 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6年、2020年、2023年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一方阵 [3] - 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占全市GDP比重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3] - 在之江文化产业带等平台带动下,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等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2024年全市规上数字文化企业实现营收8855亿元,同比增长约10% [3] - 电竞游戏、数字视听、网络直播等文化新业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3] - 本届文博会首设数智新城馆,集中展示沉浸式交互、AI生成艺术、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4] 文化出海与国际化 - 2024年杭州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出口额达18亿美元,网络游戏和动漫影视是出海的重要力量 [6] - 杭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关注热潮,成为文化出海的典型案例 [6] - 通过“新杭线”海外巡展品牌,已在英国、意大利、瑞士、法国设立4家海外文创产业交流中心 [6] - 在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认定中,杭州共有12家企业和6个项目入选 [6]
文投会北上“招亲”:共筑文化项目与资本“京湾之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21:22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概况 - 大会计划于202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1] - 大会设计为"1+8+N"系列活动,即1场主题大会、8场投融资项目路演及N场投融资服务活动 [1] - 大会采用"3+365"办会模式,3天会期提供学习交流和签约机会,365天提供持续的投融对接、合作撮合及投资培训服务 [4] 大会目标与运营理念 - 大会运营理念为"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致力于成为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的超级合伙人 [4] - 目标是搭建文化企业与投资机构之间高效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推动政策活动落地实施 [4] - 将重点关注代表未来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文化新业态 [4] 广东省文化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广东省是文化产业第一大省,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3] - 202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3] - 2024年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为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 [3] - 2024年5月广东出台覆盖六大领域的87条政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文投会历史成果 - 文投会已成功举办两届,两届共发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约250亿元 [3] - 2023年大会意向投资签约金额20亿元,1年内实际融资金额15.1亿元 [3] - 2024年大会意向签约金额56亿元,截至目前实际融资金额达63.87亿元 [3] 参与路演的文化企业类别 - 文化科技类:包括AIGC赋能文化内容、文化领域大模型、AI影视技术、互影游戏、VR大空间、元宇宙、数字文旅等 [4] - 文化IP类:包括影视、演艺、电竞、游戏、微短剧、潮玩、文创等 [4] - 文化制造类: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AI智能陪伴、AR/VR/MR设备、游戏游艺智造等 [4] - 文化出海类:包括网文、网游、网剧等新三样出海及全球化开发与跨界变现 [4][5]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联动 - 2024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合计23022.6亿元,同比增长6.6% [6] - 2024年北京市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合计20951.5亿元,同比增长7.6% [6] - 北京汇聚众多知名投资机构,正将目光投向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两地联动日益紧密 [6]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遇 - 文化产业与科技领域融合加速,AIGC、元宇宙、数字人、智能硬件等渗透到生活各方面,重塑文化产品创作和消费方式,开辟崭新投资空间 [7] - 广东在游戏、互联网等领域已形成产业高地,具备完整产业链、高效政务服务、综合成本优势及丰富人才储备 [7] - 投资机构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早期项目,文化企业希望通过平台获得投资支持以实现规模化运作 [8]
新大众文艺的“破圈”密码
大众日报· 2025-10-14 09:00
新大众文艺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 新大众文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兴起背景下,人民大众广泛参与文艺创作与活动,成为文艺主人而非单纯欣赏者的文艺形态 [1] - 其核心是扎根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打破圈层、拥抱技术变革,兼具精神高度与生活烟火气 [1] 新大众文艺的形态与创作主体变化 - 技术革命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催生了短视频、微短剧、网剧等带有鲜明"人民性"特征的新型文艺形态 [2] - 相比阅读大众化,更大的转变是创作大众化,进入"人人都是讲述者"的时代 [2] - 创作群体以自由撰稿人、基层从业者为主,例如山东省网络作协有会员275人,全省活跃作家近700人,其中50余人具有全国影响力 [5] 新大众文艺的创作规律与价值 - 新大众文艺的首要立场应是人,不能只顾'新'而忽略'美',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2] - 素人写作虽然可能粗糙直接,但因其在生活现场,用身体感知和挖掘第一手东西,其真实生命体验具有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2][3] - 创作者必须与生活建立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将百姓关切和社会热点作为创作焦点 [3] 新大众文艺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 - 一批作品已形成全国影响力,《参天》入选"新时代十年百部中国网络文学榜单",《小阁老》获"探照灯好书"奖 [5] - 《十日终焉》抖音话题播放量达54亿次,IP开发涵盖动漫、影视,实体书销量突破200万册 [5] - 风御九秋《残袍》等作品出海,成为齐鲁文化海外传播载体 [5] 新大众文艺的技术应用与传播 - 敏锐的"网感"关系到作品能否获得更多点击量与阅读量 [3] - 微短剧依托源自民间的创作根基与突出创新能力,构建独特叙事模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显著成效,被称为文化出海的"轻骑兵" [3] - 网络文学、网剧、网络游戏等新大众文艺表现形式应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 [3] 区域文化资源与新大众文艺结合 -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其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形态为大众文艺提供独特内核 [4] - 《聊斋志异》的语言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汉语表达精华,雅俗共赏,对当前新大众文艺创作具有重要启示 [5] - 媒介技术变革让文艺创作表现手段更丰富,新大众文艺应以更丰富形式、更精湛手法、更深刻内容连接古典与现代 [5]
