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头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新华社· 2025-07-19 23:31
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 - 文化主体性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是文化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格局变革中彰显文明特质的精神坐标[1] - 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历史中始终坚守主体性,通过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4] -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4] 文化主体性的四大作用 - **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苏州传统工艺催生高精尖产业[6] - **凝聚力**:通过共同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70年坚守[7] - **塑造力**:激活文明基因驱动文化创新,故宫文物数字化和文创产品转化、国家版本馆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网络文学等"文化+"新业态创造经济增长点[8] - **辐射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覆盖150多国)、国际传播(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影视作品(《流浪地球》等)输出文化软实力,孔子学院和"欢乐春节"活动搭建文明互鉴桥梁[9][10] 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 - 发展中国家需立足文化主体性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避免西方现代化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证明现代化路径可兼具本土特色与一般规律[11] - 中国实践为南方国家提供新图景:如茶文化外交("茶和天下"活动)、古都文明对话(中希互动),展现多元共存理念[12] - 现代化非单一模式,需避免"复制粘贴",中国通过保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1][12]
为何中国最动人的英雄故事,从来不是独角戏?
虎嗅· 2025-06-28 14:50
影视创作风格 - 《山花烂漫时》回归并创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结合时代特点重新塑造了这一风格[1][9] - 该剧突破了当前主流"情节剧"模式,后者弱化了对社会复杂关系的深刻揭示和人物与社会关系的精准塑造[1][2] - "情节剧"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导,通过抽象化现实和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或内心挣扎来反映生活[2] 剧情与人物塑造 - 剧中通过2007年云南华坪山区14岁女孩谷雨被3万元彩礼"卖掉"的事件,展现了偏远地区的贫困现状[3] - 张桂梅作为主角,其形象在与基层干部、商人、教师等群体的互动中立体呈现,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共振[5][6] - 剧中塑造了包括马县长、周局长、陈四海等人物群像,他们以各自能动性共同推动华坪女高建设[6] 社会体系与价值观 - 张桂梅的"创业"本质是动员从中央到基层的体系力量,如马县长亲自向省委书记争取资金[5] - 剧中呈现了体制内外合力办学的场景,如基层干部用拖拉机运送学生、豆花摊主暗中资助30元等细节[6] - 该剧强调共同体责任,区别于个人主义叙事,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集体能动性[8][10] 行业趋势与比较 - 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作品与《山花烂漫时》共同呈现新趋势:在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中塑造角色[10][11]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影视中的回归,部分源于苏联艺术理念的历史影响和观众接受基础[11] - 新文艺正尝试以自身美学超越美国大众文化主导的个人主义叙事模式[12]
“一张电影票 玩转一座城”电影消费狂欢季启动仪式在重庆永川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6-16 15:57
活动概述 - 重庆市永川区举办"一张电影票 玩转一座城"电影消费狂欢季启动仪式,为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预热 [1] - 活动首日7个露天电影放映点吸引超3000名观众,六大商圈200余户商家推出多重优惠 [1] - 活动将持续至7月底,涵盖七大主题活动及200余家餐饮、酒店、景区联动优惠 [3] 消费促进措施 - 持电影票根可享受住宿、观影、市集、景点打卡等七大主题活动权益 [3] - 全城推出餐饮住宿折扣、礼品兑换及免费"D12路"定制公交服务 [3] - 重庆将发放总额超1000万元电影消费券,覆盖60多部暑期档电影 [7] 行业参与情况 - 永川区餐饮、酒店、交通等行业代表承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保障水平 [5] - 各大商圈提供多样商品和实惠价格营造消费氛围 [5] - 当地特产市集销售表现亮眼,仅五间西瓜当晚就售出近2000斤 [5] 影视文化推广 - 七大放映点同步放映《流浪地球》,吸引市民广泛参与 [5] - 通过"城市即片场"沉浸式体验推进"西部科技影视城"建设 [7] - 活动整合猫眼、淘票票等票务平台推出暑期电影消费季 [7]
上影节首日 上海影城布置一新 年轻影迷抱着玩偶来看“EVA” 带着热情 点亮“造梦现场”
