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

搜索文档
营收净利双降 科蓝软件急寻第二曲线
中国经营报· 2025-05-10 03:14
本报记者 蒋牧云 李晖 上海 北京报道 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趋于成熟带来的IT投入放缓,已经反映在市场机构的业绩上。 近日,银行IT服务商科蓝软件(300663.SZ)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 8.43亿元,同比下降27.95%;归属净利润为-5.3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34.66%。对于公司净利润下滑的 原因,财报指出,是受到业务调整、研发成本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根据财报,科蓝软件2022年、2023年、2024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56亿元、1.49亿元、2.1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3.25%、12.74%、25.41%。毛利率方面,分产品来看,科蓝软件的电子渠道中 台、互联网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9.13%、10.84%、2.29%,分别较上一年同期下滑 了16.48%、18.65%、20.43%。 除此之外,科蓝软件还表示,2024年公司秉持谨慎性原则,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前提下又进一步从 严处理,加大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基于谨慎性原则,加大了应收账款信 用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并全额计提了被投资企业深圳宁泽的商誉减 ...
数字金融基本内涵与未来发展|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9 18:40
数字金融定义与背景 - 数字金融是以现代数字科技为重要支撑,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科技与数据双轮驱动推动金融组织变革的动态演进过程[1]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认数字金融为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力量,强调其推动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3] - 数字金融的发展目标是适应数字经济需求,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3] 金融科技的技术演进 - 金融科技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银行业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2016年被定义为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的业务模式[5] - 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些技术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原动力[5] - 20世纪60年代起金融行业开始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等领域,并开发出ATM、银行卡等新型业务[5][6] 金融基础设施创新 - 1970年CHIPS系统实现美元支付电子化清算,1973年SWIFT成立提供国际支付标准化服务[6] - 1984年英国央行创建"自动清算支付系统",至今仍为全球提供英镑和欧元清算服务[6] - 20世纪80年代金融工程推动衍生工具发展,90年代互联网普及为互联网金融奠定技术基础[6][7] 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 - Web2.0和移动互联网兴起催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技术和市场空间[7] - 互联网银行(如网商银行)实现信贷业务线上化,网络借贷平台(如Lending Club)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途径[7] - 移动支付打破银行垄断,变革了电子商务和日常支付模式[7] 数字技术对金融的深度改造 - 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如大数据辅助信用评估、人工智能优化风险管理[8] - 分布式账本技术和Web3.0推动数字货币、DeFi和NFT发展,重构数字社会金融生态[8] 数据要素与业务形态 - 数据应用和治理定义了数字金融的业务形态,数据成为"数智经济"时代关键生产要素[9][10] - 数据要素价值取决于内部治理、行业共治及监管协调水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