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海豚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车企在危机感中欢迎比亚迪,刘学亮:品牌建设没有捷径
观察者网· 2025-10-30 19:41
公司出海战略与历史 - 公司成立30年但出海经历已有20年 早期即在欧洲 日本和美国设立办事机构 [1] - 日本为最先起步的市场 最初从电池业务切入 并于2014年首次推出电动大巴 [1] - 公司对海外拓展秉持坚持与自信的态度 通过不断试错变得强大 [1] 日本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公司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车企 日本市场无法回避其存在 [1] - 公司于2025年发布首款K-car车型Racco 日本本土领先车企铃木视其为巨大威胁但欢迎良性竞争 [1] - 日本市场对进口整车关税为零 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忠诚度极高 市场开放但保守 [2] 日本市场具体策略 - 公司选择以产品获取信任 例如针对日本消费者需求对海豚车型车顶高度进行重新设计 [2] - 在日本市场注重通过技术 产品和服务完成品牌建设 而非追求销量目标 [2] - 公司未制定具体销售目标 核心任务是到2025年建立100家经销商网络 预计今年实现80家 [2] 长期发展理念 - 长期主义是公司在日本发展的关键词 日本投资人看重品牌长期价值而非短期盈利 [3] - 品牌建设无捷径 公司认为应一步一个脚印 参考日本汽车在东南亚花费60年树立品牌的历程 [2] - 公司认识到海外市场竞争尚未充分 中国品牌要真正走远仍需长期努力 [2]
东京车展开锣:日系车霸屏,中国车企叩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9 20:47
10月29日,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即东京车展)拉开帷幕。丰田、本田、日产等东道主企业自不必说,比亚迪、极氪、现代汽车等外国车企也同台竞技, 展示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其中,比亚迪开始走"海外特供"路线,推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K-car;丰田、本田、日产等均推出多款新车。 01 日系车唱主角 至于马自达,除了全新一代CX-5外,也带来了两款概念车——Vision X-Coupe轿跑和Vision X-Compact小型掀背车。前者采用插混系统,并整合了双转子 涡轮增压发动机;后者旨在"通过融合人类感官数字模型和共情AI,深化人与车之间的情感联系"。借此,马自达展现了其在传统车型升级与电动化领域探 索的双轨战略。 东京车展两年一届,2021年因疫情取消,2023年官方正式名称更改为"日本移动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由汽车界的盛会变身聚焦智慧出行生态 的跨界交流平台。2025年这场盛会于10月29日到11月9日在东京举办。 作为日系品牌对外展示新技术、新产品的核心窗口,东京车展历来是由日系车唱主角,今年也不例外。 丰田汽车携丰田、雷克萨斯、大发等多个品牌亮相。其中,丰田品牌带来全新卡罗拉概 ...
中国制造助力全球绿色出行变革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8
法国当地公司采购安凯纯电动双层观光巴士投入巴黎的旅 游黄金线路运营。图为安凯纯电动双层观光巴士在巴黎凯 旋门前经过。 由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出租车成为泰国街头一道亮丽的风 景线。图为广汽埃安电动出租车行驶在泰国孔敬府街头。 本报亚太中心分社 普拉维摄 比亚迪近期在南非开普敦推出小型纯电动汽车"海豚",凭 借环保理念和时尚设计吸引大量当地年轻消费者。 本报非洲中心分社 希拉兹·莫林摄 自2019年在越南北宁省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以来,雅迪 持续扩大本地投资,为越南市场提供智能、环保的出行产 品与服务。图为雅迪电动车位于越南北宁省的门店。 阮庆南摄 本报法国分社 葛兰·热尔沃摄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主要商业街道穿行的宇通双源无轨 电车,不仅为市民带来绿色环保、舒适高效的全新出行体 验,也为这座繁华都市增添了现代交通的别样风采。 本报墨西哥分社 埃内斯托·多明戈斯摄 在柬埔寨金边,中国品牌电动车正在充电。 本报亚太中心分社 乔恩·提亚拉摄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9月在慕尼黑举 行。博览会吸引116家中国展商参展,数量居国际展商之 首。图为参观者在博览会上体验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 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依 ...
