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幻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排名全国第二!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1:37
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10月24日,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活动在成都科幻馆举行,为2025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交出了一份指向"内容—技术—场景—消费"闭环的产业化 答卷,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想象力驱动生产力"。 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和《2025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正式发布。两份报告共同为观察中国科幻产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数据坐 标与产业剖面。 《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显示,成都在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排名中,取得全国第二的成绩,并稳居全国城市科幻发展第一梯队。此外,《2025中国 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到255.77亿,稳居全国头部阵营。 成都位列中国科幻城市指数全国第二 大会现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发布了《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报告构建起涵盖"基础环境与发展支撑""科幻产业与消费活力""文化传播与公众参 与""科幻融合与城市建设"四大维度的指标体系,共包含18项具体指标,力求全面、立体地反映城市科幻发展的真实面貌。 评价结果显示,全国GDP万亿城市中,科幻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 ...
从科创高地迈向“星辰大海”
新华日报· 2025-10-22 07:15
近日,2025银河科幻大会在成都落下帷幕,第36届银河奖名单正式揭晓。江苏85后作家汪彦中凭借《太 阳的背后》摘得最佳短篇小说奖,江苏青年作家刘麦加斩获最佳新人奖。两位作家的获奖,不仅是个人 创作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映照出江苏这片土地对科幻创作的深厚滋养,见证着科技创新与千年文脉的双 向奔赴。 汪彦中的科幻之路,始终浸润着江苏的烟火气。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笔下的人与景,都能寻到金 陵城的风貌印记。优秀的科幻作品,连接历史与未来。而江苏厚重的文脉,正是这份连接的坚实根基。 文学的情思往往来自于自然和文化空间的启发,所谓"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江苏的风 土人情,让汪彦中的创作既有仰望星空的想象力,又有扎根大地的厚重感。作品中那些在宏大背景中坚 守自我的凡人英雄,正是江苏人精神气质的科幻表达。 □ 袁 媛 刘麦加的获奖,则彰显了江苏科创氛围与科幻创作的同频共振。就职于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的她,深知科 幻小说的逻辑性源于扎实的专业支撑。创作中她坚持向科学家请教,打磨作品的科学内核与逻辑架构。 这份严谨求索,与江苏浓厚的科创生态相得益彰。江苏集聚了众多科研院所与创新平台,产学研用深度 融合的氛围,给科幻创作 ...
未来,真人实拍和线下电影院会消亡吗?
虎嗅· 2025-09-30 17:48
1998年上映的《移魂都市》,由好莱坞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执导。影片通过对记忆 操控、虚假现实等科幻母题的深刻探讨,以及融合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不仅成为科幻迷心中的"邪典 经典",也被认为影响了《黑客帝国》等后续科幻佳作。 "拍电影就是建造一个世界。在《移魂都市》中,Alex几乎全程于庞大的摄影棚内构建了一个不见天日 的封闭宇宙。其沉浸感之强,令整个剧组都仿佛"活在了那个世界里"。 建造世界的创作动力,也驱动着他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边界。在其另一代表作《我,机器人》(又称《机 械公敌》)中,面对"制作上千个机器人"的巨额成本难题,他的团队开创性地将35毫米胶片摄影机与实 时联动的计算机模型结合,实现了镜头移动时虚拟场景的同步变化。 在2014至2015年执导的《神战:权力之眼》中,Alex已开始全面采用虚拟拍摄技术,但仍未脱离传统绿 幕/蓝幕的范畴。而在其最新作品《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就已转向完全基于LED屏幕的虚拟制片流 程,通过"所见即所得"的虚拍技术,极大提升了拍摄效率与决策精准度。 "我们正身处科幻小说般的时代",在Alex看来,随着AI及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世界正以前所未有 ...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将在成都郫都区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22:19
行业核心事件与规划 -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将于9月20日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活动包括开幕式 纪念中国科幻电影一百周年特别活动 论坛 签售会 对话及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等 [2] - 刘慈欣 王晋康 韩松 何夕 阿来等500余位嘉宾将齐聚成都 [2] - 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科幻发展规划 构建"一核引领 两区联动 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郫都区被定位为"一核" [2]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 郫都区作为核心发展区 将重点发展科幻影视 科幻文娱旅游及科幻相关高端装备制造 以建强成都科幻核心地标 [2] - 区域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 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 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52家 [3] - 深化校地协同 与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在产业孵化 人才培养 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3] 基础设施与品牌效应 - 成都科幻馆于2023年作为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投用 已成为"科幻+"产业融合的成功尝试 [2] - 区域旨在充分发挥世界科幻大会的品牌带动效应 [2] - 聚焦高校优势专业 策划开展"校企双进"成果对接活动以整合资源 [3]
