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服贸会东城展区全景呈现中轴万象
新京报· 2025-09-10 18:39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服贸会期间,首钢园9号馆举办文旅服务专题展。东城展区以"古都新韵 中轴万 象"为主题,以"仰首见星河·俯身入烟火"为叙事脉络,以北京中轴线为设计灵魂,串联前门、隆福寺、 王府井(600859)三大顶流商圈场景,全景呈现东城区践行"崇文争先"理念,推动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 载区建设,以及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和最新成果。 ...
姚高员专题调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8-28 10:19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坚持文化+改革创新理念 发展文化贸易 培育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1] - 依托新型传播平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 推动多元融合业态发展[2] - 健全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文化产业各类企业梯度培育[3] 企业业务布局 - 杭州容量互娱文化传媒专注优质微短剧挖掘制作 研发设立面向海外的微短剧应用程序 覆盖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多个海外市场[1] - 咪咕数字传媒构建网文+短剧融合阅读平台 与国内外20多家平台机构达成内容出海合作 出口优秀作品超3000部[1] - 杭州玩心不止网络科技打造游戏创意策划开发制作发行运营产业投资品牌出海一站式孵化载体 出海游戏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 市场拓展成果 - 网文网剧网游文化新三样出海带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实现从创意策划到制作播出全链路发展[2] - 企业通过内容平台渠道发行等环节协同发力 面向海外市场推出现象级文化精品力作[3] 产品开发方向 - 将中华文化瑰宝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以更丰富题材更优美叙事更精良制作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2] - 在内容制作中植入更多杭州元素 以文化产品传播力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 - 创造出既有中国味又有国际范的优秀作品[2]
西湖财政护航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51
公司表现 - 咪咕数媒原创古装剧《宫墙厌》在东方卫视播出平均收视率达2.166%位列同时段节目第一 [1] - 公司累计签约全版权网文作品超2万部及剧本超1000部 [1] - 签约作者麦苏作品《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1] 行业政策支持 - 西湖区构建多层次扶持体系包括修订文化产业政策及出台影视、数字文化等领域专项措施 [1] - 设立文艺精品获奖奖励、影视作品播出奖励及文化出口奖励等多元化激励条款 [1] - 2023年统筹安排255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7月已兑现1775万元惠及81家企业 [2] 资金奖励案例 - 对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万里归途》《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 [2] - 向5家企业发放IP改编奖励共计63万元 [2]
吉林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1 06:17
核心政策方向 - 吉林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联合印发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旨在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并为经济社会注入动力活力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1] - 实施意见明确九大重点任务 包括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等 [1] 文旅融合发展措施 - 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 促进农文旅 工文旅 商文旅 体文旅 林文旅 交文旅深度融合 [2] - 加强智慧文旅建设 推进具备条件的4A级以上景区市场化运营 建设冰雪旅游强省与避暑休闲名省 [2] - 出台大长白山区域及大松花江流域旅游发展规划 持续做大长白天下雪和清爽吉林22℃夏天双品牌 [2] - 高质量举办长春冰雪节与吉林雾凇冰雪节等活动 推出百条研学旅游线路和百个研学旅游精品课程 [2] - 打造研学吉林感知精彩研学旅游品牌 培育发展礼遇吉林及长白山礼物等文创商品 [2] - 培育旅居度假和非遗体验等新兴业态与复合型产品 [2] 产业生态与升级行动 - 构建文化加冰雪产业生态圈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升级行动 [1] - 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提升行动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计划 实施文旅消费升级行动 [1]
