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生之将门毒后》
icon
搜索文档
作家“改编运”,几分天注定?
虎嗅· 2025-07-08 08:31
行业趋势 - "改编运"成为内娱IP开发热潮中的关键评价指标,不同作家的作品影视化效果差异显著[1][2] - 网文作家通过影视改编实现身份重构,市场反馈直接影响创作价值认可度[3] - 内容市场高度不确定性导致改编结果分化:头部网文大神可能遭遇滑铁卢,非热门IP可能意外爆红[5] 典型案例分析 - 千山茶客IP价值爆发: - 代表作《重生之将门毒后》累计阅读量超3700万,专注重生复仇题材形成类型壁垒[9][10] - 改编剧《墨雨云间》成为优酷年度最快破万热度剧集,《雁回时》腾讯视频11天突破30000热度值[14][16] - 待开发IP《将门独后》《簪星》获新丽、山影等头部制作公司青睐[16] - 尾鱼IP改编困境: - 已影视化7部作品仅《司藤》成功,其余受限于志怪设定还原难度与审查尺度[27][28] - 改编过程频繁调整核心设定(如《七根心简》更名及科幻化改编)[29] 成功要素拆解 - 内容适配性: - 强驱动型女主+快节奏复仇叙事契合短剧化观影习惯[18][21] - 宅斗场景集中、架空设定降低制作复杂度[24] - 行业匹配度: - 《大奉打更人》主动选择破案题材提升影视化可行性[34][35] - 豆瓣阅读设立"影视观察团"机制前置评估IP开发潜力[37] 行业突破方向 - 技术升级推动改编边界扩展,《三体》《流浪地球》验证科幻题材工业化改编可行性[41] - 文学性IP开发取得突破,《我的阿勒泰》通过诗意表达实现商业艺术双赢[42][43] - 创作端与制作端需协同进化,改编能力提升将释放更多IP价值[39][44]
短剧,开始和长剧抢IP
36氪· 2025-05-13 12:49
短剧市场对长剧市场的冲击 - 短剧制作周期短,通常20天拍完、一个月上线,而长剧孵化周期长达2-7年,短剧可能抢先消耗IP新鲜感 [1][16] - 短剧开始抢占头部网文IP,如《成何体统》《折腰》《重生之将门毒后》等,同一IP长短剧并行开发模式逐渐常态化 [1][3][7][15] - 短剧审核环境更宽松,内容还原度更高,而长剧市场表现受短剧挤压,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16] 短剧与网文IP的双向促进 - 短剧市场从原创为主转向IP改编,2022年Q3短视频平台原创短剧占比96.7%,但2025年IP改编短剧数量显著增长 [4][6] - 网文IP价格下滑,横屏短剧IP成本降至10-25万,竖屏短剧仅需几万元,低成本推动IP改编短剧商业化 [6] - 付费网文平台(如晋江文学城、阅文)主动开放短剧版权,头部作者作品同步出售长短剧改编权,形成IP多渠道变现 [7][15] 短剧市场精品化趋势 - 短剧投资规模提升,从2022年20万拍一部到2025年出现投资过亿的短剧,内容质量要求提高 [6] - 精品短剧依赖高质量网文IP,付费平台(如晋江)内容更符合短剧精品化需求,免费平台(如番茄)也涌现适配作品 [13][15] - 红果短剧热播榜前五中IP改编占四席,如《好一个乖乖女》等爆款验证IP改编的商业潜力 [4][6] 长短剧的差异化竞争 - 长剧优势在于完整叙事和沉浸式体验,短剧主打即时娱乐,两者受众不完全重合,无法互相替代 [18] - 同一IP多版本开发(如《过分野》拍8版、《好一个乖乖女》3版)考验内容质量,而非播出顺序 [18] - IP短剧可视为长剧的前期市场测试,通过低成本短剧预热IP并降低长剧开发风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