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舍得智慧人物》
icon
搜索文档
杨丽萍:冬天过去就会是春天
凤凰网财经· 2025-08-25 21:13
艺术生涯与创作理念 - 1986年以《雀之灵》成名 被誉为"孔雀公主" [1] - 艺术生涯经历"一万次"蜕变 强调创作源于喜好而非挑战 [3] - 1971年13岁考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0年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5] - 经历七年沉寂期 自我定义为"蛰伏"而非彷徨 [5] - 28岁创作《雀之灵》获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和表演第一名 [7] 艺术哲学与表现手法 - 主张"跳舞不需要翻译" 视舞蹈为身体语言 [8] - 《春之祭》融合自然 信仰与女性精神的东方哲学表达 [8] - 追求内心秩序而非形式堆砌 强调诚心诚意的艺术感知 [10] - 对细节极致苛求 包括光线 音乐收束及演员微表情控制 [10] - 从独舞演员转型为群舞编织者 主动选择适合的艺术表达方式 [12] 时代适应与技术变革 - 积极拥抱短视频时代 创作"十二生肖"系列艺术短片 [13] - 将短视频作为与观众重新连接的通道 使舞蹈融入当代语境 [13] - 对人工智能崛起持接纳态度 不忧虑被替代 [15] - 相信任何时代都需要艺术家 人类舞蹈源于生命本能 [15] - 在时代洪流中保持艺术初心 找到自身节奏 [15] 品牌合作与节目价值 - 凤凰网与舍得酒业联合出品《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 [1] - 节目通过杨丽萍案例诠释"舍得"理念:舍去浮华 沉潜岁月 获得创造力 [17] - 舍得酒业以时光沉淀老酒品质 强化品牌与智慧价值的关联 [17]
陈佩斯:在时代变迁中守艺承风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8:22
核心观点 - 陈佩斯通过舍弃商业利益和主流曝光,坚守艺术真实性和人性洞察,实现从春晚小品到话剧舞台的成功转型 [5][7] - 艺术传承需要拥抱时代变革(如短视频平台),但必须保留核心创作理念(如喜剧的真实共鸣) [7][22] - 父子两代艺术家通过"戏比天大"的信念完成事业传承与和解,体现艺术信仰的延续性 [18][21] 01 传承不是固步自封 - 陈佩斯在电视时代淡出后,持续通过话剧《阳台》等作品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 [2][3] - 为保留艺术纯粹性主动舍弃商业利益,选择有限舞台但获得持久艺术生命力 [5] - 与儿子合作拥抱短视频新形式,注重观众情感连接而非数据流量 [7] 02 转型并非一帆风顺 - 早期因形象限制在电影行业受阻,转而与朱时茂开创春晚小品先河 [9][11] - 2001年转战话剧后经历创作阵痛,《托儿》《戏台》等作品最终成为经典 [13] - 家庭支持是其坚持艺术探索的关键因素,父亲陈强的艺术熏陶奠定基础 [8][9] 03 艺术信仰的代代传承 - 陈大愚通过努力弥补天赋差距,主动承接父亲体力衰退后的艺术使命 [14][16] - 父子关系从艺术评价对立转变为共同守护"戏比天大"的职业信念 [18] - 陈佩斯现阶段满足于有戏可演、有观众等待的纯粹创作状态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