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

搜索文档
《黑神话》科隆游戏展刷屏背后:国产游戏正在发光
36氪· 2025-08-20 16:47
国产游戏发展 - 国产游戏在科隆游戏展存在感显著提升,成为开幕式最惊喜的作品 [3] - 国产游戏通过手游IP孵化多平台RPG游戏,如《明日方舟:终末地》和《王者荣耀世界》,尝试扩大海外影响力 [14] - 头部手游工作室采用"手游国内积累用户+主机游戏进军海外"策略,被视为行业另辟蹊径的弯道超车方式 [20] 黑神话:钟馗 - 游戏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定位为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登陆PC和主流主机平台,发行时间未公布 [4] - 主角为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钟馗,玩法预计与前作《黑神话:悟空》的棍法有明显差异 [4] - 相比《西游记》IP,《钟馗》对海外玩家更陌生,可发挥空间更大 [5] - 开发公司游戏科学凭借《悟空》获得成功,但开发能力相对有限,玩家需耐心等待 [7] 古剑奇谭新作 - 《古剑》新作公布英配预告片,采用虚幻引擎5开发,不涉及类魂玩法和开放世界 [8][10] - 游戏以单机买断制形式登陆PC及主机平台,不推出移动版本,发行日期未宣布 [8] - 玩家扮演"地界司判"展开引渡亡魂的冒险,已开发近2年时间 [10] 影之刃零 - 游戏在科隆展提供1小时试玩版本,设定为融合中式武侠与蒸汽朋克的架空世界 [11][12] - 类型为第三人称动作冒险RPG魂系游戏,玩家扮演侠客"魂"迎战怪物和武林高手 [12] - 具体发行时间将于今年公布,登陆PC与PS5平台 [14] 明日方舟:终末地 - 游戏采用Unity引擎开发,为3D即时策略RPG,计划登陆PC、iOS、Android、PS5平台 [15] - 相比2D前作,《终末地》采用3D建模和玩法,支持更自由的角色操控和建筑探索 [17] 王者荣耀世界 - 游戏为开放世界RPG,与DOTA玩法原作完全不同,计划登陆PC、iOS、Android等平台 [18] - 玩家探索王者峡谷外地区,以"元流之子"身份结识英雄,加入钩索、游泳、跑酷等多元玩法 [20] 独立游戏 - 《空洞骑士:丝之歌》确认100%将于今年发布,提供30秒实机演示并在Xbox/Switch 2展台试玩 [21] - 游戏延续2D平台跳跃和战斗玩法,规模更大,登陆PC/Mac/Xbox/PS/Switch等全平台 [23] - 《极乐迪斯科》开发商ZA/UM新作《ZERO PARADES》处于早期开发,为剧情丰富的间谍RPG [24] - 主创人员已基本离开工作室,成立两个新工作室开发新游戏 [26] - Dotemu新作《Absolum》受《龙与地下城》启发,带肉鸽元素的清版动作游戏,支持1-2人合作,今年发行 [27] 恐怖游戏 - 《生化危机:安魂曲》将于明年2月7日发布,回归30年前主线剧情,登陆PC/PS5/Xbox Series X|S [29] - 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增强沉浸感,支持第三人称切换,包含全新AI智能怪物 [31] - 《寂静岭f》今年9月25日发售,背景为1960年代日本小镇,保留"美中探索恐怖"氛围并加入动作元素 [32] 大型游戏 - 《羊蹄山之魂》为《对马岛之魂》续作,今年10月2日PS5平台发售,明年推免费DLC"奇潭模式"支持多人联机 [35][37] - 故事发生在前作300年后北海道,主角为复仇踏上道路 [38] -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今年11月14日发售,突破传统军事设定,采用近未来科技与异世界恐怖题材 [39] - 承诺改进在线游戏机制并推出全新剧情任务 [41] Switch 2新游戏 - 《夺宝奇兵:古老之圈》明年登陆Switch 2,今年9月4日推出DLC《巨人教团》 [42] - 《星之卡比 Air Riders》今年11月20日Switch 2发售,为赛车游戏支持角色变身和道具竞赛 [44]
古装剧霸屏,「武侠」却没了
36氪· 2025-06-11 15:25
行业变迁 - 武侠剧从20世纪70-80年代港台制作公司主导起步 1976年《射雕英雄传》开启港产武侠剧历史 后续《天蚕变》《楚留香》等经典持续培养受众 [2] - 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创收视奇迹 香港平均收视率60% 单集最高90% 内地单集观看人数超7亿 占当时全国人口70% 带动电视机普及 [4] - 2000-2010年大陆武侠剧进入"黄金十年" 产量超百部 豆瓣8分以上14部中8部出自该时期 包括《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经典 [11] - 2005年《仙剑奇侠传》开启仙侠剧时代 地面频道收视11.3% 河北卫视上星收视峰值4.6% 推动行业IP来源从武侠小说转向游戏 [12][14] 市场更替 - 2014年《古剑奇谭》实现台网联动突破 电视收视破2% 网络总播放40亿 单集1.6亿 微博话题50亿阅读 确立仙侠剧现象级地位 [14][16] - 武侠IP过度开发导致市场疲软 金庸《射雕》影视化12次 《倚天》11次 古龙《楚留香》8次 同质化严重削弱号召力 [16][18] - 武侠刊物大规模停刊 2015年《武侠故事》停刊 2019年《武侠世界》停刊 2023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停刊 原创内容源头枯竭 [18] - 女性受众崛起推动"女频变革" 仙侠剧强化爱情线与"大女主"视角 催生古装偶像剧细分类型 [20] 制作逻辑演变 - 早期武侠剧受资金限制 服化道简陋但注重剧情与动作设计 如95版《神雕》用保鲜膜模拟瀑布 靠演员表演弥补 [21][23] - 现代古装剧制作转向高成本模式 服化道预算占比提升 视觉特效成为标配 演员颜值优先级高于动作训练 [25] - 行业性价比考量导致武侠剧式微 需额外支付武术指导费用 演员档期难配合动作训练 资源向古偶/权谋等类型倾斜 [25] 新形态探索 - 近年"新武侠"尝试融合多元元素 《雪中悍刀行》加入成长叙事 《山河之影》采用双男主设定 《莲花楼》结合悬疑探案 [28][30] - 当前古装剧市场悬疑权谋题材占主导 武侠剧已成小众 反映内容消费群体文化断层 如《藏海传》仍被与10年前《琅琊榜》对比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