石景山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06:53
地区经济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至2024年1312.9亿元 年均跨越百亿元台阶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首位 [1] 产业结构转型 - 二三产业占比从7:3反转为1:9 形成"主导+特色+未来"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2] - 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四大特色产业年收入达1300亿元 [2] - 建立"一产业一链长"机制 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推动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2] 重点区域建设 - "两园一河"被定位为京西地区转型发展核心引擎 重点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空间 [3] - 2025年将推动首钢园北区潮玩悦享水岸等项目亮相 建设滨水活力岸线 [3] - 服贸会永久落户首钢园 打造近2平方公里集办展/游玩/购物/住宿多功能于一体的"会展小镇" [3]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永定河集)总体量约5000平方米 规划落地30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6] 城市更新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实施481个城市更新项目 带动投资超900亿元 [4] - 完成106个/55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 上下水改造率达93% [4] - 老楼加装电梯竣工173部 更新219部住宅老旧电梯 [4] - 首钢园2024年游客量达1300万人次 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4] 项目推进计划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将于服贸会前亮相11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6] - 首期"开集生活节"计划于9月10日至14日与服贸会同期举办 [6] - 结合滨水绿带与工业遗存设置艺术装置 构建露天艺术长廊 [6] - 发展首店经济和夜间经济 与服贸会/WTT中国大满贯等大型活动形成联动 [6]
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一年迈一个百亿台阶
北京晚报· 2025-08-22 14:04
地区经济发展 - 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至2024年1312.9亿元 四年间累计增长约339.1亿元 年均增长超百亿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 [1] 产业结构转型 - 产业体系由"1+3+1"升级为"2+4+4"新格局 二三产业占比从7:3反转为1:9 [2] - 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2] - 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年收入达1300亿元 [2] - 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四大未来产业 获授牌"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 [2] 城市更新与重点项目 - "十四五"期间实施481个城市更新项目 带动投资超900亿元 [3] - 首钢园2024年游客量达1300万人次 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3] - 建设近2平方公里特色"会展小镇" 融合工业遗存改造与现代会展功能 [3]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永定河集)总体量约5000平方米 规划落地30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4] 产业推进机制 - 建立现代金融、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未来健康五大产业"一产业一链长"机制 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推动产业链建设 [2]
《灵笼》主创开启科学溯源之旅 科幻与硬核科技碰撞新火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7-31 22:28
行业动态 - 《灵笼》第二季创下超3亿播放量,全系列播放量突破10亿,成为"国漫科幻第一IP" [1] - 主创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展开合作,将科幻构想与尖端科学进行深度碰撞 [1][3] - 中科院专家与主创团队围绕《灵笼》核心设定展开深度探讨,包括噬极兽演化来源和玛娜生态等科学问题 [3] 公司动向 - 《灵笼》团队参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距离观察珍贵恐龙化石 [3] - 团队计划获得授权,将公开的科学装置设计与科研成果作为灵感来源融入动画场景与设定 [3] - 通过艺术化表达让中国前沿科研成就以更生动方式走向大众 [3] 合作进展 -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肯定具有严谨科学内核的科幻作品的社会价值 [3]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表态愿意与《灵笼》团队展开更广泛合作 [3] - 合作将为《灵笼》注入硬核科技元素,同时促进科普工作 [3]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6 06:24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 石景山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措施,包括研发资金支持、创业补贴和大赛奖励[2] - 