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浪浪山小妖怪》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9月总票房破10亿,《捕风追影》领跑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23:00
| 窗外是蓝星 | 2991.76 | 2.9% | 2.0% | 4.3% | | --- | --- | --- | --- | --- | | 2025-09-05上映 | | | | | | 坏蛋联盟2 | 2569.41 | 2.5% | 3.2% | 2.7% | | 2025-08-16上映 | | | | | | 罗小黑战记2 | 2556.76 | 2.5% | 2.4% | 3.5% | | 2025-07-18上映 | | | | | | 营救飞虎 | 2189.38 | 2.1% | 1.7% | 3.7% | | 2025-09-03上映 | | | | | | 有朵云像你 | 1721.85 | 1.7% | 2.7% | 2.4% | | 2025-08-29上映 | | | | | | | | | | A O H REW |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9月17日20时53分,2025年9月总票房破10亿,《捕风追影》《731》《浪浪山小妖 怪》分列前三位。 (猫眼电影) ...
5000万成本,狂揽16亿!《浪浪山》如何逆袭成影史第二?
虎嗅· 2025-09-17 11:25
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持续疲软。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全年总票房425亿 元,较2023年下降22.7%;观影总人数同比减少23.1%,上座率同比下降30.12%。然而,在这样的大环 境下,一部投资额仅5000万的2D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却脱颖而出。该片上映仅10天,票房便轻 松突破7亿,截至今年9月14日票房已过16亿,一举超越《大鱼海棠》,登顶国产二维动画影史票房冠 军。那么,在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当下,为何《浪浪山小妖怪》能一枝独秀,赢得观众的青睐?它究 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值得大家走进影院一看究竟呢? ...
传媒行业中期业绩回顾与展望:游戏新品周期持续,把握影视与AI应用底部机会
国信证券· 2025-09-16 19:17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游戏行业受益于新品周期驱动业绩高增长 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04.47%[4][74] - 影视行业受政策支持供给端改善 广电21条措施取消40集上限等限制[4][151] - AI应用在游戏、玩具、广告等领域加速落地 关注2B/2G及2C场景机会[5][179] - 传媒板块整体业绩回暖 上半年营收2549亿元(+4.06%) 净利润218亿元(+28.70%)[2][18] 业绩回顾 - 2025H1营收2549亿元(+4.06%) 净利润218亿元(+28.70%) 毛利率32.90%(+0.9pct) 净利率8.65%(+1.7pct)[2][19] - 2025Q2营收1291亿元(+2.59%) 净利润107亿元(+19.53%) 结束连续4季度下滑[3][49] - 费用管控显效 管理费用率7.20%(-0.33pct) 销售费用率13.27%(+0.59pct)[2][19] - 所得税率恢复正常至11% 出版(25%→2%)和数字媒体(17%→-28%)板块影响显著[2][29] 子行业表现 - 游戏板块Q2营收277亿元(+22.40%) 净利润46亿元(+104.47%) 净利率13%(+6pct)[4][74][80] - 影视板块Q2营收55.7亿元(-21.7%) 净利润-5.92亿元(-70.3%) 受票房市场趋冷影响[4][117] - 出版板块保持稳健 上半年净利润84亿元(+15.34%) 占比38%[35] - 数字媒体净利润同比下滑28% 电视广播板块显著下滑[2][35] 投资机会 - 游戏新品周期持续 关注世纪华通、巨人网络、吉比特等产品表现[4][85][114] - 影视政策拐点显现 推荐芒果超媒、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内容公司[5][179] - AI应用聚焦营销(浙文互联)、教育(皖新传媒)、游戏(恺英网络)及短剧(中文在线)[5][179] - IP潮玩高景气 推荐泡泡玛特、浙数文化、姚记科技等标的[5][179] 行业动态 - 游戏版号1-8月发放1119个(+20.8%) 8月国产游戏版号166款创年内新高[90] - 电影市场8月票房59.9亿元(+48.6%) 观影人次1.64亿(+66%)[133] - 暑期档票房119.7亿元(+2.8%) 《南京照相馆》档期票房28.9亿元[144][145] - 公募基金Q2持仓传媒板块市值1118亿元 占比7.11%[154][155]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道歉:以后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罗永浩提议与贾国龙公开直播对质;宝马调整经典蓝白车标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9-15 08:08
完整早报音频,请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收听 【 DeepSeek 、宇树科技等被 MIT 科技评论评为聪明公司】 9 月 12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50 家聪明公 司"最新评选结果揭晓, DeepSeek 、宇树科技等明星创企均入选。根据 MIT 科技评论的定义,聪明公司应该具备 两个特征:聪明地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聪明地理解市场和商业机会。它们凭借技术创新开路,结合可持续的商业模 式,将技术的影响扩展至全球。(澎湃新闻)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道歉:我应对方式有错,改!以后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 】 9 月 14 日消息,西贝创始人贾 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 办。"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截图属实。贾国龙称,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 习。 9 月 13 日晚,罗永浩发文宣布西贝预制菜事件告一段落。他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并表 示"要忙正事了"。(红星资本局) 片国之 我应对方式有结, 改。 故饭的围着吃饭的转, 你说昨好就昨办。 顾客户找 自通,找 得顾客如初恐。 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 做一 ...
