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魂都市》
搜索文档
未来,真人实拍和线下电影院会消亡吗?
虎嗅· 2025-09-30 17:48
行业技术发展 - 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在《我,机器人》中开创性地将35毫米胶片摄影机与实时联动的计算机模型结合,以应对制作上千个机器人的巨额成本难题[2] - 该技术成为虚拟制作的重要开端之一,影片提名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3] - 在2014至2015年的《神战:权力之眼》中全面采用虚拟拍摄技术,但仍未脱离传统绿幕/蓝幕范畴[3] - 最新作品《罗素姆万能机器人》转向完全基于LED屏幕的虚拟制片流程,通过所见即所得的虚拍技术极大提升了拍摄效率与决策精准度[3] - 虚拟制作借助LED屏搭建场景,摄像机与计算机系统联动,摄像机移动时虚拟环境的视角会同步变化[14] - 如今越来越多地用AI构建场景,效率大幅提升,且一人即可操作,无需传统CG技术那样多人分工的耗时耗力流程[14] - 虚拟拍摄无需辗转各地外景地,也无需申请多地拍摄许可,只需要一个摄影棚,按个按钮就能切换灯光和虚拟环境,拍摄效率极大提高[15] 行业市场现状 - 好莱坞电影产业正陷入生存之战,原创作品的生存空间日益收窄[4] - 科幻片由于盈利难度更是失去投资方青睐,导致了这一类型的式微[4] - 十年前,原创构思能为电影市场带来新鲜内容,即便要拍高预算科幻片也能在好莱坞找到投资,但现在完全不可能了,原创电影在好莱坞已经失去了市场[9] - 科幻片不受投资方青睐的本质是这类作品难以带来足够收益,而投资方的核心诉求就是盈利[10] - 如今好莱坞更受欢迎的是恐怖片,因为成本低、易回本[11] - 现在好莱坞很少尝试类型融合,跨类型创作既罕见又充满挑战[12] - 好莱坞行业观念保守,那些掌控预算的人极其傲慢,总自认为深谙电影盈利之道,但没人能真正摸透市场规律,有些电影成功赚钱更多是靠运气[13] 创作理念与趋势 - 科幻创作在当下具有超越以往的现实意义,因为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迁,使得人们生活在一个科幻小说般的时代[4][5] - 科幻叙事的核心使命并非关乎动作场面或预言未来,而是将我们投射到未来,讨论人类现在关切的问题,它一直都在探讨当下议题[5] - 科幻作品讲的是与当下生活有关的内容,故事必须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只是通过科幻手法将其放大、极端化或赋予象征意义[6] -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象征性的科幻故事后,观众可依据自身理解自由解读,不会受限于当下立场或因导演观点而感到被冒犯[6] - 能否抓住时代精神才是关键,若能精准捕捉一个时代的核心氛围、大众情绪,作品就能打动千百万人[13] 人工智能的影响与应用 - 随着AI及相关技术的普及,科幻片的制作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11] - 可行的混合模式是先和演员完成拍摄,再将素材导入AI进行画面调整,演员的外形不再是限制,但演员的表演细节与灵魂会通过AI传递到最终画面里[18] - AI和相关技术更接近一种补充品,可称为增强智能,它借鉴了人类智能的某些方面,同时又在拓展认知边界,本质上是延续而非替代[19] - 未来会涌现出更多由AI驱动的艺术形式,例如利用AI为电视剧构建完整的世界观和角色基础,观众甚至可以在既定框架内进行互动[22] - 已有技术如个性化电影,用户上传照片,等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生成一部以用户为主角的电影[22] - 最核心的部分——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必须源自人类的视角和经验,由人类来讲述,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23] 未来展望 - 随着AI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希望未来能拍出更多科幻作品[11] - 新技术更多地是创造了新的选择和市场,构成了额外的产业维度,而非简单地取代传统的创作模式,这将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多样性[23] - 人们对虚拟体验可能产生倦怠,进而渴望看到真实的表演,真实发生在面前的事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魅力[20] - 去影院看电影未来可能变成一种复古潮流,但也可能像伦敦戏剧界一样经历一场真正的复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