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文学
icon
搜索文档
网络文学,如何赋能语言文化传播新范式?
中国新闻网· 2025-11-23 09:58
近日,2025世界中文大会"解码中文世界"平行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此次会议上半场,作家麦家分享了文学与中外文明对话的深层联结,下半场以"网络文学赋能语言 文化传播新范式"为主题,邀请来自文学、翻译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 最后,麦家向外国青年人发出学习中文的诚挚邀约,鼓励他们通过学习中文,认识一个特别精彩、 特别博大、特别悠久的世界,为未来添砖加瓦。 下半场沙龙围绕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的网络文学,探讨语言文化传播创新路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网络文学作家柳下挥等嘉宾围绕中国网络文学的定义、创作特征、海 外输出模式及出海成功经验等方面展开讨论。 柳下挥表示,写网络文学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把脑海中的场景和构思转化成小说,然后呈现在 读者面前,能够被他们看到、喜欢甚至批评,都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会议中,麦家结合自身创作与国际传播经验,分享了文学推动语言文化传播的深刻见解。 "我经常说,生活就像是一个铁矿,我们小说家、文学家其实是把铁矿石找来,对铁矿石进行提 炼,提炼成铁,对它提纯。"麦家说。 他强调,真实的情感表达与人性共通的主题,是跨越文化隔阂的关键密码,文学能够搭建不同文化 群体 ...
以开放精神推动网络文学“出海”(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20 08:41
本次论坛上,记者听到来自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平台代表、产业界人士的共同心声:继续以开放精神 推动网络文学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当前,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文化"新三样",引发海外受众广泛共情共鸣,成为世界流行文化体系的重要 板块。未来,网络文学在不同文明之间增进理解、沟通民心的独特价值,将更加凸显。 11月的泉州,天朗气清。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这里举行。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 一,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一座因海而兴的城 市,也是一座汇通四海的城市。季风和洋流将中国商船带往世界各地,也将各国文化带回中国。开元 寺、清净寺、天后宫、西街……古城的一处处古迹,一条条老街,留下文明交流的深刻印记。 开放、包容、互通,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而这同样也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底色。从最早的网文论坛让作者 与读者因兴趣而聚首,到各大网络文学平台覆盖5.75亿用户,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景 观。网络文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容纳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和读者,不论民族、身份、性别、地域,人们 总能在网文世界的瑰丽想象和动人故事里收获新知和感动。 论坛上,平台网站在网络 ...
2025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历程、政策、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趋势研判:传媒整体业绩回升向好,游戏板块表现突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8 09:27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态势 - 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在2019年达到22625.4亿元,增速为7.95%,首次回落至10%以下 [1][13] - 2022年行业出现罕见负增长,主要受宏观经济、疫情冲击及行业政策调整影响 [1][13] - 2023年产业总规模恢复正增长,总产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1518.23亿元,同比上升8.38% [1][13] - 2024年行业总产值约为34157.9亿元 [1][13] 细分市场表现(2025年上半年) - 游戏板块营收544.52亿元,同比上涨22.17%,归母净利润大幅上升74.95%至80.52亿元 [11] - 影视院线板块营收196.89亿元,同比上升15.24%,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7.76亿元 [11] - 数字媒体板块营收119.38亿元,同比下降4.06%,归母净利润下降27.39%至7.68亿元 [11] - 广告营销板块营收838.54亿元,同比上涨4.4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0% [11] - 出版板块营收640.76亿元,同比下跌8.4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33%至84.12亿元 [11] 行业营业收入变化 - 2022年传媒板块营业收入4701.87亿元,同比下降6.07% [9] - 