果然财评|以“商超卖车”破局,比亚迪开进日本零售巨头卖场
齐鲁晚报· 2025-10-23 17: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永旺将海豚价格锁定在200万日元,相当于日本普通工薪阶层年收入的1/3,这一定价暗藏深意。日本轻型车主流价格带集中在150万-250万日元,比亚迪直 接切入大众消费核心区间;经补贴与优惠叠加后,其售价已与中国市场基本持平,尽显"先占市场再谋利润"的长期策略。 价格突破恰逢其时:2025年4~9月,日本纯电动乘用车的国内销量(含轻型汽车)同比增长3%,达2万8501辆,在包括混合动力车(HV)和汽油车在内的新 车销量中的占比仅为1%左右。 据日经中文网消息,10月21日,日本零售巨头永旺宣布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从2025年起在全国约30个商业设施销售比亚迪电动汽车。这绝非普通的商业 合作——永旺将作为"销售中介"负责订单和购车合同撮合,并推出积分返还、充电桩安装等优惠,使比亚迪海豚车型从299万日元降至约200万日元(约合人 民币9.4万元)。 这一价格甚至比日本最畅销的微型车本田N-BOX还低30万日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永旺计划未来实现自主进口和销售,这将彻底改变传统汽车制造商垄断 流通的格局。 "商超卖车"冲击本土销售模式 日本汽车流通体系向来是外资品牌的"铜墙铁壁":除二手车 ...
以“商超卖车”破局,比亚迪开进日本零售巨头卖场
齐鲁晚报网· 2025-10-23 17:05
合作概况 - 日本零售巨头永旺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从2025年起在全国约30个商业设施销售比亚迪电动汽车 [1] - 合作模式为永旺作为销售中介负责订单和购车合同撮合,并提供积分返还、充电桩安装等优惠,使比亚迪海豚车型价格从299万日元降至约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4万元) [1] - 永旺计划未来实现自主进口和销售,此举可能改变传统汽车制造商垄断流通的格局 [1] 市场进入策略 - 比亚迪海豚车型定价200万日元,比日本最畅销的微型车本田N-BOX低30万日元左右,切入日本轻型车150万-250万日元的主流价格带 [1][3] - 经补贴与优惠叠加后,其在日本售价已与中国市场基本持平,体现先占市场再谋利润的长期策略 [3]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内将日本国内的专卖店增加到100家,截至2025年10月,门店数量为72家(40家自营店,32家合作经销商) [4]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内推出专为日本市场开发的纯电动轻型汽车,直接切入占日本新车销量近40%的K-Car市场 [6] 销售模式创新 - 永旺依托164家购物中心构建的线下网络,采用商超卖车模式,省去传统4S店高额建店成本,并将日均客流转化为潜在购车群体 [2] - 该模式利用开放场景消解专卖店的推销压迫感,并利用其在374家门店布局的约2500个充电桩,构建购车-充电-购物的场景闭环 [2] 日本市场环境 - 日本汽车流通体系封闭,本土车企及其关联公司几乎垄断新车销售、车检乃至维修全链条服务,导致多家外资品牌退出 [2] - 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高度偏好,丰田、本田、日产等本土车企占据日本车市90%以上的市场份额 [5] - 2025年4月至9月,日本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3%,达2万8501辆,但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仅1%左右 [3] - 日本K-Car文化根深蒂固,2024年K-Car销量为155.7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36.8%,但其中纯电动K-Car销量仅占1.2%(约1.87万辆) [4] 竞争态势与表现 - 特斯拉是比亚迪在日主要竞争对手,其Model 3自2025年5月起降价最多55万日元,9月在日销量为1200辆,占据进口电动车市场25%的份额,居首位 [6] - 比亚迪9月在日销量达802辆,同比激增3倍,占日本进口电动车市场16.7%的份额 [3] - 比亚迪在电动大巴领域已占据日本70%以上的市场份额,该经验有助于其乘用车业务拓展 [6] 公司背景与目标 - 比亚迪面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截至2025年3月底存货规模达1543.74亿元,较年初增长33.04%,海外市场成为破局关键 [4] - 公司日本总裁表示,日本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有抵触情绪,公司将通过出色的性价比和产品性能来赢得认可 [5] - 分析认为,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真正目标可能并非短期销量,而是赢得全球最挑剔消费者的认可,为品牌全球价值提供背书 [6]
比亚迪开进日本大卖场
第一财经· 2025-10-22 09:25
合作核心内容 - 日本零售集团永旺与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内达成销售战略合作 [3] - 合作初期永旺将在日本全国约30个商业设施内设置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网点 [3] - 永旺将通过自主定价、积分返还等促销策略使比亚迪电动汽车起售价约为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4万元) [3] - 永旺将负责接收订单、签署购车合同等中间环节并与比亚迪日本经销商合作在商超展示和推动销售 [3] - 永旺未来目标是对比亚迪电动汽车实现自主进口和销售 [3] 促销与定价策略 - 永旺提供积分、充电桩安装等优惠折扣金额超10万日元叠加日本国家和地方补贴后购车优惠力度约为100万日元 [3] - 以比亚迪海豚为例车型售价299万日元综合补贴后优惠售价约为200万日元 [3] 合作模式与市场影响 - 比亚迪与永旺的零售合作模式可能改变日本汽车流通市场格局开创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日销售新模式 [4] - 永旺在日本374家门店拥有约2500个纯电动汽车充电桩有助于突破日本充电基础设施限制的障碍 [4] 日本电动汽车市场现状 - 2025上半财年日本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销量约为2.85万辆同比增长3%但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仅约1% [5] - 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数据显示比亚迪日本9月销量为802辆同比增长约3倍占日本当月进口纯电动汽车销量约2成 [5] - 比亚迪畅销车型包括海狮7和海豚并计划在2026年发布专为日本市场开发的纯电动轻型汽车当前在日本已开设超过40家门店 [5] - 特斯拉通过降价策略主力车型Model 3实施最多5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7万元)降价也稳定提高了在日本的销量 [5] 日本本土车企动态 - 日本纯电动市场销量前列的仍是日系车如日产Sakura、Leaf、Ariya等车型 [6] - 日系车企陆续推出电动汽车新车型如本田推出紧凑型电动车N-ONE e:丰田与铃木联合推出电动轻型汽车 [6]
