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

搜索文档
这届毕业展“画风不一般”(文化只眼·新世代新风潮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6:59
艺术创作趋势 -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祷》通过红黄蓝三原色构建强烈视觉效果,以气泡膜、纱巾等廉价材料解构消费主义,引发广泛共情共鸣 [1] -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锐角》通过叠加人体形象营造"爱的空间",探讨家庭关系的双重性 [1] - 西安美术学院装置《30分钟废墟》用200多个外卖包装袋搭建建筑,延伸环保与现代生活方式议题 [1] 创作方法论 - 青年创作者从个体经验出发,结合形式创新与材料更新,使作品成为社会话题载体 [2] - 作品注重互动性与体验感,强调与观众对话,如"观众让作品生出新枝桠"的创作理念 [3] - 运用AI技术等现代手段拆解文化传承、科技伦理等议题,实现艺术表达的"落地感"与想象空间 [3] 代际创作特征 - 网生代创作者打破艺术边界,体现开放包容姿态,拒绝给作品设限 [3] - 青年创作者将个人体验与社会现实勾连,如《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18岁完成经典案例 [3] - 作品主题聚焦消费主义批判(占33%)、家庭关系(占33%)及环保议题(占33%) [1][3]
拉动城市GDP的美院毕业展,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蒙娜丽莎”
36氪· 2025-06-17 09:26
艺术展览现象 - 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通过复刻童年零食的木质雕塑和"中国版蒙娜丽莎"等作品引发全民关注,展览延期一周以满足游客需求[3][4][6] - 作品打破艺术"高冷"刻板印象,采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实现情绪共鸣,如QQ糖木雕作者耗时一年完成创作[6][10] - 展览带动全国美院毕业季热度,形成"野生艺术节"效应,观众自发传播形成文化流量[3][18] 代表性作品分析 - 川美"蒙娜丽莎"作品使用廉价材质讽刺消费主义,在618前夕引发讨论,观众购买周边形成消费闭环[12][14][16] - 国美《循回仪》机械装置融合青铜器与集成电路,创造"东方蒸汽朋克"视觉体验[18][19] - 央美《基本功》通过石膏排线互动装置回归艺术本源,《锐角》雕塑引发对家庭关系的多角度解读[25][30][32][34] - 广美《气味滚筒》装置生成气味泡泡攻击其他展品,校方加装防护玻璃体现包容性[27] 社会议题表达 - 央美《2022年2月3日3:45分》用呼吸装置具象化丧亲之痛,《毛病》作品展示190项医疗诊断结果讽刺过度医疗[36][38][40][43] - 外卖袋摩天大楼反映速食生活,无头泡沫雕塑象征都市人空洞状态,镜面装置再现职场压迫感[47][48][49][51] - 作品普遍从私人情感延伸至集体意识,保留未经社会磨损的敏感观察力[52][53] 行业影响与评价 - 美院毕业展从专业圈层走向公共空间,降低艺术鉴赏门槛,激发大众参与热情[29][54] - 部分质疑认为作品存在模仿痕迹,但院方鼓励年轻艺术家保持真诚表达而非追求标准答案[55][58][60] - 展览呈现Z世代创作特征:技术混搭、媒介创新、议题多元化,形成"网红打卡"传播效应[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