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这个中部省会发力,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22:21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7月31日,郑州市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三 方面目标:首先是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重点打造1—2个具有影响力的微 短剧全产业链基地(园区)。积极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微短剧制作、发行企业。通过三年努 力,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其二是融合创新突破。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微短剧实践。在文旅、普法、科普、非遗、品牌、经典名著、 黄河、功夫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融合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微短剧 +"融合示范项目。第三是提升内容质量。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争取到2027年,创作推出50部左 右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展示"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的微短剧精品力作。 解读: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据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 达到634.3亿元,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8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2%。不少城市都想要赶上短剧的 风口,纷纷颁布相关利好政策,从资金支持、资源倾斜、基地 ...
聚新质动能 引全球共振 | CDEC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新浪科技· 2025-08-01 14:29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游戏产业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上海将推出一揽子务实举措建设"游戏创新之城"和"全球电竞之都" [3] - 数字娱乐产业三大关注点:游戏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AI技术全面运用加速、小游戏市场爆款激活增长新势能 [5] - 2025年1-6月游戏行业特征:政府扶持政策升级、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升级、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收入创新高、"游戏+"模式跨界赋能、人才培养与科研生态优化 [7][8] - 游戏产业是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场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 [10] 技术与创新驱动 - 游戏与科技共生发展,是培育新质动能的"试验田",需释放游戏场景在AI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推动AI赋能从生产端向体验端延伸 [13] - 高通依托骁龙平台推动数字娱乐向全场景、智能化延伸,覆盖智能手机、PC、XR、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 [15] - 华为HarmonyOS 5终端突破1000万,6500多款鸿蒙游戏上架,500多家游戏厂商加入生态合作 [21] - 百度智能云提供游戏行业AI解决方案,覆盖研发提效、营销、资产生成、陪玩四大板块,与近百家AI游戏创企合作 [23][24] - 三七互娱构建40余种AI能力应用于业务各环节,未来将让AI执行繁琐工作,释放人类创造力 [29] - Unity中国支持1490余款小游戏,推出团结AI解决方案集成AIGC资产生成、自然语言编程能力 [34] 全球化与文化出海 - 中国游戏出海需夯实"工业基础",采取区域化策略,在PC/主机市场发力,并突破3A游戏高预算、高工艺、高品质挑战 [26] - 微短剧出海规模2025年海外将破20亿美元,需以精品化、本土化运营制胜北美、东南亚、拉美市场 [31] - 西山居通过"游戏、机甲、科幻、IP打造"实现全球破圈 [36] - 音乐出海应坚持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特色,如《黑神话:悟空》配乐获海外玩家认可 [51] - 文化出海模式从"为海外定制内容"转向以本土精品为基础进行目标市场推广 [53] 企业实践与案例 - 世纪华通提出游戏行业需平衡三大矛盾:业绩高地与价值洼地、情绪价值与品牌价值、简单答案与复杂提问 [17] - 完美世界通过技术产业双升级打造新品差异化体验,软硬件协同提升用户体验 [19] - 昆仑万维原创手游《猫森学园》采用"五维AI框架"将NPC升级为数字生命体,结合UGC系统降低开放世界开发门槛 [48] - 柠萌影视以市场需求规划产能,独创内容研发工具包打造《三十而已》等爆款IP [44] - Thatgamecompany致力于创作以文艺为核心的游戏品类,如《风之旅人》 [43] 跨界融合与生态构建 - 游戏连接文化与千行百业,推动文化产业向外释放外溢价值,本质是经济形态的革新 [10] - 平安产险为游戏产业提供"场景化、多元化、数字化"金融保险赋能 [39] - 微软搭建企业级智能体平台,打通生产力、流程、系统自动化 [49] - 阿里巴巴飞猪AI旅行助手满足文旅行业高度个性化需求 [49] - 网易有道AI教育产品实现因材施教,如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 [49] - 生数科技多模态视频生成模型满足游戏和社交领域交互需求 [49]
资本还有理性?大麦涨幅是猫眼140倍
虎嗅· 2025-08-01 14:24