解放日报· 2025-06-14 10:12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日活动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日吸引大量影迷参与 现场设置文创售卖专区 B站和淘麦VIP打卡区以及暑期档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打卡区 [1] - 《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5部连映全部满座 放映时间从早上9点持续至晚上10点10分 [1] -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同期开幕 展览涵盖中国电影120年发展历程 包括分镜手稿 场景概念等珍贵资料 [1][2] 电影艺术展览内容 - "造梦现场"展览设置中国科幻电影主题展区 展示《宇宙探索编辑部》道具及《流浪地球》相关杂志 刘慈欣获奖照片 [2] - VR展区提供《少年歌行》IP沉浸式体验 观众可佩戴VR眼镜互动 [2] - "光影造像馆"还原电影大片拍摄场景 6月22日前提供免费摄影师拍摄服务 [2] 观众参与情况 - EVA粉丝携带角色玩偶观影 部分观众计划连续观看5场电影 [3] - 外地观众专程从杭州赶赴上海 自制EVA主题明信片进行分发 [3] - 现场观众反映影院氛围具有仪式感 放映结束后集体鼓掌 [3] 线上线下联动项目 - B站与上影节合作推出复古照相馆打卡点 覆盖大光明电影院和上海影城两处场地 [4] - 活动包含主题巡游车街头闪现 合作餐饮店提供免费咖啡兑换 [4] - 观众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影视名场面复刻内容 [4]
电影,让世界看到更有想象力的中国(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6 09:30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 - 中国电影《狂野时代》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好评并实现"梦境与现实的诗意交织、视觉语言的革命性创新" [1] - 巴黎中国电影节开幕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吸引众多外国观众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1] - 中国电影通过国际电影节获奖赢得良好国际声誉如《黄土地》《红高粱》《卧虎藏龙》等奠定早期口碑 [1]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 - 中国电影票房在不到10年时间实现从几亿人民币到百亿票房的跨越 [2] - 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2] - 近年来《白日焰火》《消失的她》《流浪地球》等影片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拓展历史神话科幻悬疑等类型 [2] 中国科幻电影特色 - 《狂野时代》定位"科幻诗电影"在科幻电影叙事范式上形成独特艺术表达 [3] - 《流浪地球》系列成功出海展现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 [3] - 中国科幻电影更倾向于展现集体智慧与拯救人类责任感为世界科幻电影开辟多元表达空间 [3] 传统文化IP创新表现 - 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风靡世界带动传统文化IP关注度 [4] - 《唐宫夜宴》作为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以沉浸式体验和东方美学让海外观众大开眼界 [4] -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通过对经典文学IP创新表达激发外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4] 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 - 法国汉学家评价中国电影已成为最值得关注和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 [5] - 海外观众渴望了解更多中国故事对中国电影充满好奇与期待 [5] - 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为海外观众感知当代中国打开更多窗口 [5]
当全球第二大出版集团遇见成都:主编的笔记本写满了灵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22:08
科幻产业发展趋势 - 全球科幻产业通过国际沙龙等形式加强跨国交流与合作 主题为"全球联动·产业互动"的科幻产业国际沙龙在成都举办 汇聚中法美三国行业代表[4] - 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主编布丽姬特·勒布朗强调跨国合作价值 认为技术革新下需拓展国际交流空间[12] - 成都作为中国科幻产业高地 已形成涵盖文学、影视、游戏、装备的产业集群 并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11] 国际IP合作案例 - 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旗下Le Rayon imaginaire厂牌成功引进《三体漫画》法语版 为海外首次实体出版 获得市场积极反响[6] - 该集团与成都八光分文化深度合作 持续关注中国科幻IP动向 包括奈飞《三体》剧集在欧洲的传播效果[6] - 日本D'Art Shtajio动画《攻壳机动队》中国重映、成都爱迪科信科技游戏制作等跨国项目成为现场关注焦点[12] 成都科幻产业生态 - 成都孕育《科幻世界》杂志及《三体》《流浪地球》等经典作品 拥有四大权威科幻奖项[11] - 本地企业八光分文化积极推动科幻版权开发 与电影导演洽谈合作[12] - 政策支持与技术优势推动科幻从"想象力"向"生产力"转化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11]
