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耀眼》

搜索文档
 一夜飞升,日薪六万?短剧演员的“暴富”与“鄙视”
 36氪· 2025-10-20 20:32
 行业市场表现 - 短剧《盛夏芬德拉》上线首日实现热度值与播放量双破亿,连续三天打破平台最高热度纪录,上线半个月后播放量突破30亿,成为短剧史上最快达成30亿播放量的作品[1] - 短剧制作周期短,平均7-10天拍摄,经过后期在一两个月内上线,如同高速运转的流水线[4]   演员片酬体系 - 短剧演员日薪分为三个档位:新人演员起点在1000-3000元/天,中腰部演员为5000-8000元/天,头部演员日薪可达3万元,超头部爆火演员日薪可达4-6万元[5] - 片酬涨跌全然系于“爆款”,爆一部剧下一部报价能立刻跳涨,但若无持续作品支撑掉下来也很快[5] - 超级头部“S+”演员片酬可以达到4-6万一天,演员名单几乎一个月一更新,爆了即刻升咖,过气了片酬便应声而落[3]   演员商业变现模式 - 品牌定制短剧类型中,男女主演若为走红CP,片酬预算会相对较高,能翻倍至6—10万/天,或整体预算60—100万不等[10] - 当红短剧演员穿品牌衣服拍30秒的OOTD视频报价可达3-10万不等,一场直播的坑位费也能轻松达到六位数[11] - 为锁定超头部演员,一些短剧平台会与其签订“年框”协议,按约定片酬付费或根据市场价灵活报价以优先锁定档期[11] - 演员与经纪公司分成常见比例为7:3,若公司能帮助演员获得长剧或综艺等“更高阶”资源,演员甚至愿意接受5:5的分成[15]   行业生态与演员生存现状 - 短剧领域拥有狂热CP粉,头部演员“搭配”是引流和保证回报率的利器,但CP捆绑过紧会导致演员尝试新组合时遭遇粉丝强烈反对[10] - 短剧演员商业价值与所塑造角色生命力正相关,但短剧作品大都不具备传统影视角色的持久生命力,再火的短剧也很快会被海量同质化内容淹没[15] - 短剧演员的入场券从“无门槛”迅速转变为“数据为王”,要拿到出演某平台短剧的资格,粉丝数必须达到5000,成为行业隐形规则[16] - 选角时优先考虑演员社交媒体粉丝数据,例如红果50.6万粉、抖音234万粉、小红书19万粉的演员无需试戏即可被选定[19] - 平台流量扶持政策与演员粉丝数量级挂钩,粉丝数低的演员很难得到流量推荐,投资方也会因此提出换人或降薪要求[19]   演员职业发展路径 - 绝大多数短剧演员内心深处的共识是“短剧的尽头是长剧”,但成功转型者寥寥,代表性案例柯淳在短剧数据断层式领先后已几乎不接短剧,转型开启长剧之路并参与综艺节目[21] - 行业存在根深蒂固的鄙视链,短剧表演被高度功能化,更看重观众缘和标签化/记忆点深刻的表现,而非传统演技[24] - 数据驱动在保障商业回报的同时导致“演技边缘化”和创作同质化,主演以下角色对表演要求低,冲击演员职业尊严[25] - 随着影视业态没落,越来越多在长剧中找不到工作的中腰部、尾部演员正大量涌入短剧市场,将其视为实实在在的“面包”[20]
 《许我耀眼》,一锅以“大女主”命名的乱炖
 虎嗅· 2025-10-16 12:32
 电视剧《许我耀眼》内容分析 - 剧情设定为“大女主”逆袭故事,主角许妍拥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被忽视的童年等“美强惨”身世设定 [5] - 刻意规避女性角色成功依赖男性的传统槽点,塑造独立人格,如主角因怀疑主播岗位由丈夫出力而辞职,创业后与丈夫形成势均力敌关系 [7] - 角色被塑造为“十二边形战士”,能解决任何难题,包括搞定豪门婆婆、投资方家属等,其全能程度超越“大女主”鼻祖甄嬛 [10] - 剧情融合反套路元素以制造爽感,例如高冷婆婆被主角搞定后变成和蔼老闺蜜,女二号富二代恋爱脑最终移情别恋 [16][20] - 剧中男性角色均不成熟缺乏魅力,以此衬托女主角的完美和女性间的情谊,实现“girls help girls”的理想化具象 [33][35]   