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视网膜
icon
搜索文档
谭治平:打破西方垄断,“中国耳蜗”杭州造
杭州日报· 2025-06-20 10:44
公司发展 - 城西科创大走廊每个工作日新增80家企业,公司是其中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 公司专注于神经电子类医疗器械研发,成功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垄断[2] - 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耳蜗在2011年8月19日获得国家药监局器械证书,成为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市场规模化销售的人工耳蜗企业[7] - 公司人工耳蜗已销往30多个国家及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三(国产品牌中全球第一)[10] - 公司产品从一代"晨星"发展到四代"清听",第八代全植入式人工耳蜗已进入麦克风调试阶段[8] 技术突破 - 公司技术负责人成功设计出只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粗细的电极丝,24根引线与针脚可靠相连[2] - 公司研发的世界首创马鞍形电极打破西方技术垄断[2] - 人工耳蜗刺激器焊接后的水汽泄漏标准比国际标准严格50倍[4] - 公司自主研发的24导人工耳蜗电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6] - 耳蜗电极触点直径从0.72毫米精细至0.35毫米[7] - 公司拥有59件授权专利,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8件、国际发明专利1件[9]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人工耳蜗最初定价7.8万元,是进口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10] - 产品纳入全国部分省市集采后,在浙江个人仅需支付1.85万元[10] - 公司每年能为中国老百姓节省数十亿元[10] - 公司已帮助2万多名听障患者回到有声世界[10] 研发与创新 - 公司不断开拓国内材料供应链,人工耳蜗国产化原材料程度近90%[11] - 公司与浙大材料系合作突破液态硅胶"卡脖子"问题[11] - 公司培养出39名技术骨干,工作室获"杭州市模具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9] 行业影响 - 中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患者最多的国家,听障人群高达2780万人[6] - 国内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612万人,人工耳蜗干预率不到1%[6] - 公司产品迫使进口品牌大幅下调价格[10]
又是稀土!中国技术让失明动物重获光明 还赋予其“超级视力”
金投网· 2025-06-11 16:59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超60%的稀土矿产量,并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控制权 [1] - 碲是铜精炼的副产品,与铂一样稀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碲生产国 [1] - 碲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无需辅助设备即可将可见光和红外辐射转化为电能 [1] 碲基人工视网膜技术突破 - 研究人员利用碲矿物制造纳米线植入物,用于生物相容性装置,恢复了基因失明小鼠和猴子的视力 [1] - 该技术使动物能够看到"不可见"的光,即红外光 [1] - 科学家利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150纳米的碲纳米线,形成碲纳米线网络(TeNWN)用作视网膜纳米支架 [2] 技术验证与效果 - 植入装置恢复了失明小鼠的瞳孔反射,并刺激了视觉皮层的神经活动 [2] - 植入TeNWN的小鼠手术后第二天开始恢复正常视力,并能精确定位近红外光源 [2] - 植入的失明小鼠在模式识别方面表现优于正常小鼠,接近正常小鼠的表现 [2] - 盲鼠对近红外光的正确响应率高于正常和未接受治疗的盲鼠 [2] - 在盲猴和视力正常的恒河猴体内验证了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增强了恒河猴对近红外光的敏感度 [2]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方法为开发新一代设备提供了潜力,这些设备能够将光转化为神经刺激信号 [3] - 该技术有望帮助许多盲人恢复有限但有用的视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