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水谣》
icon
搜索文档
歌声里
人民日报· 2025-09-27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个人成长经历,描绘了音乐在北京城市文化中的深厚根基和日常存在,展现了从童年到成年不同阶段参与音乐活动的体验,并探讨了音乐与城市生活自然融合的舒适共存方式 [1][2][3] 学生时代音乐教育 - 小学四年级参加“红五月”歌咏比赛,班级合唱电影《花儿朵朵》主题曲《花儿朵朵向太阳》,演唱服装为白色衬衫裤子并系红领巾 [1] - 合唱歌曲歌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例如将原词“鱼儿离不开水”改为“鱼儿离不开海洋”,体现了文艺演出的灵活性和初步的“创作”意识 [1] - 高中阶段歌咏比赛难度提升,进行分男女声部合唱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 [2] - 语文特级教师吴昌顺亲自讲解《黄水谣》的历史背景和歌词,并进行逐句教唱,歌曲演唱难度高,涉及音高突变和儿化音处理等挑战 [2] 对特定音乐作品的深度认知 - 《黄水谣》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被认为是最难的歌唱作品之一,作品体现了传统美学和民族大义,情感悲情且对比强烈,饱含朴素的抗日与爱国决心 [3] - 在接触昆曲和曲艺后,对《黄水谣》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音乐与城市生活的融合 - 北京被描述为“接地气的音乐之都”,其音乐元素体现在公园的京胡声、票友吊嗓子、大街小巷的吆喝及语言韵味中 [1] - 热爱音乐的最佳方式被描述为日常的自娱自乐,例如饭后弹奏琵琶、三弦,在野外哼唱,或跟随街边商铺的老歌即兴跟唱 [3] - 音乐被视为储存在城市中并徘徊于日常之间的存在,代表了人与音乐最为舒适的共存方式 [3]
海南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热血丰碑”交响合唱音乐会
海南日报· 2025-09-03 09:00
音乐会概况 - 海南省举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 由省委宣传部指导 省演艺集团主办 现场座无虚席[1] - 音乐会分为山河泣血 黄河怒吼 寰宇同心 胜利丰碑四大篇章 共演绎13首中外经典曲目 融合诗朗诵 对唱 重唱 联奏等多元形式[1][2] - 演出团体包括海南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 合唱团及海南爱乐混声合唱团等五个专业团体 未来将提供专场演出服务[4] 演出内容亮点 - 第一篇章以《松花江上》开篇 通过低沉大提琴营造历史沉浸感 第二篇章《黄水谣》《怒吼吧黄河》展现山河巨变与民族觉醒[1] - 第三篇章包含《喀秋莎》《啊朋友再见》四重唱致敬国际同盟 《娘子军操练舞》赞颂女性力量 《亮剑之中国军魂》诠释抗战精神传承[2] - 终章《红旗颂》《我的祖国》礼赞和平 原创交响合唱《启航——自由贸易港》首演 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昂扬姿态[2] 参与群体与社会影响 - 特邀道德模范 退役军人 新就业群体及英烈后代观演 合唱参与者黄雄作为琼崖纵队后代表示艺术形式有效传承革命精神[4] - 音乐会尾声全场齐唱《歌唱祖国》 气氛达到高潮 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文化传播功能[4] 国家级抗战纪念体系 - 国务院新增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退役军人事务部新增43名著名抗日英烈 海南黄金容 符克 李泽民3名烈士入选[5] - 全国累计认证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94处 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1128名 海南共拥有2处设施遗址和11位英烈入选名录[5][6] 海南英烈事迹 - 四批名录收录的11名海南籍英烈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5岁 首批包括黄振亚 林伯熙 黄魂 第二批新增唐惠洽 韩宪元等4人[6] - 第三批收录医务指导员许如梅 第四批新增县委书记黄金容 服务团总团长符克 支队副支队长李泽民 体现琼崖儿女英勇捐躯精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