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宫墙厌》
icon
搜索文档
西湖财政护航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51
公司表现 - 咪咕数媒原创古装剧《宫墙厌》在东方卫视播出平均收视率达2.166%位列同时段节目第一 [1] - 公司累计签约全版权网文作品超2万部及剧本超1000部 [1] - 签约作者麦苏作品《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1] 行业政策支持 - 西湖区构建多层次扶持体系包括修订文化产业政策及出台影视、数字文化等领域专项措施 [1] - 设立文艺精品获奖奖励、影视作品播出奖励及文化出口奖励等多元化激励条款 [1] - 2023年统筹安排255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7月已兑现1775万元惠及81家企业 [2] 资金奖励案例 - 对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万里归途》《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 [2] - 向5家企业发放IP改编奖励共计63万元 [2]
国产剧三十年欠下的女性情绪,短剧一次还完
虎嗅· 2025-04-22 19:26
短剧与长剧的内容特征对比 - 短剧内容以“香艳”和直接的“性张力”为显著特征,例如剧中出现“睡一个”、“你脸红了”等主动调情台词,以及《宫墙厌》中带有SM风情的女主行为 [1] - 长剧风格偏向“精致性冷淡”,例如《雁回时》中女主形象“骨瘦嶙峋,实在谈不上香艳”,与短剧形成鲜明对比 [1] - 短剧在身体展现上更为大胆,持续供给裸露内容,如《坠入春夜》中角色露长腿、《好一个乖乖女》中快速滚床单的情节,而国产长剧上一次大面积裸露需回溯至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且播出受限 [2] 女性主义叙事演变 - 国产剧女性叙事经历了从“负空间”压迫到解除规训的演变,2013年左右的剧集如《咱们结婚吧》将女性角色渲染为“大龄剩女”,强调理解与妥协 [4] - 2015年后长剧开始正视女性困境,推出如《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等作品,但叙事处于“爽感真空期”,情绪上缺乏安慰结构,使观众承受过久 [5] - 2023年起短剧成为女性主义叙事新载体,其核心是“我不要对,我只要赢”,通过让女主自带金句光环、男主工具化,实现快速情绪补偿 [6] 短剧流行的市场逻辑与用户需求 - 短剧的制作底层逻辑是成熟的“情绪配比系统”,采用“痛点回填式产品拼装”模式,直接满足观众被长剧压抑多年的情绪代偿需求 [6] - 短剧提供的“下沉女性主义”虽存在叙事矛盾(如女主仍需借助男主力量),但因其将结构问题包装为“个人选择”,提供了“止疼”般的体验感,更易被市场接受 [3][7][8] - 短剧中的“香艳”元素被赋予女本位含义,成为女性夺回身体自主权、展现支配权的快速路径,与过往“男凝”下的意淫式展现形成区别 [2][6] 行业发展趋势与内容创作转向 - 短剧正快速进化,已出现像《鹅绒雪》这样完全基于女性欲望美学的作品,将女本位的香艳元素进一步提升 [2] - 行业内容创作从长剧的“讲道理”转向短剧的“情绪最大化”,短剧非人语法的背后是加载了“国产剧过去30年烂剧的加速度”,反映了观众情绪的暴力反弹 [6] - 短剧流行标志着叙事核心从长剧向短剧转移,代表作包括《招惹》(小妈文学)、《东栏雪》(女A男O)等,牵引出新一波女性主义创作风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