产业规模对比 - 2023年演出行业出票票房收入达2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5%,其中90%由音乐行业贡献,音乐行业中90%来自演唱会[1] - 2024年电影总票房同比下降23%,与音乐行业形成鲜明反差[1] - 音乐演出平均票价从2023年560元提升至2025年610元,消费者对高价票接受度显著高于电影[15] 资本市场表现 - 腾讯音乐(TME)市值从2018年210亿美元(140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330亿美元(2370亿人民币),涨幅达27倍[1] - 爱奇艺市值从峰值2000亿人民币缩水90%至130亿人民币,与TME形成强烈分化[1] - 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后股价年初至今上涨140%,同期猫眼娱乐仅涨1%[2] 企业财务数据 - 大麦娱乐2025财年分部收入达20.57亿人民币,占总营收比重从2.81%跃升至12.30%,成为盈利支柱[7] - TME 2024年音乐订阅收入增长25.9%至152.27亿人民币,付费用户达1.176亿,ARPPU从10.0元提升至10.8元[20] - 对比TME与爱奇艺:TME 2024年净利润71.09亿人民币(同比+36.19%),爱奇艺同期净利润仅7.91亿人民币[20] 商业模式差异 - 音乐行业实现会员数与ARPU双增长,影视行业面临会员触顶困境[2][21] - 实体专辑等衍生品在音乐行业保持生命力,影视DVD已基本退出市场[24] - 演唱会经济以"悦己"为核心,情绪价值创造能力强于电影合家欢模式[35] 全球市场趋势 - Spotify市值从上市256亿美元增长至1412亿美元(2025年),涨幅超400%[18] - 音乐版权全球价值已超越电影版权,科切拉音乐节线上观看超十亿人次[26] - Netflix 2022-2023年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才恢复双位数增长,落后于Spotify[29] 行业结构性优势 - 音乐IP验证周期短于影视,新IP进入行业门槛更低[35] - 线下音乐演出季节性弱于电影,全年均可创造收入[13] - 版权保护体系更完善,消费者付费习惯成熟支撑ARPU提升[35]
郑州微短剧剧组演员扎堆成“竖店”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09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苏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1] - 河南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3.9%,增速居10个行业门类之首,影视节目制作增长89.0%[1][5] - 四川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8.7%,增速较1-4月回升2.8个百分点[1] - 安徽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16.5%,影视节目制作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4.8%和23.6%[2] - 贵州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1.2%[2] 需求驱动因素 -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文体娱需求多样化,优质赛事如"苏超"一票难求,显示供给增长空间巨大[2] - Z世代成为情绪消费主力军,追求个性化表达和悦己消费,中老年人亦通过演唱会等参与情绪消费[3][4] - "苏超"通过城市文化情绪联结深化足球社区化,5-20元低价票吸引数万人观赛,创造高情绪价值场景[3] 新兴消费场景 - 江苏省"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等五大场景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4] - 老牌歌手演唱会受中年群体追捧,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怀旧心理驱动情感共鸣[4] - 微短剧作为"情绪快消品"崛起,郑州形成完整产业链,1-5月影视节目制作营收增速高于行业65.1个百分点[4][5] - "窝囊漂"等创新旅游产品迎合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河北"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带动文创消费[6] 区域产业布局 - 河南省利用区位和成本优势构建微短剧全产业链,涵盖剧本创作至海外发行,推动影视制作高速增长[5] - 河北定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如"平安喜乐"茶杯)和石家庄手工皮具体验项目成为情绪消费新亮点[6]
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精品化成暑期档主旋律
第一财经· 2025-07-24 09:25
微短剧市场概况 - 2024年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网民使用率59.7%,行业总规模504.4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425.02亿元票房 [1]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80亿元,2027年有望达千亿级别 [1] - 增长驱动因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需求及内容产业数字化转型 [1] 行业发展阶段与政策规范 - 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精品化探索"阶段 [2] - 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确立"分类审核"与"持证传播"管理框架,推动精细化管理 [1] - 红果短剧等平台通过技术审核与人工筛查结合确保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 [1] 商业模式创新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看剧+广告分账+专业制作"模式定义行业商业逻辑 [4] - "阶梯式分账+流量激励"机制使头部短剧单月分账收益达数百万元 [4] - 腾讯视频推出厂牌激励计划,制作方最高可获500万奖金,导演/编剧/IP最高100万奖励 [5] 人才与产业链升级 - 长信传媒、柠萌影视等传统影视公司专业团队加入微短剧制作 [5] - 行业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涵盖IP开发、剧本孵化、拍摄执行的工业化体系 [5] - 腾讯视频对竖屏短剧S/S+级剧本提供保底稿费及播后额外奖励 [5] 技术创新应用 - 