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

搜索文档
这届《歌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虎嗅· 2025-05-27 20:57
节目争议与代际差异 - 节目《歌手2025》反映出明显的代际审美撕裂,2013年观众与2025年观众群体已完全不同,年轻观众对偶像歌手(如马嘉祺)的宽容度显著提高,仅以"唱完就好"为标准 [1][12] - 粉丝与路人、专家与大众的审美冲突激化,形成"超声波论"(粉丝用科学术语解释听不见的歌声)和"设备论"(指责路人音响差)等极端辩护话术 [7][10] - 节目争议话题高度娱乐化,如"单依纯碰瓷王菲"、"林志炫唱法过时"等,已从音乐竞技转向价值观辩论,衍生内容更接近《奇葩说》模式 [3][24] 粉丝文化与行业现象 - 粉丝经济影响评判体系:马嘉祺因偶像身份被降低期待,而阿云嘎因专业背景的高期待导致零瑕疵表演仍遭淘汰,反映观众评价的双重标准 [11][13] - 粉丝行为极端化,包括用"资本做局"解释失利(如林志炫粉丝)或攻击路人听力,甚至出现"贵耳机"等消费主义话术 [9][7][10] - 偶像歌手面临代表作缺失困境,马嘉祺等新生代缺乏原创作品,依赖翻唱(如《Lemon》)却因歌词质量遭嘲,行业创造力整体下滑 [22][23] 音乐评价体系变迁 - 技术流博主崛起,以专业术语(如"多利亚调式"、"喉头松通道")重构评价标准,单依纯因技术完美被推崇,但过度技术化可能造成对普通听众的"专业霸凌" [14][15][16] - 听众审美从"大歌"转向"小歌",偏好细腻婉转风格(如单依纯《跳楼机》),倒逼歌手创作小众化、碎片化,但加剧音综破圈难度 [18][19][20] - 历史对比显示技术原教旨主义并非新现象,早期周杰伦等也曾被批"咬字含混",但当下技术流话语权更强,与大众听感矛盾更尖锐 [17] 行业生态与艺人发展 - 资深歌手(如林志炫)面临市场淘汰压力,年轻观众对其唱法评价两极,反映主流听众迭代带来的行业断层 [18][9] - 新生代歌手(如单依纯)陷入技术崇拜与代表作缺失的矛盾,虽被赞"技术超王菲",但缺乏审美贡献和边界探索,难以成为真正领军者 [21] - 综艺节目(如《歌手》《天赐的声音》)逐渐偏离音乐本质,转向话题炒作和抖音神曲翻唱,行业整体创造力衰退 [23][24]
《歌手2025》能否「爆」下去?
36氪· 2025-05-20 08:05
节目热度与社交媒体表现 - 《歌手2025》首播当晚屠榜微博娱乐热搜榜,抖音热榜、小红书热点榜等平台均出现节目相关话题[1] - 节目引发全网讨论,乐评人、博主与大众观点交织,形成社交媒体狂欢[1] - 首场直播后歌手排名、我被资本做局了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前列[4] - 节目采用"8进7"淘汰赛制刻意制造争议,成为最大话题源泉[4] 选手表现与排名数据 - 首场竞演排名:单依纯22.7%、陈楚生17.34%、Mickey Guyton 12.11%、GAI周延11.98%、白举纲10.58%、Grace Kinstler 10.13%、林志炫8.01%、BENI 7.11%[5] - 单依纯凭借《珠玉》表现获得首场第一,相关话题单依纯太牛了登上热搜高位[20] - 陈楚生《将进酒》成为文旅宣传热门BGM,显示节目影响力延续[3] - 林志炫改编《悟空》引发两极评价,成为网友提及频率最高的"难听"选项[6] 节目制作策略分析 - 节目组采用透明投票机制,所有大众评委投票结果线上可查[11] - 首发阵容选择自带粉丝基础的歌手(单依纯、陈楚生、GAI等)确保话题度[12] - 第二期引入饭圈属性明显的马嘉祺作为揭榜歌手,预埋圈层battle话题[15] - 节目组重点打造单依纯"新人上位"故事线,开场即给予"大女主剧本"[20] 行业比较与创新尝试 - 与《歌手2024》直接引爆全民情绪不同,本季注重多元圈层共振[12] - 采用与《我是歌手第二季》相似的"捧新人"策略,但悬念设置不足[22] - 相比前季,本季在"钩子"设置、人选惊喜度等方面表现粗糙[25][27] - 节目尝试通过直播不确定性创造看点,但需更精细的内容把控[23] 音乐性与赛制设计 - 首期音乐性提升明显,八位歌手表现稳定性相对一致[8] - 多元音乐元素(古风、嘻哈、京剧等)融入歌曲改编引发不同评价[8] - 淘汰赛制虽制造话题但可能束缚歌手表达,需更多赛制缓冲[32] - 三位男歌手首期均选择中国风改编,被网友调侃创作趋同[32]
哪都“差一点”的《歌手2025》,还能爆吗?