2024年行业营业收入为6059.64亿元,同比增长1.89% [9] - 2025年前三季度行业营业收入为3876亿元,同比增长5.41% [10] 新兴赛道与增长动力 - 二次元游戏竞争、直播电商崛起、短剧赛道火爆成为存量竞争中的关键突围方向 [1][13] - 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201.7亿元增长至2024年4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9% [8] - AIGC技术提升创作效率与叙事能力,推动上游IP产业化价值持续深化与释放 [8] 主要上市企业 - 行业代表企业包括蓝色光标、利欧股份、三七互娱、浙文互联、省广集团、芒果超媒等 [2][15] - 2025年上半年蓝色光标出海广告投放营业收入为270.05亿元,同比增长13.51% [15] - 2025年前三季度利欧股份媒体代理业务营业收入为72.41亿元,同比下降10.64% [16] 技术驱动与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成为内容生产与分发的核心引擎,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演进 [17] - 媒介形态深度融合,通过跨媒介叙事与IP联动构建沉浸式传播矩阵 [18] - 行业向垂直化与圈层化发展,构建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数字社群 [19]
网络文学,讲出更新更好的中国故事(文化市场新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3 06:19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具有全民性特征 [1] - 行业海外活跃用户达到约2亿人 [1] - 一部网络文学改编的短剧上线能带动原著日读人数增长超300% [1] 创作生态与精品化发展 - 各地作协与相关部门积极构建创作扶持体系,如福建的“金海螺”计划、湖南的“中国网络文学小镇”及网络作家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2] - 创作理念升级,网络文学需融合各种文化形式的叙事方法并更具综合性以适应AI技术普及 [2] - 行业追求精湛的艺术质感、鲜活的生活质感,推进经典化与创新发展 [1] IP价值与产业融合 - 网络文学作为“IP母体”成为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与影视、动漫、游戏等共同构建数字内容生态 [2] - 网络文学改编短剧成为新风口,“小说—短剧”联动模式带来产业融合倍增效应,例如短剧《家里家外》播放量破10亿,带动同类网文收藏量突破50万 [2] - 短剧中有一半以上改编自网络文学,目前短剧能年消化数万部网络文学作品,深度融合产生双向赋能效应 [3] 国际化进程与出海模式 - 出海模式创新升级,起点国际在海外复制“起点模式”并培养本土原创作者,截至2024年底海外原创作品数量已达翻译作品的100倍 [3] - 晋江文学城向海外输出5000余部(次)作品,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精准调研实现针对性推广 [3] - 中国网络文学通过微短剧等新形态实现更广泛的国际传播,深刻塑造全球读者的阅读习惯 [4]
推进主流化、精品化、产业化、国际化 网络文学 讲出更新更好的中国故事(文化市场新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3 06:14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具有全民性特征 [1] - 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达到约2亿,成为世界流行文化体系的重要板块 [1][3] 创作生态与精品化趋势 - 各地作协与相关部门积极构建创作扶持体系,如福建的“金海螺”计划、湖南的“中国网络文学小镇”及网络作家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2] - 行业共识是创作需追求精湛的艺术质感与鲜活的生活质感,并融合AI技术等新型叙事方法 [1][2] - 网络文学创作理念升级,强调高度包容性、综合性及视觉化思维,为IP转化奠定基础 [2][3] IP价值与产业融合效应 - 网络文学作为“IP母体”,是驱动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共同构建多元数字内容生态 [2] - 网络文学改编短剧成为新风口,一半以上短剧改编自网文,年消化数万部作品,产生双向赋能效应 [2][3] - 短剧《家里家外》播放量破10亿,带动同类网文收藏量突破50万;一部网文改编短剧可带动原著日读人数增长超300% [1][2] 国际化进程与出海模式 - 出海模式创新升级,起点国际在海外复制“起点模式”,海外原创作品数量已达翻译作品的100倍 [3] - 晋江文学城向海外输出5000余部(次)作品,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精准调研实现针对性推广 [3] - 网络文学通过微短剧等新形态实现更广泛的国际传播,深刻塑造全球读者的阅读习惯 [4]