内容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该剧定位清晰,是融合流行元素的“女性向爆款”内容产品 [30] - 女性叙事成为热门生意,内容制作方通过完全迎合与讨好女性用户来提升广告位价值 [31][32][37] - 女性是消费主力,在乳制品、美妆、饮品等领域承担超过80%的消费决策,汽车行业也意识到搞定女性用户的重要性 [38][39] - 同样流量下,女性用户占比7成比男性用户占比7成更值钱,因为中年男性消费习惯保守,四季衣服仅需两个抽屉 [40]   影视行业与平台动态 - 长视频平台面临流量压力,腾讯视频2025年第二季度付费会员数为1.14亿,同比和环比均下滑300万 [43] - 短视频平台正从长视频平台抢走流量,广告客户追随流量转向抖音和小红书等转化路径更清晰的平台 [43] - 长视频平台的核心武器是制作爆款内容,爆款能带来更长用户留存和更好会员转化,例如《狂飙》助力爱奇艺在2023年Q1实现会员收入同比增长21%并取得首次季度盈利 [44][46] - 制作女性用户更喜欢的爆款成为长视频平台及影视行业的共识,是确定性更高的安全选择 [48] - 爆款成功后平台可能进一步掘金,如爱奇艺在《狂飙》《赘婿》《人世间》等爆款后对会员进行提价 [47]   衍生商业效应与现实局限 - 剧集热播带动大量周边内容在抖音和小红书涌现,官方注册的“妍衣坊”抖音账号粉丝达21万,超越很多小众服装品牌 [24] - 观众主动代入NPC讨论虚构品牌“妍衣坊”的定价、发货速度等,甚至拍摄开箱视频 [24] - 主角赵露思具带货体质,但腾讯视频挂出的同款购物车销量不高,观众购买欲更多流向淘宝、小红书、拼多多等平台 [41][42] - 热烈的女性叙事内容难以真正改变女性困境,可能制造社会对女性已足够好的幻象,与现实悲欢并不相通 [49][52]
 红果预制营销害了《盛夏芬得拉》
 虎嗅· 2025-10-13 16:09
 短剧行业市场格局与用户划分 - 短剧的出现重塑了追剧人群的划分,从过去按地域(国产剧、日韩剧、欧美剧)划分转变为按内容时长(长剧和短剧)划分 [1][2] - 长剧观众与短剧观众之间存在明显的群体隔阂,表现为互相瞧不上、互相嫌弃和互相吐槽 [3]   短剧《盛夏芬得拉》的成功破圈 - 该剧播放量突破30亿,成功吸引到非短剧观众,实现了显著的破圈效应 [4] - 该剧获得广泛好评,看短剧的观众反馈“好看,已经几刷了”,不看短剧的观众也认为其“正常”和“还真有点东西” [5] - 该剧的成功关键在于其“正常”的特质,包括摄影美、情感细腻、配乐得当,以及避免了逆袭、扇巴掌等常见短剧套路 [6][7] - 剧中女主角人设清醒,将爱情与婚姻剥离的信念贯穿剧情,男主角人设尊重女性、情绪稳定,符合女性观众对“情感代餐”的想象 [15][16][17] - 该剧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发持续讨论和清一色好评,主演刘潇旭和郭宇欣成为短剧领域顶流 [20]   长剧《许我耀眼》的内容问题 - 该剧人物和剧情发展出现严重割裂,前期营销的“恶女”人设在后期转变为“娇妻”人设,导致观众吐槽前后半段像两部剧 [9][10][11][12] - 剧情从前期“黑莲花”上位爽剧转变为后期套路偶像剧,人物和剧情均被评价为不“正常” [13][14]   短剧营销模式的挑战与反思 - 短剧与长剧在受众、观看场景、演员演绎方式及制作流程上存在根本差异,属于不同赛道 [23][24][25] - 红果平台为《盛夏芬得拉》策划的直播营销采用了长剧的“售后”模式,未能把握行业和主创团队的边界感 [22][26][27] - 直播形式要求演员在自身身份和剧集角色间切换,导致表演尴尬别扭,引发观众吐槽,可能劝退破圈观众和忠实观众 [28][29][31][32][33][35] - 短剧行业头部厂牌如听花岛已不再采用情侣演员CP捆绑营销,表明行业营销模式已进化,红果的此次营销被视作缺乏分寸感 [39][40] - 此次营销事件被认为是一场消费剧集和演员的闹剧,未能将剧集的破圈效应转化为行业增益 [41]
 有野心有手段的大女主有多能打?
