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教育,让“漫灌”走向“滴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4 14:48
AI教育行业现状与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教育从传统“统一教学”或“大水漫灌”模式转向“精准滴灌”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1] - 中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学情数据,为不同地域、基础、兴趣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 [1] - 在浙江杭州,部分学校试验“未来课堂”,通过采集学生脑电数据如注意力波动和记忆力峰值,课后系统推送一对一虚拟辅导 [1] AI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 - AI的个性化体现在对学生用户一对一的精准反馈,但其数据库本身是标准化的 [2] - AI工具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差异性的不足,通过强大算法提供个性化反馈 [2] - AI赋能教育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同时守住育人为本、教师主导的底线 [3] 教师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 教师“言传身教”模式的个性化在于其基于自身经验形成的独特个人魅力与鲜明教学风格,这是AI无法替代的 [2] - 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更包括情感共鸣、思维启发与价值观塑造,教师能通过微表情敏锐捕捉学生困惑并提供人文关怀 [2] - 教师的一句鼓励或一次谈心能帮助学生重拾信心,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互动是算法与数据无法实现的 [2] AI教育的未来发展导向 - 中国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目标是通过真实场景激发思维能力,而非单纯掌握编程技巧 [3] - 部分高校开设“AI+医学”课程,学生借助算法优化病例诊断流程,同时学习平衡技术效率与医患沟通的人文关怀 [3] - 未来AI赋能教育的目标是让技术服务于“育人”,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注入精准助力与温暖关怀,而非让教育迁就技术 [3]
人工智能+教育,让“漫灌”走向“滴灌”(社会杂谈)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10
古语有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施教,一直是高质量教育的目标之一。然而,现实 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传统教育往往采用"统一教学"模式,成绩优异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 生"跟不上",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如今,人工智能(AI)的出现,正推动教育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目前,中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 育平台依托AI技术,构建起覆盖城乡的资源共享网络。它并非简单地将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优质 课程"搬运"到偏远地区,而是通过大数据细致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数据,为不同地域、不同基础、 不同兴趣的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举个例子,山区的学生若数学基础薄弱,平台会基于其此前学情数据,优先推送基础知识点讲解;学生 若在平台频繁浏览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系统则会自动匹配推荐相关文化拓展课程。在浙江杭州,部分学 校正在试验"未来课堂",学生佩戴简易脑环后,可实时采集注意力波动、记忆力峰值等脑电数据,课后 系统还会推送一对一虚拟辅导……这些数据化的手段,有助于摆脱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做到"千 人千策"。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个性化施教,不能全部依赖AI。如果说AI的个性化,仅在于对学生用户一对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