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搜索文档
天坛映像·阿拉木图站启幕,《大风杀》等六部影片参展
新京报· 2025-11-28 10:37
"天坛映像"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旗下重要的中国电影(600977)海外推广品牌,致力于精选"天坛 奖"及"注目未来"单元获奖与入围影片,通过全球巡展的方式,把中国影像的温度与力量传递到世界各 地。《音乐家》的音乐如风,穿越城市街角,奏响中哈友谊的乐章;《白塔之光》带来古塔下的光影流 动,在静默中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温度;在《大风杀》中,荒漠与风暴交织,孤独与命运的碰撞,在 沙丘间延展人性的张力;《妈妈!》则将我们带向心灵的最深处,温柔而有力;《彷徨的女人》徘徊在 城市与内心边缘的女性,诉说自我寻找与成长的困惑;《消失的她》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与情绪中折射人 性。 新京报讯(记者滕朝)近日,"天坛映像"全球巡展再次启程,本次携手北京电影"走出去"海外推介活 动,将六部风格迥异、故事深邃的中国影片带入阿拉木图这座中亚文化名城,它们或来自"天坛奖"竞赛 单元中风格老练、叙事流畅的大师之作,或来自"注目未来"单元中生猛而细腻的新生代表达。《音乐 家》《白塔之光》《消失的她》《大风杀》《妈妈!》《彷徨的女人》这六部作品,将让银幕成为中哈 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光影触碰每一颗好奇的心。 在互动环节,有观众提问:"您希望通过'风'这一 ...
抗拒成为妈妈那样的人,中国式母女关系为何需要公开讨论
第一财经· 2025-08-29 10:25
书籍内容与创作背景 - 《中国式母女》由《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与读者联合创作 聚焦不同家庭的母女故事 包含导演杨荔钠、脱口秀演员梁娇颖、作家巫昂等案例 [1] - 书籍通过读者投稿和深度访谈形式 收录70后作家与40后离异母亲同居、女儿带"虎妈"医美等日常相处细节 [1][8] - 创作起源于2024年初《三联生活周刊》文化报道部选题会 从女性题材小说讨论延伸至母女关系代际冲突问题 [3] 社会现象与代际特征 - 50-60年代出生母亲与70-80年代出生女儿存在显著代际差异 婚恋观、工作选择和生活方式产生根本性分歧 [3] - 80-90年代出生女儿与60后母亲(80年代大学生)仍存在隔膜 despite 母亲接受过新思潮教育 [4] - 母女关系涉及女性身份、社会观念与政治结构 从私域情感话题转变为公共议题 [4] 关系特征与情感表现 - 读者卡佐卡描述"黏稠"的母女关系 需通过母亲脚步声(轻/重)、放置马克杯力度(重放)、广播播放等细节判断情绪状态 [5] - 华裔脱口秀演员梁娇颖遭受母亲外貌否定:"又黑又丑"、"小猪嘴"、"脸方只能演丑角" 打压式教育持续至职业选择阶段 [5] - 导演杨荔钠在母亲面前处于守势 家庭气氛受母亲掌控 despite 其在电影创作中敢拍敢说 [5] 结构性问题与权力关系 - 母亲情绪压力多向女儿单方面宣泄 杨荔钠发现母亲只对女儿唠叨不如意 对男性家庭成员从不如此 [6] - 梁娇颖母亲对长女严苛刻薄 对妹妹弟弟和颜悦色 体现差异化对待 [6] - 传统男性主导话语体系淹没女性日常生活议题 受高等教育女性数量大幅增加促使女性力量结构性崛起 [7] 关系转变与新时代特征 - 读者投稿内容显示关系突破传统:《我带"虎妈"去医美》《当妈妈与我谈论绝经》等主题涉及医美、绝经等此前避谈领域 [8] - 女性脱口秀演员示范新型母女关系:房主任婚姻不幸但全力爱女 王小利与步惊云母亲提供无条件肯定 [8] - 梁娇颖案例显示对抗转化为力量: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在美获得脱口秀成功 母亲最终观看颁奖礼 双方达成部分理解 [7]
2025天坛映像全球巡展走进伦敦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8 10:48
天坛映像全球巡展伦敦站活动 - 活动由国家电影局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主办 精选六部中国影片在英国展映 [1] - 展映影片包括《云霄之上》《妈妈!》《消失的她》《白塔之光》《朝云暮雨》《走走停停》 涵盖家庭伦理 社会现实 心理悬疑与都市生活题材 [4] - 活动配有映后对谈 观众互动环节 为英国观众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电影的机会 [8] 展映影片观众反馈 - 《走走停停》获观众评价"很有生活气息 也很幽默 完全超出预期" [4] - 《妈妈!》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有观众表示"母女间的情感描写真实而克制 看的时候很容易被带入" [4] - 《消失的她》被评价为"剧情紧凑 充满悬念" 兼具娱乐性和现实意义探讨 [4] - 《朝云暮雨》探讨出狱女子与中年鳏夫关系 观众称"安静却力量十足 结尾让人落泪" [5] 活动意义与行业影响 - 活动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映像全球巡展"项目的一部分 旨在通过优秀中国电影作品建立跨文化共鸣 [6] - 北京国际电影节持续推动中外电影交流 引进海外佳作同时将中国电影推向全球舞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