分众传播时代呼唤“共通文本”(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共通文本的现状与挑战 - 当代文艺领域缺乏学生普遍认同的"共通文本",跨代际的大众文艺作品减少 [2] - 分众化传播时代形成文化"小岛",如国漫迷、科幻读者、网文爱好者等群体各自隔离 [2] -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系统强化用户固有兴趣,导致认知封闭和内容接触面狭窄 [3] - 全球文艺生产总量指数级增长,数字技术降低创作门槛,内容筛选难度加大 [3] - 文化消费周期加速,作品从风靡到遗忘的时间缩短,难以形成持久文化烙印 [3] 分众化的影响与价值 - 分众化是互联网科技生产力的结果,推动文艺产品多样化与精准审美共鸣 [4] - 促进社会创造力释放,个性化表达与各类艺术形式获得发展空间 [4] - 共通文本缺失可能影响集体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价值观念的共享 [4] 重建共通文本的策略 - 鼓励丰富多元的创作,如《黑神话:悟空》《流浪地球》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类型的突破性作品 [5] - 推动创意与技术对接,需结合人文知识与科技全局视野应对碎片化挑战 [5] - 打破文化偏见,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情感诉求与美学原则以构建连接 [5] - 创造扎根传统、融合当代审美并能触及未来精神世界的新经典作品 [6] - 未来共通文本可能由多元作品网络构成,形成可交互、可共同编织的文化空间 [6]
从《三体》漫画看科幻文学的改编史
新京报· 2025-05-14 09:39
科幻文学与影视发展 -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被视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 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1] - 刘慈欣创作核心围绕"想象力" 强调通过科幻探索遥远未知世界 [1][2] - 《三体》系列成为全球现象级作品 2015年后接连斩获雨果奖、克拉克奖等国际大奖 [9] 科幻漫画历史与价值 - 1976年墨比斯《漫长的明天》开创科幻漫画视觉范式 影响《星球大战》等影视作品 [5] - 科幻漫画核心价值在于将抽象想象具象化 突破文本想象力边界 [3][5] - 20世纪中后期欧洲涌现《印卡石》《星际特工》等经典科幻漫画 重新定义未来视觉美学 [7] 中国科幻漫画国际化进程 - 2010年前后中国漫画家吴青松等赴欧学习 引入全龄向漫画创作理念 [8] - 图像小说版《三体》采用欧美分镜技法 实现高密度叙事与视觉创新 [13] - 改编版精准还原"智子展开""宇宙闪烁"等经典场景 填补读者想象空白 [12][13] 跨媒介合作案例 - 吴青松团队选择《三体》改编因其国际影响力与成都本地科幻基础 [9] - 漫画版通过异形画格、悬浮构图等手法提升叙事张力 [13] - 签售会反馈显示漫画成功实现"想象力具象化"的核心价值 [14][15]
特朗普宣布对进口电影征收100%关税 A股影视板块或迎结构性机会
深圳商报· 2025-05-06 00:33
行业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议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 声称美国电影业"正在迅速衰亡" 其他国家通过激励措施吸引美国电影制作人和工作室离开美国 [1] - 该政策将贸易战从传统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领域 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美股期货和美元同步下跌 黄金重拾升势 [1] - 若政策落地 可能重塑全球影视行业格局 中国A股影视板块或因国产替代逻辑获得市场关注 资金可能流向"内需型"影视公司 [2] 市场数据 - 中国动画大片《哪吒2》今年全球票房收入超过20亿美元 其中北美市场贡献2090万美元 [1] - 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 美国电影保持贸易顺差 对全球主要市场的电影出口是进口的3.1倍 创造226亿美元出口额 获得153亿美元贸易顺差 [1] 公司回应 - 中国电影表示其主营业务主要面向国内电影市场 少量电影耗材或配件涉及进出口业务 总量占比较小 评估认为本轮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2] - 公司将持续关注政策变化 积极做好风险应对 [2]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 近年来中国出品《流浪地球》《封神》等"重工业"电影 以及《哪吒》等动画大片 均有向北美市场出口 [1]
聚焦当下华语电影最具挑战性议题之一,听他们给中国电影“出海”支招
环球时报· 2025-04-29 06:30
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核心观点 -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日臻成熟 国际传播渠道持续拓宽 行业迎来走向世界的黄金窗口期 [3] - 需将文化独特性转化为全球吸引力 成为下一阶段行业突破的关键 [3] - 中国电影全球营销主动性显著增强 战略布局折射出对国际市场的信心升级 [1] 区域市场特点与策略 日本市场 - 契合当地审美取向的"生活流叙事"最易引发共鸣 如《雄狮少年》引发新海诚等导演惊叹 [1] - 日方发行需提前6个月排片 中方倾向同步上映服务海外华人群体 [1] - 日本倚重传统媒体宣传 中国形成数字化立体营销体系 [1] - 中日动画界存在"双向滋养"现象 [1] 欧洲市场 - 选片聚焦两类:具有票房潜力的商业大片 能冲击电影节奖项的佳作 [2] - 推行"全周期发行前置"理念 剧本开发阶段引入国际顾问团队进行叙事微调 [2] - 《流浪地球》证明保留本土艺术特色前提下 叙事微调可显著提升全球共鸣度 [2] - 建议建立"平行发行体系"解决中外发行周期错位 项目立项阶段便与海外伙伴协作 [2] 创作与传播方法论 - 保持文化独特性是全球传播法宝 忠于本真叙事能引发世界共鸣 [3] - 精准捕捉人类共通情感(痛苦/爱恋/失落/希望)是连接全球观众的情感密码 [3] - 针对Z世代作品需把握跨文化传播规律 解决代际观念差异造成的认知鸿沟 [3] - 开展"文化转译" 如《哪吒》英译版定制预告片 摄制阶段预留国际版素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