上半年通州认定七家演艺新空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3 17:47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 通州区上半年新认定7家演艺新空间 其中6家落地园区 全区现有区级文化产业园区23个 市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 数量居全市第五 [1][2] - 张家湾设计小镇智汇园已吸引110家企业注册 注册资本金达36 8亿元 其中国家高新 中关村高新 专精特新企业38家 上市公司 瞪羚企业11家 园区办公人数超2500人 [2] - 通州区联动5家园区通过文创大赛提供超千平方米孵化空间 上半年新招引文化类企业超50家 [2] 产业生态与跨界合作 - 相关部门对接开心麻花等头部演艺机构 借助"运河有戏"品牌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孵育文商旅体新业态 [2] - 张家湾设计小镇智汇园吸引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 万勋科技 京东方艺云 玉尊源等知名文化企业入驻 形成产业发展生态圈 [2] - 12家企业及园区代表围绕科技与文化企业跨界合作模式 园区共享交流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3] 政策支持与活动成效 - 研讨会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 涵盖资金支持 园区建设 审批服务 房租补贴等维度 [3] - 活动搭建政企对话机制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跨界合作 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创新要素集聚 产业生态完善的发展格局 [1][2]
吉林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12:06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 吉林省计划到"十五五"期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 - 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重点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1] - 强化政府统筹 市场主导 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特色引领 协调开放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1] 产业集群与重点项目布局 - 培育3个百亿级规模主导产业 以影视 动漫 出版等业态为主 [2] - 推动长春市建设汽车文化名城 世界电影之都 创意设计中心 [2] - 建立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 包括电影《731》《生还》 电视剧《磐石》《归队》等精品创作 [2] - 重点发展工业旅游 培育影视拍摄 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以中国一汽 长影等为核心 [2] 文化资源开发与特色IP打造 - 深挖长白山 冰雪 东北抗联 民俗 人参等文化资源 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文旅IP [2] - 围绕松花石雕刻 满族刺绣等培育非遗工坊集群 [2] - 加强高句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推进渤海国城址与墓葬群申遗 [3] - 建设航空博物馆 一汽博物馆 黄金博物馆 长白山神庙遗址公园等 [3]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制定科技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 [3] - 推进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实施五项数字化转型行动(文化科技 出版发行 影视制作等) [3] - 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创领域应用 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 开发文旅元宇宙场景 [3] - 培育数字出版 互联网信息服务 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新业态 [3] 文旅融合与冰雪经济 - 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 促进农文旅 工文旅 商文旅等多领域融合 [4] - 建设冰雪旅游强省 避暑休闲名省 推进4A级以上景区市场化运营 [4] - 完善冰雪全产业链 打造碳纤维冰雪装备器材"吉林制造"品牌 [5] - 创建"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 建设博物馆 深化与俄罗斯 日本 韩国等国际合作 [5] - 推出"长白天下雪"市场营销计划 开发"吉林粉雪"主题衍生品 [5] 区域协同与品牌活动 - 加强东北地区协同联动 办好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2] - 实施大长白山区域 大松花江流域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规划 [4] - 举办长春冰雪节 吉林雾凇冰雪节 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 [4] - 推出百条研学旅游线路 百个精品课程 打造"研学吉林·感知精彩"品牌 [4]
扬起政策之帆 奋楫文化之舟
广州日报· 2025-05-24 09:48
政策支持 - 广东省出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支持广州""鼓励广州""发挥广州作用"成为高频词 [2] - 政策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 [4] - 六大政策包括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国际演艺之都、动漫影视"双核"高地、"电竞双核"、网络游戏出海服务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 [2] 文化产业规模 - 2024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760家,营业收入6040.80亿元,同比增长4.0% [3] - 16个文化新业态营收2780.88亿元,同比增长6.9% [3] - 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6.5% [3] - 打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 影视产业 - 广州影视相关企业近万家,活跃电影企业近100家,电影院255家,屏幕1862块 [6] - 2024年89部电影备案,票房13.02亿元全国第4,观影人次2950万 [7] - 举办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参展商220家,签约150项,交易额超60亿元 [7] 演艺市场 - 2024年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2024年1-4月同比增长11% [9] - 演艺装备产业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企业超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9] - 2024年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 [10] 动漫影视产业 - 广州动漫企业约400家,原创漫画发行占全国30%,总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国1/5 [11] - 形成完整动漫产业链,拥有"中国动漫金龙奖"等平台 [11] 网络游戏与电竞产业 - 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43%,占全市文化产业1/5 [14] - 2024年游戏市场规模1406.67亿元,同比增长10.5% [14] - 集聚网易、三七互娱等龙头企业及200余家中小游戏企业 [14] 网络视听产业 - 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30亿元 [17] - 以"4K/8K+智慧广电"为特色方向,引进超高清、文化科技及金融服务领域知名企业 [17]