一没背景二没关系,浪浪山小妖怪配取经吗?
虎嗅· 2025-09-12 08:59
近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引发我们一群小伙伴的热议。大家在欢笑与泪水中看完电影后,仍觉意犹 未尽,于是对电影的故事意义和角色象征展开了讨论。 有的小伙伴认为小妖们是勇于自我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群像,有的小伙伴则对电影没能在村民内部塑造出 英雄人物,反而要借助妖怪们的力量降妖除魔这个情节安排表示不解,还有的小伙伴对电影让孙悟空师 徒四人面目不清这一处理方式的意图展开了推测。 尽管看法各有不同,但大家普遍认同的是:这部电影是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反思,是对普通劳动者是否有 资格追求理想、如何追求理想、追求怎样的理想的追问! 一 海东青:2023年B站出中国奇谭系列的时候,《小妖怪的夏天》最打动人,就是因为太现实了。《浪浪 山小妖怪》继续了这个方向。这次不仅是一个猪妖,更是群像,而且把当下社会的现实照进了故事中。 其核心是,平凡的底层需要理想主义吗?或者说,问题不是平凡的底层是否需要"理想主义",而是平凡 的底层该以什么方式自救,自我解放?因为"理想主义"听起来是个奢侈品。 侯马: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带7岁的女儿看了两遍。我觉得不仅是最后小猪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 子"所隐含的理想主义,里面猩猩怪为救孩子不向权威妥协,小猪妖悟 ...
「最大公约数」救不了中国电影
36氪· 2025-09-12 07:44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4年暑期档票房达120亿元 超2023年同期水平[3] - 档期票房前五影片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 其中三部豆瓣评分超8分[3] - 观影总人次较2023年减少近2亿 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6.9%[4] 观众结构变化 - 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从2021年27.7岁升至32.5岁 显示核心观众群体老龄化[4] - 00后群体在2020-2022年影院关闭期未能形成观影习惯 导致新增观众断层[9] - 新一代观众更倾向"网络化"互动娱乐形式 如游戏直播《原神》版本更新[9] 市场竞争格局 - 短视频/短剧/3A游戏构成替代娱乐 家用投影设备挑战影院奇观体验[10][12] - 电影票价上涨至40-50元 需投入2-3小时不可中断时间 成本显著提升[15]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头部影片占据优质资源 中等成本电影缺失[26] 内容生产模式转型 - 行业转向"社交货币"创作模式 通过情绪标签制造话题性[16][19] - 《消失的她》成功捕捉女性安全焦虑 提炼"提防身边男人"传播标签[19] - "牛马电影"聚焦30岁职场群体 利用职场困境引发共情[21] - 创作趋向保守化 依赖安全情绪标签作为票房保障[26] 行业发展历程 - 2010年后银幕数增长超10倍 影院建设下沉至三四线城市[6] - 2014年票补大战将票价压至9.9元 培养用户观影习惯[6] - 《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片标志本土化叙事成熟[7] 优质内容特征 - 《南京照相馆》创新历史微观叙事 《浪浪山小妖怪》聚焦小人物命运[28] - 《捕风捉影》坚持老派动作片风格 未滥用特效迎合议题[28] - 垂直领域深度创作替代泛化表达 满足分化市场需求[28]
上海电影20250910
2025-09-10 22:35
公司及行业 * 上海电影公司 通过收购上影元子公司股权 将上影集团和美影厂的核心IP纳入旗下 共计60个 包括独占及非独占类影视和动画作品[13] * 行业涉及影视 IP开发 授权衍生品 实景娱乐[2][11][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IP的优势与本质 * IP具备跨周期性 轻资产和强网络效应三大优势 能穿越经济周期 降低贴牌成本 并通过用户认知度提升商业价值[2] * IP不仅仅是内容 而是一个明确的文化符号 真正被认可为IP的资产并不多 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了广泛认同的文化符号[3] * 成功IP需具备正循环模型 符号化和延展性 开放世界观及组合性四大要素[2][6] IP的价值体现与评估 * IP价值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电影 剧集 游戏 图书等短期收入 第二层是授权和衍生品收入 包括消费品授权 玩具授权 服装联名 这部分收入较稳定且毛利率较高 第三层是线下实景娱乐 如主题乐园[11] * 传统影视公司的PE通常在十几倍到二十倍左右 而IP类公司的PE则可能高达50多倍 如三丽鸥 迪士尼等 这是因为IP类公司享受长期溢价 盈利质量更高 更稳定[10] * 评估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的利润预期通常基于即将上线的电视剧 电影或游戏的票房潜力 但这种方法忽略了IP库的再生价值 即IP不仅体现在单一作品的价值 还包括长期开发和衍生品收入[8][9] 公司战略与布局 * 上海电影现行战略总结为3+1+X 即发行放映内容基本盘加上核心业务板块中的重点项目开发[2][13] * 公司积极探索超级娱乐空间 利用影城进行IP主题展示 如大闹天宫和黑猫警长主题影院 为其IP价值提供多层次支持[4][15] * 美影厂计划陆续开发旗下IP 包括此前备案的多部电影 预计每年更新两部IP内容 以保持持续热度和市场关注度[1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上海电影公司收入下降了5% 利润下降了22% 主要原因包括影院业务压力及上半年缺乏新的IP内容产出[17] * 预计2025年盈利2.6亿人民币 2026年3.7亿人民币 后年4.4亿人民币 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7倍 39倍和33倍[17] * 公司通过中期分红方案 每10股派发0.48元现金红利 总计派发2000多万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17]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案例与数据 * 三丽鸥通过打造庞大的IP矩阵 每年通过投票选出新形象 并控制出货量 以应对IP老化问题 市值从2020年至今上涨20倍[2][12]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达15.6亿元人民币 超出预期 猫眼预测其最终累计票房将超过16亿元 目前已与30多个品牌进行IP授权合作[4][13][14] * 该电影改编自中国奇谭第一季中的第一集 这一季共有八集 其中其他七集尚未改编 第二季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上线[14] 风险与挑战 * 宣发策略失误可能导致票房预期下调 进而影响股价波动 例如《浪浪山小妖怪》请傅首尔进行宣传反而产生了负面效果 否则票房有可能超过20亿元[8][13] * AI技术的发展可能不及预期 但上海电影公司仍然看好AI战略带来的潜力与机会[18]
「动作片」硬汉,严重老龄化
36氪· 2025-09-08 10:27
电影票房表现 - 《捕风追影》上映21天票房达9.5亿人民币[1] - 《F1:狂飙飞车》逆势获得4.3亿票房 远超机构预测的1亿出头[2] - 两部电影均以老年演员为主角实现票房超预期表现[1][2] 电影口碑与评分 - 《捕风追影》获得8.2分高评分 位列成龙职业生涯口碑前三[2] - 《F1:狂飙飞车》获得观众认可 被推荐为必须在大银幕观看的影片[39] - 两部电影均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1][2] 老年演员表现 - 71岁成龙在《捕风追影》中完成高强度打戏 被评价"水平倒退20年"[4][6] - 67岁梁家辉接受一年武行训练 完成一人单杀30多名喽啰的高强度戏份[6] - 61岁布拉德·皮特进行4个月特训 实拍中抵抗5G重力亲自完成赛车戏份[16] - 两位年龄总和近140岁的老演员承担最终决战戏份[8] 电影制作特点 - 《捕风追影》采用真刀实拍 打戏断断续续拍摄15天[10][12] - 《F1:狂飙飞车》投资2-3亿美元 获得赛事主办方全力支持[37] - 两部电影均强调实拍效果 重现类型片黄金时代制作水准[34][37] 叙事主题创新 - 打破传统代际让渡叙事 展现老年人野心与竞争[3][19] - 《F1:狂飙飞车》结局为老一辈实现未尽心愿而非托举新辈[23] - 《捕风追影》反派传达"世界现在还是我的"的强势信号[27][29] - 主题引发年轻观众共鸣 获得市场认可[29] 行业趋势对比 - 传统类型片黄金时代制作水准获得市场认可[34][37] - 但暑期档领跑作品仍为年轻团队创新作品《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41] - 老年影人作品被视为"看一部少一部"的珍贵存在[41]
本土化二次元为何能戳中年轻人的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8:17
