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
搜索文档
《许我耀眼》的不纯爱实验,成了还是败了?
虎嗅· 2025-10-11 16:35
电视剧《许我耀眼》的市场表现与创新 - 该剧因塑造了带有道德瑕疵的非传统主角而实现热度高开,在腾讯视频平台热度很快突破30000大关 [1][2] - 其核心创新在于颠覆了国产现代偶像剧(现偶)长期以来的纯爱叙事惯性,主角关系始于算计而非真心相爱 [1][2][4] 国产现偶剧的类型演变与现状 - 长期以来,国产现偶剧的叙事核心围绕纯爱展开,社会现实仅作为背景板,形成了稳定的类型语法 [3][20][22] - 近期市场开始出现非纯爱叙事的尝试,例如《半熟男女》和《许我耀眼》,但纯爱题材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4][16][22] - 2025年开年即被视为“现偶大年”,主要原因在于多部大热纯爱系IP改编剧集上线,平台内容策略明显向纯爱倾斜 [16] 非纯爱叙事的三个灰度层次 - 第一重灰度是人设的背德感,通过挑战世俗两性关系认知(如姐弟恋、出轨、“小妈文学”等)来放大情感张力 [8][10] - 第二重灰度涉及对性的重新书写,包括挑战“双洁”人设、吻戏与床戏尺度等,但这在国产现偶中仍较少呈现 [11][12][13] - 第三重灰度是用婚恋交易彻底颠覆爱情主体框架,使婚恋成为商业、复仇或阶层跃迁的工具,此类叙事在国内尚属禁地 [13][14] 非纯爱叙事面临的挑战与局限 - 非纯爱叙事对观众基本盘撼动较大,创作方和平台需承担更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其目前仍是市场中的少数派 [16][25][27] - 创作难度高,需平衡社会议题、道德审判和爱情可信度,易激发观众抵触情绪,如《半熟男女》曾因“三观不正”的指责未达预期播出效果 [25][26] - 许多尝试最终仍滑回纯爱框架,例如《许我耀眼》虽以人设创新开局,但剧情后半段回归“追妻火葬场”的撒糖套路,爱情至上的叙事底线未被真正突破 [5][29][30] 现偶剧类型的未来进化方向 - 短剧成为类型迭代的外部推力,其高浓度冲突和快速建立人物灰度的叙事方式,训练了观众对复杂关系的接受度,为长剧创新完成心理预热 [32][34][36] - 长剧现偶的进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是在纯爱范畴内做加法,提升治愈系和氛围感的质感 [38];二是与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女性题材)融合 [38];三是与奇幻元素结合,拓展叙事空间 [38] - 类型的成熟意味着叙事边界的拓宽和观众情绪口味的分层,而非单一模式的胜出,未来现偶类型生态将更加开放和流动 [7][40][42]
专访《以法之名》董晴:为角色想得越多,表达得就越准确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00:12
演员董晴的表演生涯 - 董晴在《以法之名》中饰演律师张文菁,凭借一段长台词成为暑期档出圈热梗 [1][3] - 张文菁角色打动董晴的原因是其坚韧、勇敢、正直和对正义的追求 [8] - 董晴为塑造律师角色观看大量庭审视频,并将两页半专业术语台词背至肌肉记忆 [11] 角色塑造方法论 - 董晴通过构建角色背景故事(如学法律原因、毕业年限、案件类型)来增强表演深度 [15] - 在拍摄重场戏时,董晴因穿着厚重戏服在高温下反复表演导致体力透支 [19] - 董晴认为演员需先喜欢角色才能塑造成功,强调与角色共同成长 [27] 观众反馈与行业认可 - 《以法之名》播出后,董晴在抖音爆款片段获超百万点赞,观众开始记住其本名 [21][23] - 十年前《最好的我们》中"贝塔"角色至今仍被观众称呼,董晴视其为珍贵经历 [25] - 近年通过《心居》《去有风的地方》等剧持续输出多元角色,刷新观众认知 [27][29] 职业发展与新作动态 - 新剧《我和我的命》中饰演跨越30年时代的传统女性李娟,与谭松韵再度合作 [31][33] - 董晴坦言演员选择权有限,但会珍惜每个机会并在有限空间内全力演绎 [35] - 《以法之名》热播后收到更多优质剧本邀约,面临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甜蜜困扰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