广东文化产业“出新招” ,“六大领域”迎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09:10
广东文化产业政策礼包 - 广东在文博会开幕式上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 重点针对影视 演唱会 动漫 网络游戏 电子竞技 直播六大领域 [1] - 政策大礼包具体内容未详细披露 但明确覆盖六大细分行业 显示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系统性扶持导向 [1] 教育行业技术变革 - AI技术将被纳入中国中小学必修课程 反映教育体系正加速适应"人机协同"时代的技术变革需求 [2]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 -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聚焦"帮基民赚钱"目标 显示监管层推动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收益导向的转型压力 [2] 影视行业公司发展 - 光线传媒凭借《哪吒》等爆款内容被市场关注 但能否对标迪士尼的长期IP运营能力仍需观察 [2]
【深圳文博会】30家优秀文化苏企携千余“新”品组团吸睛
江南时报· 2025-05-23 10:29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共设8大展馆、16万平方米展览空间,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 [1] - 全国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海外参展商达305家,现场展示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 [1] - 江苏馆设2个展区共855平方米,53家企业参展,展示文化科技新服务、文化消费新场景、文化传承新生态三大板块 [1][3] 文化传承创新 - 连云港穿戴甲产业融合非遗元素,1-4月销售额达50亿元(同比+91%),出口占比40% [4] - 宜兴卓易文化首创紫砂艺术品数字身份认证体系,"紫砂·易"平台交易额近2亿元,可交易版权超2万个 [5] - 江苏华艺集团研发全球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6倍,2024年在南通投产 [6] - 苏绣产业吸引近万名从业者,85后绣郎付健开创刚柔并济新风格 [5]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 江苏博人研发"骑行时空乘骑"娱乐机器人设备,结合VR实现沉浸式体验 [8]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库》已出版约1600册,建成在线数据库 [10] - 南京洛普自主研发4K全透声LED电影屏,全球落地速度达每月1块 [12] - 海菲曼耳机自主研发喜马拉雅DAC芯片打破国际垄断,产品进入全球市场 [12] 文旅消费新场景 - 淮安清江浦区因热播剧《北上》日均客流量实现翻倍增长 [8] - 宜兴窑湖小镇借春晚分会场效应旅游热度飙升,设计"云上小火车"打卡点 [9] - 若来(Rolife)国风盲盒在Z世代中形成收藏热潮,卡皮巴拉IP文创承载青年情绪价值 [9] 数字文化成果 - 新华报业"交汇点大平台"构建交互式文化数字产品集群 [10] - 《盛世大明》VR项目1:1复原明初南京都城,预计7月在明孝陵首发 [11] - 印象乾图AI数字人具备考古知识解读与情绪感知能力,可生成数字艺术品 [8]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广东“政策包”87项举措推动6大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这个“政策包”满满含金量“含穗量”
广州日报· 2025-05-23 03:24
行业概况 - 广东是我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 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1] - 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 5万亿元 约占全国1/6 [1]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 同比增长10 5% [1] - 在数字创意 动漫游戏 网络视听 数字文化创作等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1] 政策内容 - 广东省发布87条政策措施 覆盖影视 演艺市场 动漫影视 网络游戏 电子竞技 网络视听等6个领域 [1] - 政策包包含7大创新方向 包括扶持精品生产 全产业链扶持 大湾区协同联动 前沿技术应用 文化出海 人才引进培养 营造良好环境 [2][3] - 全产业链扶持政策覆盖原创IP孵化 剧本创作 前沿技术应用 发行放映 衍生开发等环节 [2] - 大湾区协同联动政策强调发挥广州 深圳双核引领作用 强化与港澳产业协调 [2] - 前沿技术应用政策探索机器人技术在表演艺术 舞台道具 幕后制作等场景的创新 [2] - 文化出海政策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 支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创作 [2] - 人才政策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 多渠道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 [3] 区域发展 - 政策多次提及广州 赋予广州文化产业一系列新定位和利好 [1] - 广州 深圳等地市将出台配套政策 [1] - 演艺政策明确促进粤港澳三地演艺资源互通 演艺活动巡回落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