乌镇峰会聚焦文化“新三样”:数字内容新引擎成焦点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21:34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新三样”(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游戏)在产业融合与国际传播中展现出创新发展趋势 [1] - 技术(AI、大数据、VR)成为驱动内容创作、传播和体验变革的核心引擎 [5] - 提升文化辨识度与实现跨文化共鸣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3][4] 行业发展规模与预测 - 业界预测至2027年,中国网文出口作品总量将超100万部 [3] - 网剧海外收入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3] - 网游海外收入将达250亿美元以上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 - 微短剧连接数亿用户,展现出赋能千行百业的潜力 [3] - 中国微短剧风靡全球得益于巨量文字积累及成熟的短期变现商业模式 [4] - 未来全品类故事或能通过AI方式呈现,并通过全球化渠道发行 [4] - 全球游戏行业将更加强调创意和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可能成为行业技术转折点 [5] 内容创作与生态构建 - 打造口碑流量双丰收的精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3] - 从业者应以开放姿态与平台携手,完善产业机制、加大创作投入,构建良好内容生态 [3] - 网文创作需向快节奏短剧和厚重经典学习,让传统文化故事“潮”起来 [3] - 创作者需扎根中国文化土壤并具备全球视野,以找到跨文化共鸣点 [4]
广州重金“摇”人:构建内容创作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9:45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正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和人才保障三位一体的模式,系统性打造全国领先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高地 [1] - 城市以“文化+科技”融合为趋势,通过多区联动和全链条扶持,构建内容创作的全新生态,推动文化产业从区域走向全球 [4][6][8] 文化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4% [6] - 202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0亿元,占GDP比重达6.44% [6] - 文化产品出口额创下475.32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显著 [6] 产业集群与平台载体 - 已形成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动漫游戏3个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 [3] - 海珠区拥有50多万平方米优质载体,吸引三七互娱、灵犀互娱等头部企业落子,构建从内容生产到推广变现的完整生态链 [4] - 越秀区坐拥11个国家级产业平台,文化产业园区面积超22万平方米 [4] - 白云区以白云印象产业园为核心,联动辛选集团等,构建“直播选品+内容创作+品牌孵化”数字生态圈 [4] 各区扶持政策与举措 - 黄埔区聚焦微短剧、影视、游戏等领域,构建全链条资金扶持体系,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可获得4000万元支持 [7] - 海珠区推出《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对内容创作企业的年度奖励最高可达300万元 [7] - 南沙区免费开放超100处创作场景,并提供VR、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形成从创作到出海的闭环服务链条 [7] - 越秀区构建“1+3+N”自媒体矩阵,提供从技能培训、场景支持到版权保护、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支持 [7] 重点赛道与企业动态 - 游戏、动漫、直播、演艺四大赛道领跑全国 [6] - 广州“游戏谷”在黄埔区崛起,中小型游戏企业众多,产业链各环节人才储备充沛 [3][4] - 米粿AI等AI动漫公司依托广州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环境进行内容创作 [3] - 政策体系注重补强产业链上游,针对编剧、导演等关键人才引进提供专项支持 [8]
新技术新业态助文化“新三样”出海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1
行业规模与用户覆盖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2024年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规模超3700亿元,占文化贸易比重达25.8% [1] - 预计2027年网文出海作品总量超百万部,网剧海外收入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出海网游收入将达250亿美元以上 [1] 驱动因素与竞争优势 - 行业已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支撑的多元生态 [1] - 新技术与新业态结合构筑文化出海竞争优势,例如AI技术降低翻译成本并提高效率 [1][2] - 产业优势在于全链条的"新"与"全",高度依赖数据驱动、算法分发、社交传播、用户反馈的体系 [2] 商业模式与市场拓展 - 多家网络文学平台通过投资海外网站、文化传媒公司、出版社等方式与外方形成战略合作 [2] - 社交媒体与流媒体平台被视为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数字丝路" [2] - 国产微短剧作为新业态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取得可观收益并引发海外企业关注模仿 [2] 行业演变与竞争格局 - 海外微短剧行业经历从"拼胆量"扩张到"拼视野"发展的阶段 [3] - 当前市场竞争加剧,内容制作水平、本地化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至关重要 [3] - 头部平台主导效应初显,启动资金门槛越来越高,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精品化、国际化发展 [3] 未来发展方向 - 文化出海需从技术、制度、人才多维度补齐短板,构建健康生态 [3] - 建议建立中华文化基因数字备案库对数字文化资源确权,并组建多方评审机制 [3] - 需注重相关人才培养与自有平台搭建以增强发展自主性,并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培育健康市场 [3]
