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事故车拍卖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事故车拍卖龙头博车网二度递表港交所,流动性承压下的关键一跃
财经网· 2025-10-23 18:3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按2024年交易量计在事故车拍卖行业市场份额约为31.4% [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B2B二手车拍卖平台,按2024年拍卖量计市场份额约12.0% [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提供覆盖事故车拍卖全流程的全链条拍卖及配套服务 [1] 业务模式与客户基础 - 公司搭建了连接上下游的B2B拍卖生态,核心价值在于连接事故车车源方与买家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已为超过190名事故车车源方提供服务,包括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 [2] - 公司覆盖中国66家保险公司中的63家,并覆盖所有保险收入前50大保险公司 [2] - 公司为逾5万名事故车买家提供服务,主要包括逾4.9万家认证修理厂及超过一千家持证汽车拆解厂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7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3.88亿元、5.18亿元、5.26亿元及2.90亿元 [2] - 同期,公司年/期内亏损分别为1.80亿元、1.21亿元、0.36亿元及0.56亿元 [2] - 2025年前七个月亏损额0.56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亏损额0.36亿元 [2]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报告期内,公司流动资产分别为2.52亿元、3.30亿元、4.53亿元和4.37亿元 [2] - 同期,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18.98亿元、20.38亿元、21.64亿元和21.58亿元 [2] - 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8237.4万元,短期流动性压力巨大 [2]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本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提升及扩充线下网点、进一步投资研发、寻找潜在投资和并购商机,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3] - 上市被视为公司补充现金流和巩固行业地位的战略选择 [3]
博车网递表港交所 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08:34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博车网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 [1] - 截至2024年,公司在中国事故车拍卖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31.4% [2]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B2B二手车拍卖平台,2024年拍卖量市场份额约为12.0% [2] 业务模式与市场参与者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拍卖模式运营,连接事故车车源方和买家 [2] - 事故车车源方主要是保险公司,事故车买家主要是认证修理厂和持证汽车拆解厂 [2] 行业规模与增长潜力 - 中国事故车拍卖量从2020年的约20.5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7.3万辆 [2] - 2024年美国事故车拍卖量接近700万辆,约为中国的20倍,尽管两国汽车保有量相当,表明中国行业具有显著增长潜力 [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汽车保有量增长、维修成本上升、新能源汽车普及导致理赔频率增加 [2] - 其他驱动因素包括保险公司直面消费者、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保险意识提高 [2]
“榜一大哥”卖了100万台事故车,这是什么离谱操作?
36氪· 2025-05-06 09:2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博车网成立于2014年 是中国事故车B2B拍卖平台 主要处理来自保险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及4S店的事故车、二手车、拆解车和配件拍卖业务[4] - 2023年公司事故车拍卖交易量市场份额达31.3% 位居行业第一[4] - 2024年前三季度事故车拍卖业务营收占比降至54% 较往年出现明显下滑[7]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3.88亿元 亏损1.8亿元 2023年收入5.18亿元 亏损1.21亿元[6]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期内利润142.5万元[7] - 经调整净利润2022年5020万元 2023年8170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7580万元 前三季度增速不足3% 远低于2023年62.7%的增速[6] - 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7.3%(19.1亿元/40.4亿元) 较2023年同期50.1%(20.0亿元/39.1亿元)有所下降[7] 运营指标与风险 - 用户复购率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74.1%降至2024年同期的70.7% 用户黏性明显下降[8] - 业务高度依赖有限的上游车源方 2022年某大型保险公司已减少事故车供应并建立自营拍卖平台[8] - 公司缺乏核心壁垒 作为中介平台不掌握资金和车源 存在被上游替代的风险[12][14] 行业前景与挑战 - 中国事故车拍卖量从2019年20.6万辆增长至2023年34.5万辆 预计2028年达86.7万辆[11] - 事故车属于小众市场 消费者接受度低且行业监管不完善 制约市场扩张[9] - 新能源汽车事故车占比提升 但公司评估系统基于燃油车数据 缺乏新能源车电池价值评估经验[15] 融资与估值 - 公司完成5轮融资 C2轮后投后估值达31.7亿元[12] - 按2024年前三季度年化净利润计算 市盈率近1700倍[12] - 当前业务模式前景受限 高估值可能难以获得投资者认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