 36氪· 2025-10-13 08:02
 剧集《许我耀眼》市场表现 - 该剧是腾讯视频今年最快进入爆款俱乐部的剧集,热度节节攀升[1][3] - 上线首日热度断层式领先,次日冲上云合市占率Top 1,最高市占率达41.7%[9] - 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4天突破30000,峰值达32638,打破了都市剧的历史纪录[9] - 在抖音,剧集热度值48小时内达到4.4亿,主话题阅读量突破160亿[10] - 在小红书,主话题浏览量接近50亿,讨论量达1515万[10] - 播前几乎零宣发,但用一连串数字证明了其市场吸引力[11]   剧集内容与角色设定 - 剧集抛弃纯爱叙事,塑造了有个性有野心的“恶女”人设,成为引发共鸣的看点[1][7] - 女主角许妍是一个假扮名媛、一心想嫁入豪门的小镇女孩,剧情呈现了国产偶像剧中罕见的“恶女”形象[5][6][7] - 观众将女主角称为“闺蜜”“妈咪”,赞叹其美貌,心疼其处境,“嗑CP”的寥寥无几[3] - 女性角色身上的道德瑕疵不再成为争议,而是引发共鸣的爽点,“好女人得到名声,坏女人得到一切”的说法刷爆网络[8][9] - 霸总男主角在剧中成了陪衬和“工具人”,其觉醒几乎完全被女主的成长引领,角色贡献了一系列搞笑梗[12] - 2025年的现偶剧中,霸总和CP已非最重要的吸粉利器,取而代之的是不完美大女主[12]   女性题材影视作品演变 - 2000年至2010年,偶像剧女性角色多为千篇一律的小白花,陷入经典的灰姑娘与王子叙事,女性扮演从属者角色[14] - 2011年《后宫·甄嬛传》成为大女主剧集爆发的分水岭,以复杂权谋、完整人物弧光和打破“雌竞”的内涵开辟新路径[15] - 随后《芈月传》《楚乔传》《延禧攻略》等以“女强”元素为卖点的作品涌现,但部分仍被批评为换汤不换药的“玛丽苏”或陷入新的道德规训[17] - 行业尝试突破被定义的边界,完成从灰姑娘到独立女性的加冕,女性题材在争议中逐渐找到更安全、更契合大众的道路[2][17][21] - 2025年,女性题材热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高,女性主义的声音更多元和被包容[2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女性主义影视剧赚得盆满钵满,以年轻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偶像剧,女主“独美”成为最大爽点[4] - 大银幕上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水饺皇后》《酱园弄》等影片备受关注,脱口秀节目中性别议题实现破圈传播[21][22] - 女性题材面临热度与风险双高,如杨笠和电影《好东西》曾收获巨大流量但也陷入巨大争议[18] - 当国产剧开始有勇气塑造有个性、有野心的鲜活女性角色,观众的包容度也变得越来越高[12][17]
 《许我耀眼》的不纯爱实验,成了还是败了?