行业核心观点 - 本土二次元文化消费形态变迁反映青年文化自信提升和美好生活创造需求 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1] - 本土二次元作品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语言 成功触发年轻群体文化认同感 [1] - 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 游戏IP衍生品市场达40.6亿元 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17% [2] - 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 用户规模5.26亿人 横跨80后至10后年龄层 [2] 内容创作特征 - 制作技术提升与资本投入增加促使国创作品视觉表现比肩国际水准 [1] - 《雾山五行》融合水墨画风与武侠元素 《原神》以开放世界呈现东方哲学思考 [1] - 作品精准捕捉年轻人情感脉络与社会关切 如《时光代理人》描绘都市社会 《灵笼》思考科技与人性 《浪浪山小妖怪》映射打工人现状 [3] 消费行为特征 - 本土二次元提供独特情感依托与文化归属感 根植于共同文化记忆和生活经验 [2] - 线上形成讨论组、粉丝群及兴趣论坛 线下发展主题咖啡厅、展览及专场观影活动 [3] - 代际沟通价值凸显 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实现家庭共享文化体验 [3] 行业发展挑战 - 需避免题材同质化与创作模式化问题 [4] - 需平衡商业成功与文化深度 [4] - 需打破受众圈层壁垒与信息茧房 [4] - 需建立完善产业链条以实现IP持续增值 [4] 未来发展趋势 - 年轻一代文化自信增强与审美需求多元化将提升本土二次元市场重要性 [4] - 二次元消费逐渐转化为文化实践与身份建构途径 [4] - 文化消费市场成熟与多元推动本土创作生态繁荣 [4]
“最大公约数”,救不了中国电影
虎嗅APP· 2025-09-07 10:51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20亿元 超过去年同期水平[6] - 票房前五影片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 其中前三部豆瓣评分均超8分[6] - 《哪吒2》票房达150亿元 创历史新高[5] 观影人群结构变化 - 2024年暑期档观影总人次较2023年减少近2亿[7] - 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6.9%[7] - 观众平均年龄从2021年27.7岁升至2024年32.5岁 显示核心观众群体老龄化[7] 电影市场发展历程 - 2010年后银幕数量十年间增长超十倍 影院建设快速下沉至三四五线城市[8] - 2014年在线票务平台通过9.9元票补培养用户习惯 将观影转化为高频日常娱乐[8] - 2016年调研显示票房增长主要依赖新增影院带来的新观众 而非现有观众观影频次提升[9] 行业面临的挑战 - 2020-2022年影院长期关闭使00后群体缺失观影习惯养成期[10] - 新一代观众偏好"网络化"双向互动娱乐模式 与影院"课堂式"体验存在根本冲突[10] - 短视频/短剧/3A游戏/家用投影等多维度替代品冲击影院"奇观"体验[10][11] - 电影票价上涨至40-50元 且需投入2-3小时不可中断时间 消费决策成本显著提高[13] 行业转型策略 - 电影产业转向制造"社交货币" 通过引发全民讨论提升票房[13] - 采用"标签化"内容生产模式 提炼社会情绪制造传播热点[14] - 典型案例包括2023年《消失的她》提炼"提防身边男人"情绪标签[14] - "牛马电影"聚焦30岁职场人群困境 如《年会不能停》《长安的荔枝》引发共情[14] - 默许"屏摄"行为促进电影成为社交谈资[16] 商业模式风险 - 情绪标签化创作易引发舆论反弹 如《逆行人生》因脱离现实遭口碑票房双败[17] - 过度情绪输出导致观众"情感脱敏" 需持续加大刺激强度[17] - 资源向头部超级大片集中 中等成本电影生存空间受挤压[18] - 创作趋向保守化 故事和人物塑造让位于传播性"金句"和"名场面"[18]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垂直领域深度开发优于追求"最大公约数" 《南京照相馆》创新历史微观叙事 《浪浪山小妖怪》聚焦小人物获得成功[20] - 《捕风捉影》凭借扎实的老派动作片制作异军突起 未滥用特效或迎合社会议题[20] - 需要建立多元电影生态 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避免过度依赖少数爆款[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