为开展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2] - 对首次创业的博士后或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给予最高2万元创业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给2万元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2]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相关配套服务[2]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 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采取分阶段差异化配置方式[3] - 20%投资种子轮企业,单笔不超过100万元(特别优秀项目不超过200万元)[3] - 40%投资天使轮企业,单笔不超过500万元[3] - 40%投资A轮企业,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3]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业基地,提供3-5个工位或最高50平方米办公空间免费使用1年[3] - 成长潜力好的团队可继续享受最高5折、最长3年租金优惠[3] - 创业团队可免费或优惠使用区内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社区,提供7天免费住宿+3个月免费周转+最低5折最长3年租金优惠的安居住房[3]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新中心,提供"创业导师+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4] - 组建"城市主理人"与"社区合伙人"队伍,建设"景share"青年活力空间[4] - 开发"AI石景山"微信小程序集成政策匹配与线上申报服务[4] - 在区政务大厅设立青年人才服务专区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4]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5][6] - 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集成12条支持措施[6] - 提供3000余套不同档次人才租赁住房[6] - 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一站式"服务[6]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体检、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12类服务保障[6] 产业发展方向 - 锚定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2] - 深耕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2] - 抢占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四个前沿赛道[2]
死磕六年,考据式漫改,《三体漫画》终于来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0 12:12
核心观点 - 科幻文学通过多维思考拓展现实认知边界,《三体》作为中国科幻里程碑作品,通过漫画改编实现文字与图像载体的优势互补 [1][2][8] - 《三体漫画》团队耗时6年完成"考据式"改编,通过实地取景、史实参照、实物考据实现90%原著还原度,获刘慈欣高度认可 [10][12][15][30] - 作品采用16开高档高白胶印刷技术,结合艺术品级高加网工艺,实现细节像素级呈现与护眼平衡 [54][55][58][60] 内容架构分析 1 原著改编方法论 - **场景还原**:北京同仁医院、密云射电天文观测中心等关键场景100%实景复刻,米兰大教堂等历史场景考据文献资料 [17][19][22][25] - **技术细节**:叶文洁计算机原型采用1964年CDC6600超级计算机,申玉菲住宅平面图按中介标准绘制 [25][26][28] - **叙事逻辑**:通过分镜构图转化抽象文字,如"三日凌空"场景通过火柱透明化处理展现人物变形过程 [39][42] 2 硬核科普可视化 - **理论简化**:北大物理博士团队审读,将三体星系"三体问题"简化为篮球争夺模型,恒乱纪元通过太阳位置动态图例说明 [43][47][51][53] - **数据呈现**:36平方公里计算机主板方阵、太空冰晶云等宏观场景通过1:1比例分镜还原 [32][36] 3 产品工艺创新 - **印刷标准**:测试10余种纸张后选定高档高白胶,采用175线高精度网线实现0.1mm地砖纹路印刷 [57][58][60] - **开本设计**:突破传统32开限制,采用小16开(185mm×260mm)平衡展示空间与便携性 [55] 4 正版授权体系 - **IP开发**:大陆唯一获刘慈欣全程监修版本,含亲笔序言及7项限定档案周边(幽灵胶卷、红岸解密档案等) [65][66][67] - **市场定位**:礼盒装定价368元,首印量未披露但预售阶段登顶电商平台科幻类TOP1 [64][68] 注:所有数据引用自原文描述,未涉及商业评级及风险提示内容
中法共创剧致敬科幻经典(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欧建交5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6:59
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舞台剧 - 该剧由法兰西喜剧院导演克里斯蒂安·埃克与中国演艺团队联合创作,结合法式浪漫与中式幽默,以黑光技术和戏偶表演呈现深海奇幻世界 [7] - 改编自儒勒·凡尔纳1869年经典小说,全球畅销超亿册,尼摩船长的深海探险故事具有广泛读者基础 [8] - 于2025年7月11日在北京艺术中心首演,采用颠覆性舞台技术,打造100分钟沉浸式体验 [7][10] 创作团队与艺术风格 - 导演克里斯蒂安·埃克曾获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擅长将戏剧、木偶戏与舞蹈结合,其作品以古怪、哥特、幽默的视觉风格著称 [9] - 团队坚持"手作魔法"理念,全程未使用LED屏幕或电脑灯,仅通过6位演员的肢体喜剧、黑光技术及实物道具构建海底生物与场景 [10] - 戏偶设计融合中国元素,部分形象参考《山海经》,并由中法两国专业公司共同制作道具 [11] 舞台技术创新 - 采用纯物理黑光剧效果,通过光线与实物道具(如蜘蛛蟹、灯笼鱼、水母)呈现科幻世界,拒绝依赖CG动画或多媒体技术 [10] - 创新本土化叙事,新增"鹦鹉螺号"大副和海底原住民角色,并对原著语言进行中式喜剧化改编 [11] - 中法团队协作调整灯光、音响等环节以适应中文台词节奏,文化差异成为创作灵感来源 [12] 市场与文化价值 - 导演此前作品如《贵人迷》《格列佛游记》在欧洲市场一票难求,显示其商业潜力 [9] - 剧目同时满足儿童与成人观众,既呈现直观奇幻效果,又蕴含150年前科幻照进现实的深层诗意 [10] - 作为首部与亚洲团队合作的作品,开创跨国舞台艺术新形式,强化中法文化交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