 虎嗅· 2025-10-11 16:35
 电视剧《许我耀眼》的市场表现与创新 - 该剧因塑造了带有道德瑕疵的非传统主角而实现热度高开,在腾讯视频平台热度很快突破30000大关 [1][2] - 其核心创新在于颠覆了国产现代偶像剧(现偶)长期以来的纯爱叙事惯性,主角关系始于算计而非真心相爱 [1][2][4]   国产现偶剧的类型演变与现状 - 长期以来,国产现偶剧的叙事核心围绕纯爱展开,社会现实仅作为背景板,形成了稳定的类型语法 [3][20][22] - 近期市场开始出现非纯爱叙事的尝试,例如《半熟男女》和《许我耀眼》,但纯爱题材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4][16][22] - 2025年开年即被视为“现偶大年”,主要原因在于多部大热纯爱系IP改编剧集上线,平台内容策略明显向纯爱倾斜 [16]   非纯爱叙事的三个灰度层次 - 第一重灰度是人设的背德感,通过挑战世俗两性关系认知(如姐弟恋、出轨、“小妈文学”等)来放大情感张力 [8][10] - 第二重灰度涉及对性的重新书写,包括挑战“双洁”人设、吻戏与床戏尺度等,但这在国产现偶中仍较少呈现 [11][12][13] - 第三重灰度是用婚恋交易彻底颠覆爱情主体框架,使婚恋成为商业、复仇或阶层跃迁的工具,此类叙事在国内尚属禁地 [13][14]   非纯爱叙事面临的挑战与局限 - 非纯爱叙事对观众基本盘撼动较大,创作方和平台需承担更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其目前仍是市场中的少数派 [16][25][27] - 创作难度高,需平衡社会议题、道德审判和爱情可信度,易激发观众抵触情绪,如《半熟男女》曾因“三观不正”的指责未达预期播出效果 [25][26] - 许多尝试最终仍滑回纯爱框架,例如《许我耀眼》虽以人设创新开局,但剧情后半段回归“追妻火葬场”的撒糖套路,爱情至上的叙事底线未被真正突破 [5][29][30]   现偶剧类型的未来进化方向 - 短剧成为类型迭代的外部推力,其高浓度冲突和快速建立人物灰度的叙事方式,训练了观众对复杂关系的接受度,为长剧创新完成心理预热 [32][34][36] - 长剧现偶的进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是在纯爱范畴内做加法,提升治愈系和氛围感的质感 [38];二是与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女性题材)融合 [38];三是与奇幻元素结合,拓展叙事空间 [38] - 类型的成熟意味着叙事边界的拓宽和观众情绪口味的分层,而非单一模式的胜出,未来现偶类型生态将更加开放和流动 [7][40][42]
 国庆档“癫剧”霸屏,“长剧向短”终点是《回家的诱惑》?
 36氪· 2025-10-11 12:18
 剧集热度与市场表现 - 腾讯视频上线后热度值达32000,打破都市剧纪录 [1] - 云合榜单市占率达40% [1] - 抖音同款穿搭话题播放量破亿,淘宝同款搜索量暴涨470% [1] - 抖音实时热度峰值打破2025年剧集记录 [4]   叙事节奏与短剧化特征 - 剧情推进节奏快,2集完成恋爱到结婚,4集实现女主职场逆袭 [2] - 采用“12分钟一个反转”的高频反转模式 [2] - 单集包含多个可独立传播的“切片式”高光时刻,适合短视频二次传播 [4] - 密集排布身份谎言、手撕第三者、豪门秘辛等抓马短剧套路 [4]   制作质感与长剧优势 - 运用希区柯克变焦、一镜到底等电影运镜手法 [5] - 配备230套高定服装和真实翡翠首饰等细节提升视觉品质 [5] - 通过完整情节渲染和精致制作提供沉浸式观感 [5] - 人物塑造复杂立体,女主行为有原生家庭创伤的合理动机 [5]   古早剧元素的现代化改造 - 伪造学历、假结婚、私生子等设定复刻古早“狗血”风格 [8] - 出品方金禾影视曾制作《回家的诱惑》,擅长结合狗血情节与人性挣扎 [8] - 保留古早剧核心冲突模式但优化叙事效率,摒弃拖沓节奏和粗糙制作 [8] - 价值观从推崇女性“真善美”转变为理解女性复杂欲望和生存困境 [10]   行业趋势与创作方向 - 预示“短剧节奏+长剧质感+电影视听”的融合模式 [14] - 2025年多部热播剧如《深情眼》《陷入我们的热恋》均体现摒弃支线注水、转向“无废戏”叙事的趋势 [14] - 创新需在迎合市场需求与引导审美提升间找到平衡,回归真实都市生活 [14] - 成功关键在于尊重观众时间与智商,平衡精致制作与深度叙事 [14]
 恶女请出列:国产影视摆烂,她们疯狂上分
 虎嗅· 2025-10-08 14:03
 国庆档票房表现 - 国庆档总票房(含预售)为17.65亿元,仅为去年同期21.05亿元的83.9% [1] - 今年国庆档假期为8天,而去年同期为7天,历史上上一个8天国庆档(2023年)总票房为27.36亿元 [1] - 剧集市场同样表现疲软,国庆期间唯一表现较好的剧集《许我耀眼》集均播放量约为2800万,其他剧集集均播放量超过1000万的都寥寥无几 [1]   行业内容趋势:“恶女”角色兴起 - 当前国庆档口碑不错的作品如《毕正明的证明》和《许我耀眼》中,主要女性角色均为典型“恶女”形象 [2] - 这一趋势可追溯至早期作品,如上世纪90年代港片中的蛇蝎美女,如林青霞在《重庆森林》中的女杀手角色 [2] - 2000年至2010年间,“恶女”原型多来自宫斗或心机政治女性题材,如《金枝欲孽》和《色,戒》 [3] - 与过去版本相比,新一代“恶女”角色最大的变化是她们不再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或试炼工具,而是推动情节的欲望引擎 [3]   代表性“恶女”角色分析 - 在《毕正明的证明》中,张天爱饰演的大白桃具有命运上的自主选择权,其角色消亡被描绘为正邪较量的历史代价,与爱情无关 [4][5] - 《刺杀小说家2》中辛芷蕾饰演的入云龙角色,其魅力在于敢于直面本心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6] - 《许我耀眼》中赵露思饰演的许妍,角色特点是将自身欲望置于最优先,其“恶”被描绘为一种生存策略而非品性堕落,因此故事有Happy ending的可能性 [6][7][8]   角色演变与观众接受度 - 前“恶女”时代的角色往往代偿男性的欲望或野心,其存在意义是为了让男主坠落、忏悔或重生,最终结局多为死亡、疯癫或入狱 [9] - 当前以许妍为代表的“恶女”是主动作恶,目的在于为自己谋生、谋权,带有职业理性和情绪边界,观众不再需要观看她们被惩罚,反而从中获得现实自由感 [9] - 恶女角色的复苏出现在行业低潮期,对应观众的幻灭期,去年集均播放量超过4000万的剧集有6部,而今年整体水位已退至3000万以下 [9]   行业背景与内容转向 - 当宏大叙事与英雄神话不再可信时,影视工业开始依赖强人设来维持观众注意力 [9] - 恶女角色的出现被视为一种与无解现实进行对话的方式,她们以恶回应现实,以自私对抗系统性的冷漠 [10] - 行业需要警惕恶女风潮过度商业化导致对抗本质被工业收编的风险 [10]
 谁在“逼疯”赵露思?