中经评论:发展服务贸易如何“补短锻长”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42
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前8个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7370亿美元 [1] 结构优化与新动能 - 知识密集型服务成为新增长引擎,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提升 [2] - 数字文化产品出海步伐加快,以网络文学、网游、网剧为代表,《哪吒2》等原创产品海外票房创新高 [2] - 旅行服务强势复苏,免签政策扩围显著提升“中国游”吸引力,旅行服务逆差收窄 [2] -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服务贸易,人工智能、5G/6G、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至金融、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 [2] 现存挑战与结构性问题 - 贸易结构中物流、建筑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而高附加值的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进口依存度高达60% [3] - 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对全国服务贸易贡献占比近80%,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但规模小 [3] - 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标准制定中参与度不足15%,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等核心议题上受欧美规则体系制约 [3]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3项具体举措,核心目标是“扩规模、优结构、强支撑” [4] - 政策明确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通过财税金融、便利化改革、创新驱动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 [4] - 深化制度型开放是关键,需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逐步放宽准入限制,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 [3] -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需与扩内需战略结合,利用超大规模市场的“引力”与人均收入“潜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4]
【文体市场面面观】抓住文化消费增长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38
文化消费市场增长态势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955元,比2020年增长67.8%,增速跑赢整体消费水平 [2] - 消费结构从满足温饱的“实物型”“生存型”消费,加速转向追求品质的“服务型”“享受型”消费 [3] - 文化消费以其多样化形态和强体验属性,精准承接并释放居民新增购买力,为扩大消费注入持久动力 [3] 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 - 文化消费对影视、演艺、旅游、体育、出版等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显著 [3] - 文化IP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国潮”服饰、文创商品、主题乐园等新业态 [4] - 以潮玩IP“拉布布”为例,其驱动设计、制造、营销等全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利润空间与核心竞争力 [4] 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 旺盛多元的市场需求倒逼供给侧持续突破,推动VR沉浸式戏剧、AIGC生成动画、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演出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与迭代 [4] - 会员制、订阅制、社群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借此繁荣,共同塑造新的商业生态 [4] 产业升级与价值链跃升 - 文化消费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价值链跃升 [4] - 文化消费是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所在,相关产业具有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特点 [3]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 文化消费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观载体,如《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列,《黑神话:悟空》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喝彩 [4] - 中国网文、网剧吸引全球目光,文化消费完成从单纯“经济效益”到综合“外溢效益”的跃升 [4]
浙江聚力发展数字贸易
经济日报· 2025-09-14 13:59
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 浙江省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达4149.5亿元且同比增长13.2% [1] - 数字贸易额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数字技术、数字服务、跨境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 [1] 数字贸易政策与布局 - 构建"1+3+N"发展布局包括1场全球数贸会、杭州宁波义乌3个中心及N个特色项目 [1] - 政策制度、平台载体、规则标准取得全方面进展 [1] - 第四届数贸会将聚焦数字贸易头部企业及生成式AI、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 [1] 杭州市数字贸易建设 - 杭州构建以数贸会为牵引、3个自贸区块为产业承载区、6个特色基地为核心区的布局 [2] - 萧山区块成为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并培育数字贸易示范企业 [2] - 钱塘区块围绕跨境电商、生物医药实施综保区建设等五大提升工程 [2] 数字贸易发展目标 - 杭州力争到2027年实现数字贸易额4400亿元 [2] - 打造集数贸高端会展、总部经济、数字博览、数贸服务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创新港 [2] - 数贸会作为国家级展会成为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金名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