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GB/T46278—2025)
搜索文档
为市场经济毛细血管注入更多制度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9-11 08:05
政策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国家标准(GB/T46278—2025),规定了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内容及指标设置 [1] - 标准旨在推动评价信息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助力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适用于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活动 [1] 制度设计创新 - 新标准创造性地将税务合规、社保缴纳、数字化经营等多元维度纳入评价体系,使日常经营轨迹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资产 [1] - 制度设计打破传统信贷依赖抵押担保的模式,让诚实劳动积累的口碑和稳定的经营记录成为获得金融支持的资本 [1] - 构建信用信息共享的标准化通道,整合分散在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部门的信息,通过统一信用框架实现有机整合 [2] 市场效率影响 - 新标准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调查成本,建立信用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机制 [2] - 通过标准化手段将隐形信用显性化,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3] - 信用体系的完善将提升整个社会的契约精神,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战略意义与发展前景 - 标准实施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让信用成为硬通货,为构建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2] - 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将产生超越金融服务的制度红利,通过动态追踪信用变化可及时发现经营风险苗头,实施精准预警和干预,并能识别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主体 [2] - 将信用积累与"个转企"政策相衔接,可有效解决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2] - 良好信用环境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个体工商户倾斜,形成"信用越好-融资越易-发展越快"的良性循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