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宇宙探索编辑部》
icon
搜索文档
不赚钱的文艺片,为何一直有人投资
36氪· 2025-07-31 15:25
文艺片行业现状 - 文艺片市场面临寒冬 部分项目停滞三年仅完成《三个字》一部作品 [5] - 头部导演娄烨作品票房表现不佳 最高票房仅6000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多数作品低于3000万 [5] - 电影节展体系问题频出 First影展持续陷入舆论争议 平遥电影节展映作品质量遭质疑 [3][19][23] - 新导演创作同质化严重 模仿文学文艺作品或复刻国外电影现象普遍 [25] 文艺片商业模式 - 小成本模式:控制成本在200-300万 通过电影节奖金和院线回收实现盈利 典型案例《心迷宫》170万成本获1000万票房 [7] - 明星盘模式:投资千万级 利用明星降薪冲奖诉求 需票房过亿才能盈利 如《河边的错误》3亿、《乔妍的心事》1.5亿 [7][9] - 海外预售模式:贾樟柯通过北野武工作室、法国MK2等海外发行网络实现版权预售回本 [18] 制作体系问题 - 导演中心制导致制片约束力薄弱 超支和任性拍摄现象普遍 《地球最后的夜晚》预算从2000万增至5000万 [14][16] - 文艺片拍摄不可控因素多 停拍单日成本达30-40万 [16] - 宣发策略错位案例:《地球最后的夜晚》用爱情片营销获2.8亿票房但折损口碑 [18] 投资方动态 - 福莱魔石投资娄烨新片《三个字》涉及地产背景资本 大股东李烨东与"烂尾楼之王"李贵斌家族存在商业关联 [11][12] - 相关投资方存在高风险:李烨东和李贵杰均为限制高消费人员 涉及股权冻结和司法案件 [12] - 资方撤资现象普遍 除法国制作公司外 娄烨电影出品方多为单次合作 [11] 创新方向 - 《宇宙探索编辑部》示范成功路径:6000万票房证明创新题材市场潜力 [23] - 类型片融合成为国际趋势 惊悚类型与文艺片结合的商业化探索 [25] - 需打破审美固化 避免"自说自话式"创作 建立更开放的内容评价体系 [19][22][25]
上影节首日 上海影城布置一新 年轻影迷抱着玩偶来看“EVA” 带着热情 点亮“造梦现场”
解放日报· 2025-06-14 10:12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日活动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日吸引大量影迷参与 现场设置文创售卖专区 B站和淘麦VIP打卡区以及暑期档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打卡区 [1] - 《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5部连映全部满座 放映时间从早上9点持续至晚上10点10分 [1] -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同期开幕 展览涵盖中国电影120年发展历程 包括分镜手稿 场景概念等珍贵资料 [1][2] 电影艺术展览内容 - "造梦现场"展览设置中国科幻电影主题展区 展示《宇宙探索编辑部》道具及《流浪地球》相关杂志 刘慈欣获奖照片 [2] - VR展区提供《少年歌行》IP沉浸式体验 观众可佩戴VR眼镜互动 [2] - "光影造像馆"还原电影大片拍摄场景 6月22日前提供免费摄影师拍摄服务 [2] 观众参与情况 - EVA粉丝携带角色玩偶观影 部分观众计划连续观看5场电影 [3] - 外地观众专程从杭州赶赴上海 自制EVA主题明信片进行分发 [3] - 现场观众反映影院氛围具有仪式感 放映结束后集体鼓掌 [3] 线上线下联动项目 - B站与上影节合作推出复古照相馆打卡点 覆盖大光明电影院和上海影城两处场地 [4] - 活动包含主题巡游车街头闪现 合作餐饮店提供免费咖啡兑换 [4] - 观众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影视名场面复刻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