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搜索文档
中信银行(601998):盈利增速回升 资产结构优化
新浪财经· 2025-08-28 20: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7.6亿元,同比下降3%,归母净利润364.8亿元,同比增长2.8% [1]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77%,同比减少0.92个百分点 [1] - 营收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盈利增速季环比提升1.1个百分点 [2]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9%,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4个百分点 [2] 收入结构分析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3.4%至169.1亿元,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 [6] - 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同比增长25.1%,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18.8%,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增长16.2% [6] - 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2%至176.6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6个百分点 [6] -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153.5亿元,同比减少38.2亿元 [6] 资产负债结构 - 生息资产同比增速7.8%,贷款同比增速3.7% [3] - 一般性贷款占总资产比例56.6%,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 [3] - 信用债占债券投资比例24.7%,较年初提升3.5个百分点 [3] - 二季度对公贷款增量134亿元,零售贷款增量44亿元,票据资产压降819亿元 [3] - 绿色信贷较年初增长16.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5.9%,民营经济贷款增长6.1% [3] 负债与成本管理 - 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7%,对公存款增速9.5%,零售存款增速13.8% [4] - 定期存款余额占比57.3%,较年初提升0.5个百分点 [4] - 计息负债成本率1.73%,存款成本率1.65%,较2024年分别下行29和24个基点 [5] - 上半年息差1.63%,较一季度收窄2个基点 [5]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 - 不良贷款率1.16%,与年初持平 [6] - 对公贷款不良率1.14%,较年初下降13个基点 [6] - 零售贷款不良率1.29%,较年初上升4个基点 [6] - 拨备覆盖率207.5%,较一季度末略升0.4个百分点 [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9%,较一季度末提升5个基点 [7] 分红政策与资本管理 - 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2024年为30.5%) [7] - 风险加权资产增速8.3%,较一季度末下降2.5个百分点 [7]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3-26 19:17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编制2024年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涵盖风险管理、资本构成、各类风险暴露等多方面信息,展示了银行在风险管控、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及成果,体现了银行稳健经营和满足监管要求的能力 [1]。 各部分总结 披露依据与声明 - 报告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编制披露,部分信息与同期财务报告资料不可直接比较,集团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治理架构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1] 风险管理、关键审慎监管指标和风险加权资产概览 - 监管并表关键审慎监管指标方面,2024年不同时间节点的可用资本、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有一定变化,集团被认定为第四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和第二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适用1.5%附加资本要求 [1] 风险管理定性信息 -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纲领性文件和单类风险管理制度,搭建完善风险计量体系,建立有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2] - 通过制定风险偏好明确总体及单类风险最大水平,塑造风险文化,建立培训、传达、监督机制 [2] - 建立全面风险报告机制,定期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状况,集团每年开展多项压力测试并将结果用于管理决策 [2][3] - 建立并完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框架,完成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整体方案设计和实施,编制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3][4] 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 - 制订《中国银行“十四五”资本管理规划》并全面实施,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资本管理工作,优化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稳步开展外源资本补充 [4][5] - 2024年末集团资本充足率达18.76%,比上年末提升102BP,2025年将坚持内生积累与外源补充并重原则 [5] 风险加权资产概况 - 信用风险(不包括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产品和银行账簿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加权资产和最低资本要求有具体数值 [6] 资本构成 - 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有各自的扣除项,集团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后的可用核心一级资本比例为7.20%,我国最低监管资本要求有相关规定 [6][7] 集团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下的资产负债表差异 - 财务并表范围和监管并表范围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方面存在差异,部分金融机构纳入财务并表但不纳入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7][8] 财务数据和监管数据间差异的原因 - 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与财务并表范围存在差异,监管并表范围的资产账面价值和用于监管资本计量的风险暴露数值间存在差异 [8][9] 估值体系及管控措施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分为三个层级,集团建立独立估值流程,对场外衍生工具的交易对手和自身信用风险估值调整进行评估 [10][11] 薪酬政策 - 董事会人事和薪酬委员会负责审议人力资源和薪酬战略等,本行薪酬政策与多方面相适应,遵循“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原则,暂未实施股权及其他形式股权性质的中长期激励 [12] - 薪酬政策与风险管理体系一致,对分支机构和员工薪酬分配与多种因素挂钩,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部分绩效薪酬实行延期支付并制定追索扣回制度 [13][14] 信用风险 - 信用风险管理遵循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政策制度体系,确定重点管控行业并设置限额,建立风险治理架构和三道防线,定期报告信用风险情况 [15][16] - 内部评级模型相关管理机制完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模型管理流程确保独立性,有模型相关报告 [17] - 各类风险暴露下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覆盖的违约风险暴露和风险加权资产有占比情况,经监管验收通过的内部评级模型有范围及主要特征 [18] -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模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特征及适用范围,内部评级法下信用风险暴露按风险暴露类别和违约概率区间有详细数据 [19][20][23]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 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纳入经济资本计量和管理范围,按监管要求计量不同业务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运用缓释工具降低风险敞口,关注错向风险 [25][26] -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按计量方法有具体数据 [28] 资产证券化 - 集团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作为发起机构和投资机构,有不同业务目标和承担的风险,有相关会计政策和合格外部评级机构 [28][29][30] - 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资产证券化按不同角色和类型有具体数据 [31][32] 市场风险 - 市场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风险在合理范围,优化资本配置,实现风险和收益平衡,持续优化管理体系,完善政策制度和限额体系,加强风险研判和重点领域管控 [32] - 明确账簿划分原则及标准,有内部风险转移机制,建立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有报告机制和计量体系,2024年末涉及账簿转换的存量债券总公允价值为15.61亿元 [32][33] - 标准法下有市场风险资本要求,2024年12月31日未使用简化标准法计量 [33][34] 操作风险 - 操作风险管理目标是防控风险、降低损失,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报告机制,建立健全三道防线和制度体系 [34][35][36] -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等履行内控管理与监督职责,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落实相关指引和原则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