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云·新星

搜索文档
中国电子云成立AI产品线,黄锋:从平台能力向行业应用延伸
钛媒体APP· 2025-08-11 16:19
"2025年是Agent元年",几乎所有从业者的耳朵都听出了茧子。但是,这恰恰意味着大量Agent还没有被 很好地置于业务场景中,尤其是对于新技术需求没那么敏感的行业。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电子云成立了AI产品线,由中国电子云高级副总裁黄锋负责。黄锋有超过十年的 AI商业化落地经验,对计算机视觉、大语言模型等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有深刻理解,打造出 多款AI平台与AI应用产品。其曾担任百度智能云产品委员会主席、应用平台部总经理、工业产品部总 经理等职位。期间负责过多款百度智能云明星产品的规划、设计和规模化工作,他的履历和中国电子云 AI产品线定位较为契合。 "智能体很火热,但是以今天的模型能力来讲,还不足以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我们面对的客群里 面,很多时候不需要让模型自己基于模型能力思考,国家企业和政府有严格的流程规范,希望模型按照 流程规范去做执行。"黄锋表示。 图片系AI生成 中国电子云AI产品线更聚焦国家关键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提供全链路AI解决方案。 从数据,到模型,到应用,到服务,让客户真正将大模型"用起来"。 大模型应用,声量比市场大 "大模型在行业更深度的应用,在今天看还不多 ...
上海布局、各方协同,这场论坛力促大模型“落地生花”
国际金融报· 2025-07-27 23:33
上海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上海市正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 2025年底智算供给能力将超10万P [1] - 上海市形成"4个基础模型+N个垂域模型"发展路线 以及"一东一西、一软一硬"差异化发展布局 [1] - 下一步将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供给体系 加大重点垂直领域应用 创新应用生态构建等举措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1] 中国电子人工智能布局 - 中国电子建立了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构建以飞腾、麒麟、达梦、中国电子云、中国长城为代表的全栈信创底座 [1] - 积极落实"数据要素×"行动 在数据资源利用与价值激活上进行诸多探索 [1] - 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CECSTACK专属云平台 为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高效算力支撑 打造全链路AI解决方案 [2] 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与突破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面临挑战 [2] - 需聚焦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可用性 如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方式降低AI使用门槛 [2] - 国产智算操作系统需构建类CUDA系统 同时做好并行系统、编程框架等10个关键软件 充分释放国产硬件算力 [2] 数据要素发展现状 - 高质量数据集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的"三高"特征 [3]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面临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技术底座薄弱三大难题 [3] - 新一代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为突破"数据墙"提供解决思路 [3] 中国电子云产品与服务 - 发布中国电子云·新星全链路AI解决方案 打造"3+3+N"产品服务体系 [3] - 提供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3大核心产品 [3] - 构建AI战略咨询、交付、课程3大服务体系 提供多个行业通用应用 [3] 行业合作与倡议 - 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签署三方战略合作 [4] - 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4] - 联合多家机构发起《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落地倡议》 从技术研判、算力生态、数据集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 [6]
“顶流机器人给我递可乐”
财联社· 2025-07-27 14:25
机器人行业动态 - 智元机器人展台展示机器人递可乐和跳舞功能,吸引观众互动 [1][3] - 宇树科技展出人形机器人G1、四足机器人B2和Go2 [3] - 智平方展示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系列,具备打冰淇淋/做咖啡、2X2码垛、打架子鼓等多场景技能,采用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 [6] - 卓益得推出新品"行者三号"双足人形机器人,公司总部将搬迁入驻张江机器人谷 [8] - 卓益得创始人表示行业进入"系统竞争"阶段,制造业等劳动力结构变化催生万亿需求,"技术迭代+场景深耕"构建全栈能力 [9] - 侨银股份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主攻环卫作业、物业管理、家居等场景,产品预计年底推出 [11] AI终端设备发展 - 阿里巴巴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深度融合阿里和支付宝生态,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支持多种场景应用,预计年内发布 [12] - 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表示AI眼镜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 [14] -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表示AI眼镜需要技术迭代以实现轻巧化,原生多模态AI能力正在增强 [14] - 中兴通讯终端业务宣布打造上海本地终端品牌,以AI手机为核心,丰富AI终端产品矩阵 [14] - 努比亚Flip 2接入阶跃星辰多模态能力,努比亚Z70 Ultra支持一键执行助理功能,中兴通讯全新AI萌宠Mochi首度亮相 [15] AI教育应用 - 网易有道展出多款"子曰"大模型应用产品,包括有道翻译、有道趣动屏、QAnything等软硬件产品 [16] - 有道AI答疑笔SpaceOne是国内首款AI原生学习硬件,深度融合DeepSeek-R1推理模型与自研"子曰" [16] B端AI应用进展 - 滴普科技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垂直行业实现规模商业化落地,B端客户需求旺盛 [17] -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在智能知识库建设、"AI+办公"、"AI+会议"、"AI+项目管理"等领域开展探索,开发多个智能体和AI工具箱,建成智能知识库并发布AI门户"五环Copilot" [17] - 中国电子云高级副总裁表示2025年迎来AI应用爆发年,公司成立AI产品线,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新星,涵盖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 [18]
拥抱人工智能浪潮!中国电子云“新星”起航,打造全链路AI解决方案
环球网· 2025-07-27 13:05
AI agent发展趋势 - AI agent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在企业内部应用仍需与系统深度集成[1] - 从"用起来"到"用得好"需要构建飞轮效应,使智能体能持续自我优化[1][8] - AI agent本质上可视为具备特定技能和工作流程的"岗位",但在复杂任务中准确率会随指令叠加而下降[7] 中国电子云战略布局 - 公司发展轨迹从信息化、数字化迈向智能化阶段,顺应客户智能化转型需求[1] - 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新星",面向国家关键行业量身定制[1][4] - 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包括5家国家实验室和10家央企的数据集合作,以及航空、化工等领域的智能体应用[3] 产品服务体系 - 推出"3+3+N"体系:3大平台(数据治理、模型开发、应用开发)+3大服务(咨询、交付、课程)+N个行业应用[3][5] - 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模型开发平台负责训练和推理,应用开发平台输出具体应用[5] - 配套开发行业通用应用如多模态视觉融合、采购智能体等,并支持客户自主开发专属智能体[6] 技术突破方向 - 针对通用模型局限,提出构建行业特定数据集、软硬件深度适配优化等解决方案[5] - 与沐曦股份、中国长城合作推出融合芯片、整机和软件的一体机产品,提供国产信创服务[6] - 强调数据是AI基石,公司基于数字领域技术积累发展AI是顺势而为[3] 行业应用挑战 - 国防、军工等领域存在数据获取难、GPU成本高、准确率要求极高等应用瓶颈[4][5] - AI需融合行业专业知识,应用场景难以标准化,单纯产品化交付难以有效落地[5] - 智能体必须与企业内部系统深度连接,否则只能解决有限问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