36氪· 2025-05-19 18:56
节目表现 - 《歌手2025》首期表现中规中矩 直播水准、节目流程、互动保持往季水平 但整体缺乏突破性亮点 [1][3] - 节目开场文案保持"百万文案"水准 以"敬故友、敬国度、敬相会"拉开序幕 [1] - 直播准备过于充分导致流程化 降低了观众对不确定性的期待 观看欲有所下降 [20] 阵容分析 - 首发阵容缺少"性格鲜明"的歌手 真人秀综艺效果不足 缺乏类似那英的焦点人物 [5][7][11] - 国际歌手音乐表现被评价为上一季的"0.2版本" 仅承担音乐功能 无法贡献真人秀内容 [13] - 林志炫定位类似那英但风格偏"高级感" 陈楚生、白举纲话少 单依纯和GAI未展现综艺感 [9][11] 营销与市场反应 - 宣传主打"真直播无修音"概念 前期放出与Netflix合作消息吸引关注 但首期未实现 [16] - 推出全民预测、导播等互动玩法 试图复制超女模式 但首期仅引发小圈层讨论 [18] - 电视端收视率0.6%居榜首 但抖音卡段最高点赞仅16.8万 远低于竞品《天赐的声音》百万级数据 [28] 音乐内容对比 - 选歌侧重艺术性而非传唱度 《珠玉》因技巧获专业认可 但缺乏大众传播度 [21][24] - 竞品《天赐的声音》选用抖音热歌 单季播放量超16亿 收藏量破6千万 更符合市场偏好 [26] - 两档节目形成"艺术性vs传唱度"的分水岭 反映音综市场不同定位策略 [28] 行业观察 - 节目试图通过国际化阵容和直播形式突破 但观众对欧美大嗓唱法已产生审美疲劳 [20] - 音综市场面临"好听"与"情绪价值"的平衡难题 艺术性作品传播力不足成为行业痛点 [28][30]
《歌手2025》首战排名公布:单依纯第一!林志炫爆冷,网友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23:24
歌手2025首战竞演结果 - 首战排名:第一名单依纯 第二名陈楚生 第三名Mickey Guyton 第四名GAI 第五名白举纲 第六名Grace Kinstler 第七名林志炫 第八名BENI [1] - 话题"歌手排名"和"单依纯太牛了"冲上微博热搜 [1] 歌手表演内容 - BENI演唱日剧《悠长假期》主题曲《LA·LA·LA LOVE SONG》,嗓音感染力强 [2] - 陈楚生演绎原创古风歌曲《将进酒》,改编自李白诗作 [5] - Mickey Guyton选择Beyoncé经典作品《If I Were a Boy》 [7] - 单依纯演唱新单曲《珠玉》,现场反响热烈 [7] - Grace Kinstler表演电子摇滚风格《River》,嗓音充满力量感 [9] - 林志炫选择古风歌曲《悟空》,加入京剧唱腔但被评用力过猛 [9] - GAI周延演唱方言说唱《炁》,舞台气场十足 [10] - 白举纲带来厨子和戏子乐团的《河流》 [11] 网友热议 - 网友对Grace Kinstler第六名表示不理解 [11] - 认为单依纯第一实至名归 [11] - 称赞陈楚生表现稳定 [12] - 部分网友认为日本女歌手BENI表现优于其他选手 [12] 节目背景信息 - 《歌手2025》首发阵容包括陈楚生、林志炫、白举纲等8位歌手 [12] - 林志炫第三次参加《歌手》,曾获第一季亚军 [12] - 林志炫表示参加原因是直播形式吸引他,强调"一遍过"和"不修音"的特点 [13][16] - 林志炫为参赛预留4个月档期,未接通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