中国车企的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5:42
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95万辆,同比增长14.8% [2] -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量为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2] - 行业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650万辆 [2] 拉美市场新能源汽车概况 - 拉美地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近41.25万辆,同比增长73.5% [6] - 巴西市场增速领先,达到88.7%,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增速分别为67%和65% [6] - 拉美地区新能源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中国的58.3%和欧洲九国的约32%,市场潜力巨大 [6] 中国品牌在拉美的市场表现 - 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在巴西9月销量达5687辆,市场份额超过70% [4] - 比亚迪海鸥、海豚和元UP包揽巴西9月纯电车型销量前三名 [4]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巴西进口总量的91.4%,销售额达12亿美元 [5] 本土化制造与产能布局 - 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是其亚洲以外最大工厂,本地员工占比超八成,已创造超1500个就业岗位,满负荷运行后预计将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 [5][10] - 长城汽车接手了梅赛德斯在巴西的工厂,并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 [5] - 上汽集团名爵计划在墨西哥建立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将其作为拉丁美洲的市场枢纽 [12] 面临的关税与政策环境 - 巴西自2024年1月起恢复征收新能源汽车进口税,预计到2026年7月税率将逐步升至35% [9] - 墨西哥拟将对未与其签署自贸协定国家的汽车等产品进口关税税率提升至10%至50% [9] - 为应对关税壁垒,车企正从整车出口转向本地化组装和生产 [9][10] 从产品出口到体系出海 - 行业出海模式正从初期的贸易形式转向体系出海,涵盖本地化生产、供应链建设、人才培养、金融服务和品牌宣传等 [12] - 寻找本地合作伙伴是关键,当前较稳妥的方式是采用SKD(半散件出口)模式,未来再过渡到CKD(全散件出口)模式进行深度本地化 [13] - 配套供应链协同出海的重要性凸显,以应对本地化率要求和保证核心零部件品质 [14] 基础设施挑战与应对 - 巴西充电基础设施落后,全国共装有14827个充电桩,电动车与充电桩比例为14:1,仅覆盖25%的城市 [13] - 比亚迪通过与本地公司合作,推出了巴西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比亚迪充电”,客户可访问超过450个充电站 [14]
中国车企的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5:35
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表现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95万辆,同比增长14.8% [1] -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前三季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1] - 行业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1]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拉美市场的表现 - 在巴西市场,比亚迪纯电动汽车9月销量达5687辆,市场份额超过70% [2] - 比亚迪海鸥、海豚和元UP包揽巴西9月纯电车型销量前三名 [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进口总量中占比达91.4%,销售额达12亿美元 [4] - 拉美地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近41.25万辆,同比增长73.5%,其中巴西增速达88.7% [5] - 拉美地区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中国的58.3%,市场潜力巨大 [5] 本土化制造趋势 - 国产车企正加速从整车出口转向在拉美当地设厂生产,以应对关税壁垒 [4][9][11] - 比亚迪接管了福特在巴西的工厂,将其建成为亚洲以外的最大工厂 [4] - 长城汽车接手了梅赛德斯在巴西的工厂,并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 [4] - 奇瑞正与雷诺洽谈在南美合作制造和销售汽车 [4] - 上汽集团旗下名爵汽车计划在墨西哥建立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 [11]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拉美国家正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巴西计划到2026年7月将相关税率升至35%,墨西哥拟将关税提升至10%至50% [8][9] - 本土制造已成为攻略拉美市场的必选项,旨在提高本地化率以带动当地产业和就业 [9] - 比亚迪巴西工厂本地员工占比超八成,已创造超1500个就业岗位,满负荷运行后预计将创造2万个岗位 [9] - 行业出海模式正从“贸易出海”转向“体系出海”,需构建包括供应链、售后服务、品牌宣传等在内的综合能力 [11] - 为规避高额关税并满足本地化要求,车企常采用SKD(半散件出口)或CKD(全散件出口)方式与当地工厂合作 [12] 基础设施与产业链配套 - 拉美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落后,巴西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比例为14:1,充电桩仅覆盖25%的城市 [12] - 比亚迪通过联手本地合作伙伴,在巴西推出了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客户可访问超过450个充电站 [13] - 拉美国家本地零部件配套不足,尤其在新能源车核心组件方面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配套厂商协同出海至关重要 [13]