5G普及支持4K超高清画质与互动式剧情实现 [8] - AIGC技术渗透全流程,ChatGPT等大模型可几分钟生成剧本初稿 [7][8] - 快手可灵AI、抖音即梦AI等视频生成模型提升制作效率 [7] 精品化内容成果 - 2025年暑期档《念念有词》播放量破10亿,成红果首部双破亿短剧 [10] - 红果"果燃计划"合作近300部短剧,总播放量近百亿,获国际电影节多项荣誉 [10] - 爱奇艺《成何体统》热度峰值5667创平台纪录,腾讯视频《重返八零共白首》获市场认可 [13] 题材多元化与社会价值拓展 - 题材覆盖科幻、非遗、年代创业等,如《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姐姐的三条簪》 [11] - 非遗主题作品《祈安澜》《墨韵新生》实现文化传播与公众教育功能 [14] - 文旅融合剧《和你的桃花源》带动永春旅游收入增长35% [14] -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涵盖文旅、普法、非遗等六大方向 [15] 就业与经济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90后从业者占比超60% [16] - 新就业形态特征包括灵活工作时间、数字化创作方式等 [16]
从Z世代到银发族:为何微短剧这么火?
虎嗅· 2025-07-23 21:53
微短剧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规模68% [1] - 超七成用户养成看微短剧习惯其中3619%每天观看3815%每周多次观看6578%会重复观看同一部剧 [1] - 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全龄化渗透18-30岁占比36%31-40岁31%41-50岁17%50岁以上15% [2][3] - 女性用户占比558%其中18-34岁年轻女性付费意愿最高 [3] - 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3304%成为最大用户来源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合计25%二线1883%三线2312% [4] 用户偏好与题材特征 - 中老年题材如《夕阳之恋》通过广场舞社群社区微信群快速传播 [3] - 女性偏好自我成长情感自主浪漫爱情等题材 [3] - 全年龄段共同偏好都市情感大女主及萌宝题材 [4] - 优秀文化题材如《重回永乐大典》《家里家外》受到广泛好评 [12] 技术与社会驱动因素 - 智能手机普及率93.8%使短剧可随时随地观看 [10] - 快节奏生活使碎片化时间更适合短剧消费 [6][9] - 技术接受模型显示短剧满足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 [6][10] - 社会加速理论指出短剧适配被切割的时间单元 [7][8][9] 行业发展潜力 - 短剧制作成本低社会参与度高输出密度快 [13] - "短剧+"模式可成为优秀文化传播新渠道 [12][13] - 平台算法优化和评分机制可提升内容质量 [14] - 短剧促进文化传播平等性触及更多弱势群体 [13]
环球市场动态:养老金上调对GDP的带动远高于表观数字
中信证券· 2025-07-23 10:08
股票市场 - A股三大指数创年内新高,沪指涨0.62%,深证成指涨0.84%,创业板指涨0.61%,成交1.93万亿元[14] - 港股恒生指数涨0.54%,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涨0.39%及0.38%[10] - 美股道指升0.40%,标指微升0.06%,纳指跌0.39%,金龙指数升1.70%[8] 养老金与经济 - 2025年内地养老金上调2%,多支出4000亿元,拉动约2000亿元新增消费[5] 行业板块 - 中国互联网即时零售补贴大战升级,2Q25京东和阿里亏损约100亿元,3Q25京东或扩至130亿元、阿里达150 - 200亿元[12] - 煤炭行业供给侧政策预期催化,推荐潞安环能、平煤股份等[18] 亚太市场 - 周二亚太股市个别发展,越南证交所指数涨1.6%,台股指数跌1.5%[20] 外汇商品 - 美元指数跌0.5%,纽约期金涨1.1%,纽约期油跌1.5%[26][27] 债券市场 - 美债延续涨势,2年期收益率跌2.7个基点报3.83%,10年期跌3.4个基点报4.34%[29]
活力值拉满!这些指标全球第一 深刻改变你我生活
央视网· 2025-07-22 11:03
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6][7][30]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30] - "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 [30] - 全国约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4][6] -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连接全国超80%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经济和人口总量 [27][28] - "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成约8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32][33] - 京津冀地区实现市市通高铁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7] - 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成渝间可实现50分钟通达 [7] 邮政快递行业发展 - 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揽收快件量超5亿件 [9][11] - 建成全球最大邮政快递网每秒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 [11] - 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33]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发展 - 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9.7% [12] - 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超90% [14][16] - 网上零售额连续十三年稳居全球第一2025年1-5月达6.04万亿元 [19] -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亿人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26亿人 [21][24] - 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超3.5亿人创造超50亿元海外市场 [24]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93亿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扩展 [16] 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 - 高峰时保障单日超7000万辆车通行 [9] - 全国累计建设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4% [9] - 高速公路日均通行新能源车占比提高到20%左右 [9] - 80%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 [33] - 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33]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地级行政单元91.2%人口 [33]
我市推出深化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措施
杭州日报· 2025-07-22 10:37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支持政策 - 支持数字贸易企业在杭州设立总部 [1] - 推动游戏、微短剧、网络小说等文化"新三样"企业出海金砖国家 [1] - 鼓励跨境直播合作并提供网络设施建设、海外推广支持 [1] - 建议企业在迪拜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枢纽设立办事机构 [1] 双向投资促进措施 - 支持在金砖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2] - 鼓励企业参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2] - 推动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2] - 落实WTO《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打造绿色投资通道 [2] - 探索提升人民币可兑换水平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 [2] - 合作中心已联合南非、肯尼亚、泰国举办推介活动并吸引27家服务机构入驻 [2] 贸易便利化与物流优化 - 提升进出口商品通关便利水平并建立跨境电商退货监管标准 [3] - 建设跨境电商出口集拼中心及全省首个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 [3] - 开辟金砖国家进口生鲜产品专用绿色通道 [3] - 实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企业海关查验便利化措施 [3] - 萧山国际机场采用"提前申报+即到即查"模式加速乌兹别克斯坦樱桃进口 [3] - 支持开拓金砖国家国际航线并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3] - 阿联酋航空7月30日起开通杭州-迪拜每日直飞航线 [3] 贸易数据表现 - 1-5月杭州对金砖国家出口额同比增长17% [3] - 同期进出口总额达935.97亿元 [3]
深圳放大招!扶持微短剧发展 单剧最高可获300万资助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20:36
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 -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印发《深圳市微短剧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操作规程》,旨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高地 [1] - 扶持方向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播映、技术研发、产业集聚等八大类 [1] - 单部微短剧最高资助可达300万元 [1] 微短剧定义 - 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20分钟以内,具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产品 [3] - 微短剧产业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制作、播放、营销推广、技术研发、产业服务、主题活动等环节 [3] - 符合相关规定的产品及产业活动均可申报资金扶持 [3] 剧本创作扶持 - 入选国家、省、市相关扶持计划或优秀作品目录的剧本,经评审认定优秀且成功上线播出后,可按照不超过制作成本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4] - 剧本反映深圳题材可额外增加50%扶持额度 [4] 拍摄制作扶持 - 单部作品在具有深圳标识性的场景现场取景拍摄不少于5处,且对深圳城市形象提升和旅游宣传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根据深圳元素呈现次数和时长,分档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4] 发行播映与出口奖励 - 依据作品在网络平台的发行收益,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4] - 对海外发行且传播中国文化的作品,最高奖励100万元 [4] - 同一微短剧项目若符合条件,资助金额叠加后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4] 技术研发与产业集聚 - 微短剧技术研发创新、产业集聚发展、举办主题产业活动,可按不超过实际支出的30%申报资助 [5] - 建设服务微短剧产业的办公空间或办公+拍摄综合空间,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入驻微短剧相关企业不少于20家时,最高可得500万元资助 [5] 行业评价 - 深圳对于扶持微短剧发展的实施细则比多数城市都更为清晰、明确 [6] - 目前国内微短剧制作成本普遍高企,资助金额对于头部企业及出海项目仍显不足 [6] - 政策涵盖多个环节,可视作为一种普惠性政策,对中小企业是利好 [6] - 规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