新大众文艺的“破圈”密码
大众日报· 2025-10-14 09:00
新大众文艺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 新大众文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兴起背景下,人民大众广泛参与文艺创作与活动,成为文艺主人而非单纯欣赏者的文艺形态 [1] - 其核心是扎根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打破圈层、拥抱技术变革,兼具精神高度与生活烟火气 [1] 新大众文艺的形态与创作主体变化 - 技术革命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催生了短视频、微短剧、网剧等带有鲜明"人民性"特征的新型文艺形态 [2] - 相比阅读大众化,更大的转变是创作大众化,进入"人人都是讲述者"的时代 [2] - 创作群体以自由撰稿人、基层从业者为主,例如山东省网络作协有会员275人,全省活跃作家近700人,其中50余人具有全国影响力 [5] 新大众文艺的创作规律与价值 - 新大众文艺的首要立场应是人,不能只顾'新'而忽略'美',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2] - 素人写作虽然可能粗糙直接,但因其在生活现场,用身体感知和挖掘第一手东西,其真实生命体验具有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2][3] - 创作者必须与生活建立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将百姓关切和社会热点作为创作焦点 [3] 新大众文艺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 - 一批作品已形成全国影响力,《参天》入选"新时代十年百部中国网络文学榜单",《小阁老》获"探照灯好书"奖 [5] - 《十日终焉》抖音话题播放量达54亿次,IP开发涵盖动漫、影视,实体书销量突破200万册 [5] - 风御九秋《残袍》等作品出海,成为齐鲁文化海外传播载体 [5] 新大众文艺的技术应用与传播 - 敏锐的"网感"关系到作品能否获得更多点击量与阅读量 [3] - 微短剧依托源自民间的创作根基与突出创新能力,构建独特叙事模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显著成效,被称为文化出海的"轻骑兵" [3] - 网络文学、网剧、网络游戏等新大众文艺表现形式应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 [3] 区域文化资源与新大众文艺结合 -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其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形态为大众文艺提供独特内核 [4] - 《聊斋志异》的语言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汉语表达精华,雅俗共赏,对当前新大众文艺创作具有重要启示 [5] - 媒介技术变革让文艺创作表现手段更丰富,新大众文艺应以更丰富形式、更精湛手法、更深刻内容连接古典与现代 [5]
数字经济引航文化“新三样”踏浪出海——来自杭州两场展会活动的观察
新华财经· 2025-10-11 21:44
行业宏观趋势 - 文化“新三样”(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游戏)正加速出海,成为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元素富集的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领域规模超3700亿元,占总贸易额超四分之一且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贸易 [2]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达48.15亿元 [2] 技术驱动与效率提升 - AI技术应用于网络文学翻译,从全人工流程转变为AI初翻加人工校对模式,实现倍数级降本增效 [2] - 华策影视自主研发大模型使剧本创作和本地化翻译效率提升50%以上 [5] - 轩晔科技“Deep Emotion”AI影视大模型可实现网剧“换脸、换声、换口型、换语言”全流程“AI四换”,将制作周期缩短80%以上 [9] - 浙江大学专家指出,AI在网游美术创作、剧情生成、玩法设计等环节的应用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产品本土化适应能力 [5] 知识产权保护 - 阜博集团运用VideoDNA技术为全球数字内容构建保护网,下架盗版内容过亿条,其“影视基因”指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全球最大影视音乐内容指纹库 [5] 政策支持 - 2025年4月商务部印发方案明确提出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海外运营的全产业链 [6] - 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改革10条”和发展“政策40条”,以“政策+服务+改革”组合拳加快形成文化出海全产业链 [8] 市场表现与产业生态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 [6] - 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孵化“求索映社”AI短视频联盟,链接全国100多家优质内容创作团队,并已入驻多家技术研发平台型企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