 虎嗅· 2025-08-05 12:50
 事件概述 - 赵露思于8月2日在微博发布长文控诉银河酷娱,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10亿并持续占据热搜榜单 [1] - 长文内容直指公司长期压迫,包括合约纠纷、经济纠纷、权力剥夺和疑似封杀威胁 [10][11] - 银河酷娱于8月3日发布声明否认存在违法或违约行为 [13] - 赵露思在10分钟内转发公司声明并配以绿茶表情,在评论区历数公司八项罪名 [14]   矛盾发展历程 - 矛盾始于2023年底赵露思突发重病入院导致《恋人》停拍 [6] - 2024年1月赵露思首次发文回应"试戏失败遭殴打"传闻 [7] - 2024年赵露思因公开谈论抑郁症引发争议,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停播,主演作品《许我耀眼》未定档 [9] - 2025年7月网友发现赵露思社交媒体认证已删除"银河酷娱"标识 [10]   公司背景与业务模式 - 银河酷娱成立于2015年8月,创始人李炜出身湖南广电系 [19] - 2016年与优酷合作推出《火星情报局》第一季斩获9亿播放量 [19] - 公司早期采用"内容制作+艺人经纪"分离模式,赵露思影视经纪权委托众星时代代理 [21] - 2020年《传闻中的陈芊芊》使赵露思爆红,2022年《星汉灿烂》再创现象级作品 [22] - 公司形成"一人扛起80%营收"格局,赵露思是唯一顶流艺人 [23]   利益分配问题 - 公司早期对赵露思抽成高达70%,后期调整至50%,远超行业30%平均水平 [24] - 2023年众星时代经纪约到期后公司直接管理赵露思事务但仍控制工作室运营权 [24] - 2023年原CEO李炜离职退股后公司强行安排赵露思全年无休工作 [25] - 2024年底赵露思生病入院出现失语和瘫痪症状时公司仍强推工作行程 [25]   资源供给问题 - 公司擅长综艺制作但在影视领域表现不佳 [25] - 2021年《一不小心捡到爱》豆瓣仅4.4分,2023年《偷偷藏不住》、2024年《珠帘玉幕》未掀起波澜 [25] - 2018年《火星情报局第四季》收视口碑双下滑,公司2018-2019连续两年亏损 [25]   行业对比案例 - 蔡徐坤与依海文化解约案例:2015年签11年长约,解约赔偿金从每年300万提高至3000万 [30] - 王一博与乐华娱乐分成比例从三七开调整至五五开 [32]   矛盾根源分析 - 作坊式经纪与艺人产业化诉求的割裂 [27] - 内容制作与艺人运营经验不足 [28] - 传统分成模式无法满足艺人团队诉求 [28] - 公司不愿放弃"摇钱树"导致负面循环 [28]
 新老剧集厂牌掰手腕,谁能跑赢暑期“逆风局”?
 36氪· 2025-07-09 08:57
 暑期档剧集市场现状   - 行业局势严峻,头部公司如正午阳光、柠萌影视、华策影视、西嘻影业等推出的剧集表现平平,仅扫黑题材《以法之名》表现尚可 [1]   - 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长安的荔枝》《临江仙》两部古装大戏因内容争议草草收场,未能突围 [1]   - 正午阳光的《淬火年代》未能继承《大江大河》系列的成功,传播声量和口碑远不及前作 [3]   - 西嘻影业的《焕羽》因剧情元素混杂和缺乏CP感劝退观众,话题刻画摇摆不定 [6]   - 柠萌影视的《书卷一梦》和华策影视的《锦绣芳华》两部古装剧表现不及预期,前者因"降智"古偶宿命,后者播放量和讨论度远不及前作 [6]   - 暑期档第一战以惨淡告一段落 [9]     暑期档后续竞争格局   - 7月后市场竞争加剧,新一批剧集将上线,包括老牌公司和新贵厂牌 [10]   - 慈文传媒的悬疑剧《正当防卫》聚焦司法题材,汇集高叶、张鲁一等一线艺人,具备较强号召力 [10][12]   - 新丽传媒的《扫毒风暴》瞄准缉毒领域,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顶配,包括段奕宏、秦昊等影帝级演员 [12]   - 新丽在腾讯视频2025-2026片单中多次出现,涉及古装、都市女性、谍战等多类型剧集 [14]   - 正午阳光将推出现偶《樱桃琥珀》,题材覆盖面和演员流量更具吸引力 [14][16]   - 柠萌影视的古偶《子夜归》融入东方志怪元素,由许凯、田曦薇领衔主演 [16]   - 柠萌发布2025剧集片单,涵盖现实、现言、古装、奇幻等多个题材 [18]   - 稻草熊影业、耀客传媒、闲工夫文化等公司也将推出多部剧集参与暑期档竞争 [18]     市场整体表现与展望   -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暑期剧集市场整体水位明显下降,尚未出现收割全年龄层观众的剧集 [20]   - 行业寄希望于后续两个月能有高质量大剧在"逆风局"中突围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