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汽大通MAXUS MIFA 7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电动车扎堆进香港,特斯拉又危了?
36氪· 2025-11-24 12:30
国产电动车在香港市场的崛起 - 热播港剧《新闻女王2》中频繁出现广汽埃安、广汽昊铂、上汽名爵等国产电动车品牌,反映出香港街头真实变化[1] - 香港市场电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年上半年电动私家车登记量达18356辆,渗透率高达68.6%,位居世界前列[5] - 比亚迪在2025年9月以936辆的电动私家车登记量取代特斯拉,成为香港最畅销电动车品牌;上半年比亚迪以4902辆登记量领先特斯拉超1000辆[5]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特斯拉过去是香港电动车市场“一哥”,巅峰时期每卖出两辆电动车就有一辆是特斯拉,但其绝对地位已被打破[5] - 除比亚迪外,极氪、小鹏(上半年登记770辆)、长安深蓝、上汽智己、东风奕派、吉利星愿等国产电动车品牌纷纷进入香港市场[6] - 合资品牌如广汽丰田生产的纯电动SUV铂智3X也“反向”登陆香港,连出租车也开始转投上汽大通MAXUS MIFA 7、广汽传祺E9等国产MPV车型[6] 驱动香港电动车消费的核心因素 - 国产电动车具备高性价比,海外高端豪车的电动按摩座椅、智能座舱等功能,国产车全系标配且价格仅为前者30%~50%[8] - 香港特区政府政策支持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减免及“一换一”置换计划大幅降低购车成本,电动车牌照费比燃油车便宜1/5[11] - 香港油费高昂,无铅汽油每升27~30港元,是内地三倍左右,而公共充电桩电价更为便宜,停车充电还可抵扣停车费[12][14] - 香港气候温暖,电动车续航无显著季节差异,且电动车不受“路边等人不可开空调”规定限制[14] 香港市场的战略意义与消费者特征 - 香港汽车年销量约4万辆,市场虽小但却是国产电动车品牌走向全球化的理想跳板[4][21] - 国产电动车在香港已完成从“市场占领”向“心智占领”的转变,以“同价同质更优体验”改变消费者认知[18] - 比亚迪香港买家多为40-50岁中年人,香港就业人士月收入中位数(女性1.7万港元、男性2.4万港元)使得年轻人购车难度较大[17][18] 国产电动车出海背景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出口4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23]
丰田不香了?日媒关注:香港的士迎来更多国产品牌汽车
观察者网· 2025-11-02 16:04
香港出租车行业转型 - 香港出租车行业正经历从丰田燃油车向国产新能源车的转型 [1] - 香港约1.8万辆出租车中超过九成是丰田车 但电动出租车的市场渗透正在加速 [1] - 香港特区政府新计划下五家运营商将提供超过3500辆出租车 占全港出租车近两成 且各车队都会提供电动出租车 [1] 国产汽车品牌在香港市场的发展 - 国产品牌车企正逐渐在香港出租车行业中站稳脚跟 例如星群的士主要采用上汽大通MAXUS MIFA 7 BigBoss Taxi引入广汽传祺E9 [3] - 国产汽车在香港整体汽车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 2024年7月国产品牌汽车在港销量约为1500辆 市场份额约为40% 而日本品牌汽车所占份额不足30% [3] - 对比2020年7月 日本品牌占据香港汽车近70%的销量 国产品牌则不足1% 显示出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3] 香港作为国产品牌出海战略平台 - 香港从外国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 转变为国产品牌制造商向海外扩张的跳板 [1] - 多家国产品牌将香港视为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例如理想汽车于2025年初在香港成立海外总部 显示其打入全球市场的决心 [3] - 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融资跳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奇瑞汽车于2024年9月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3] -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 旨在汇聚资源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更全面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