中国车企逐鹿拉美2.0:从整车出口到体系出海 不落地就可能出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10
国产汽车的出海征程还在加速。 10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前9个月汽车工业"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 增长14.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抢眼,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 华表示,从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态势来看,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那片曾被欧美车企长期主导的拉美汽车市场,如今正迎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出海"浪潮。圣保罗的 街头,比亚迪元PLUS与名爵ZS EV的身影日益常见;墨西哥城的经销商展厅里,咨询吉利混动车型的 消费者排起长队;哥斯达黎加的公务车采购清单上,中国品牌电动车已占据半壁江山。 只是,浪潮之下,部分拉美国家竖起的关税壁垒、本地化要求,也在无形之中改变车企出海的航道。从 整车出口到生态出海,国产新能源准备好了? "福特离开,比亚迪来了"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当地时间10月9日,巴西总统卢拉在比亚迪巴西工厂的演讲中激动地 说道。他还说,"福特离开了,比亚迪来了!" 在这一天,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下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这辆宋Pro的钥匙交 付给卢拉。 第1400万辆新车在巴 ...
中国车企逐鹿拉美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05
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总量达495万辆,同比增长14.8% [1] -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量达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1] - 行业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1] 拉美市场机遇与吸引力 - 拉美地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近41.25万辆,同比增长73.5% [3] - 巴西市场增速领先,达88.7%,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增速分别为67%和65% [3] - 拉美地区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中国的58.3%和欧洲九国的约32%,市场潜力巨大 [3] - 拉美地区气候温暖适宜,有利于电池续航和新能源车推广 [3] 中国品牌在拉美的市场表现 - 比亚迪9月在巴西纯电市场销量达5687辆,市场份额超过70% [2] - 比亚迪海鸥、海豚和元UP包揽巴西9月纯电车型销量前三名 [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巴西进口总量的91.4%,销售额达12亿美元 [2] - 比亚迪、长城、奇瑞等品牌在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多次斩获销量冠军 [2] 本土化制造趋势与案例 - 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最大工厂位于巴西,该工厂由原福特工厂改造,本地员工占比超八成,已创造超1500个就业岗位,满产后预计创造2万个岗位 [2][7] - 长城汽车接手了原梅赛德斯在圣保罗附近的工厂,并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 [2] - 雷诺正与奇瑞洽谈在哥伦比亚和阿根廷合作制造和销售汽车 [3] - 上汽集团旗下名爵计划在墨西哥建立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以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8]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巴西自2024年1月起恢复征收新能源汽车进口税,税率将逐步提高,预计到2026年7月升至35% [6] - 墨西哥拟将对未与其签署自贸协定国家的汽车进口关税税率提升至10%至50% [6] - 为应对关税壁垒,车企策略转向本地化生产,采用SKD(半散件出口)寻找当地代工,或逐步过渡到CKD(全散件出口)进行更深度的本地化生产 [7][9] - 巴西充电基础设施落后,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比例为14:1,仅覆盖25%的城市 [10] - 比亚迪通过与本地伙伴合作,推出了巴西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客户可访问超过450个充电站 [10] - 拉美国家零部件配套不足,尤其新能源核心组件依赖中国供应商,配套厂商协同出海至关重要 [11] 技术竞争力提升 - 中国车企在1.5L排量发动机技术方面已基本迎头赶上国际传统车企 [4] - 通过电动车锤炼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技术正应用于燃油车,提升了中国燃油车的整体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