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为何能“以假乱真”?
虎嗅APP· 2025-07-31 07:56
核心观点 - 关于《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短剧火爆北美的传闻被证实为虚假消息,相关片段均为AI合成[1][2] - 该传闻反映了部分人对中国互联网文化产品"升维打击"欧美市场的错误认知,这种认知夸大了国产网文和短剧在海外的影响力[2][3] - 中国网文出海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规模有限,2023年海外市场营收仅43.05亿元,东南亚是最大市场而非北美[4][5] - 短剧出海增长较快但规模仍远小于国内市场,2025年一季度海外短剧应用内购收入7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比49%[6][7] - 内容产业不存在单方面的"升维打击"或"降维打击",不同形式内容应各取所需共同发展[7][8] 中国网文出海现状 - 截至2024年11月,起点国际累计海外访问用户3亿,翻译上线约6000部中国网文[4] - 2023年中国网文海外市场营收43.05亿元,东南亚取代北美成为最大市场[4][5] - 国产网文改编剧集在欧美上映案例较少,如《庆余年第二季》《全职高手》[5] - 网文创意如"无限流""重生流"被海外作品借鉴,但直接影响力有限[5] 短剧出海发展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海外短剧应用内购收入7亿美元,美国市场贡献49%[6] - 截至2025年3月海外短剧应用累计下载9.5亿次[6] - ReelShort月活5500万(2025Q1),DramaBox月活3000万(2024Q4)[6] - 海外短剧市场规模远小于国内,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收入已达500亿元[6][7] 内容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国网络视频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Netflix、YouTube、TikTok、ReelShort等平台各具优势[7] - 不同工业水准和商业模式的内容产品可以共存,如游戏行业的《黑神话:悟空》与《无尽冬日》均获成功[8] - 健康的内容市场应满足不同人群和场景需求,而非相互挤压[7][8] 行业认知误区 - 部分媒体夸大中国网文和短剧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形成"升维打击"的错误叙事[2][3] - 对《特朗普》短剧传闻的盲目传播显示部分从业者缺乏基本市场调研[7] - 简单化的"升维打击"思维忽视了产品本身和市场研究的必要性[9]
《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为何能“以假乱真”?
虎嗅· 2025-07-30 21:08
短剧出海传闻与辟谣 - 网传中国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在北美三个月收入1.5亿美元,后被证实为AI合成虚假信息[1] - 类似虚构短剧《与特朗普离婚后,我分到了半个美国》同样不存在,相关片段均为AI生成[1] - 美国社交媒体和短剧平台均未发现上述作品,出品方和演员均否认参与[1] 网文出海市场现状 - 起点国际累计海外访问用户3亿,上线6000部翻译网文(含AI翻译)[4] - 2023年中国网文海外营收43.05亿元,东南亚超越北美成为最大市场[5][6] - 网文改编剧如《庆余年第二季》《全职高手》在欧美主流平台上映但数量有限[7] 短剧出海市场数据 - 2025Q1海外短剧应用内购收入7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比49%[8] - 海外短剧应用累计下载9.5亿次,ReelShort月活5500万,DramaBox月活3000万[9][10] - 中国短剧市场规模2024年达500亿元,预期2028年突破1000亿元[10] 内容产业竞争格局 - 美国市场同时存在Netflix、YouTube、TikTok和ReelShort等不同形态内容平台[11] - 《黑神话:悟空》与《无尽冬日》等不同类型游戏可同时获得成功[11] - 不同工业水准和商业模式的内容产品拥有各自核心受众群体[12]
国产剧三十年欠下的女性情绪,短剧一次还完
虎嗅· 2025-04-22 19:26
短剧与长剧的内容特征对比 - 短剧内容以“香艳”和直接的“性张力”为显著特征,例如剧中出现“睡一个”、“你脸红了”等主动调情台词,以及《宫墙厌》中带有SM风情的女主行为 [1] - 长剧风格偏向“精致性冷淡”,例如《雁回时》中女主形象“骨瘦嶙峋,实在谈不上香艳”,与短剧形成鲜明对比 [1] - 短剧在身体展现上更为大胆,持续供给裸露内容,如《坠入春夜》中角色露长腿、《好一个乖乖女》中快速滚床单的情节,而国产长剧上一次大面积裸露需回溯至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且播出受限 [2] 女性主义叙事演变 - 国产剧女性叙事经历了从“负空间”压迫到解除规训的演变,2013年左右的剧集如《咱们结婚吧》将女性角色渲染为“大龄剩女”,强调理解与妥协 [4] - 2015年后长剧开始正视女性困境,推出如《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等作品,但叙事处于“爽感真空期”,情绪上缺乏安慰结构,使观众承受过久 [5] - 2023年起短剧成为女性主义叙事新载体,其核心是“我不要对,我只要赢”,通过让女主自带金句光环、男主工具化,实现快速情绪补偿 [6] 短剧流行的市场逻辑与用户需求 - 短剧的制作底层逻辑是成熟的“情绪配比系统”,采用“痛点回填式产品拼装”模式,直接满足观众被长剧压抑多年的情绪代偿需求 [6] - 短剧提供的“下沉女性主义”虽存在叙事矛盾(如女主仍需借助男主力量),但因其将结构问题包装为“个人选择”,提供了“止疼”般的体验感,更易被市场接受 [3][7][8] - 短剧中的“香艳”元素被赋予女本位含义,成为女性夺回身体自主权、展现支配权的快速路径,与过往“男凝”下的意淫式展现形成区别 [2][6] 行业发展趋势与内容创作转向 - 短剧正快速进化,已出现像《鹅绒雪》这样完全基于女性欲望美学的作品,将女本位的香艳元素进一步提升 [2] - 行业内容创作从长剧的“讲道理”转向短剧的“情绪最大化”,短剧非人语法的背后是加载了“国产剧过去30年烂剧的加速度”,反映了观众情绪的暴力反弹 [6] - 短剧流行标志着叙事核心从长剧向短剧转移,代表作包括《招惹》(小妈文学)、《东栏雪》(女A男O)等,牵引出新一波女性主义创作风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