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耳蜗
icon
搜索文档
8月1日投资早报|中国石化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9.5%—43.7%,正丹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120.35%,今日一只新股申购
搜狐财经· 2025-08-01 08:37
【隔夜行情】 •周四(2025年7月31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A股三大指数均跌超1%。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 1.18%,深证成指跌1.73%,创业板指跌1.66%;北证50跌1.16%。沪深两市成交额约19360.35亿元,较 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917.56亿元。 •周四(2025年7月31日),港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杀跌,恒指一度失守两万三大关,截止收盘,恒生指 数跌0.57%或131.8点,报23157.97点,全日成交额为1452.45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0.86%,报8359.26 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报5134.11点。 •周四(当地时间2025年7月31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盘中均创下历史新 高,但随后回落。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跌0.74%,报44,130.98点;标普500指数跌0.37%,报6,339.39 点;纳斯达克指数跌0.03%,报21,122.45点。 【今日新股】 今日1只新股申购,无新股上市。 【国常会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7月31日,据央视新闻报 道,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 ...
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双轮驱动,这家公司脑机技术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三大核心应用场景!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7-31 18:28
国家医保局新政支持医疗创新 -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新增100多项与医疗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 [1] - 神经系统类设立"脑机接口置入费""脑机接口适配费"等项目 促进技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 [1] - 耳鼻喉类设立"人工耳蜗植入费""发音装置安装费"等项目 帮助患者恢复听力和语言能力 [1] - 放射治疗类设立"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项目 推动高端医疗设备临床转化 [1]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前景 - 2023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方案 支持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 - 北京上海等地发布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 [2] - 国家医保局设立侵入式/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收费项目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2]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10年内有约100亿美元增量空间 中国正加速追赶 [2] - 中国脑机接口综合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级别 [2]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国内外临床试验密集推进 验证技术路径可行性并优化核心性能指标 [3] - 技术瓶颈持续突破(电极材料/植入方式/信号处理算法) 缩短产品化周期 [3] - 技术突破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向医疗康复/消费电子等场景商业化渗透 [3] - 投资周期分为设备&医疗场景落地-消费场景落地-下游应用拓展三个阶段 [3] 脑机接口投资机会 - 设备&医疗场景阶段关注布局脑机接口业务的公司及产业链公司 [4] - 消费级场景阶段关注非侵入式BCI领域具备产品定义能力和场景落地路径的提供商 [4] - 下游应用拓展阶段关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精神健康等领域的先行者 [4] - 技术成熟后将提升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代理设备的发展空间 [4]
焦点访谈 | 医保改革提质扩面 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
央视网· 2025-07-27 21:54
医保集采成效 - 人工耳蜗通过集采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达75% [3] - 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3家外资和2家内资企业全部中选 [3] - 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5批高值耗材集采覆盖心内科等7大类产品 [5] - 第11批集采启动,优化规则包括允许医药机构自主报量、调整价差计算锚点、强化质量监管等 [7]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 - "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 [11] - 医保基金对创新药支出2024年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40% [11] - 创新药舒沃替尼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患者月治疗费从36000元大幅降低 [9] - 医保谈判针对专利期内创新药,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于2025年1月1日实施 [9][11] 跨省就医便利化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537万增至2024年2.38亿,增长44倍 [13] - 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90%,减少群众垫付超5500亿元 [13] - 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10种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11] - 医保码全国超12.36亿人开通使用,实现就医买药扫码结算 [13] 医保覆盖与支出 -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 [15] - 2021-2024年累计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2024年是2020年1.6倍 [15] - "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15]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7 21:47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作为国际品牌"破圈"、连通政府及产业链的综合平台,吸引新老展商更替与品牌更新[1] - 壳子特玩首次参展,将展示前沿设计与环保理念产品,设置个性化定制工坊[3] - 索尼重新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增至300平方米,整合多业务板块打造沉浸式体验[4][5] 品牌战略与市场布局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3] - 索诺瓦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计划引入新产品及产线推进本土化[6] - 立邦去年进博会达成千万级签约,船舶涂料已商用,今年将展示系统性场景解决方案[6][7] 本土化与产能扩张 - 瑞士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预计年收入14亿元[11] - 攀时中国半导体业务三位数增长,三期工厂试生产,50%产线用于新产品[12] - 瓦锡兰齐耀上海工厂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至2028年,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12] 行业趋势与技术融合 - 索诺瓦将展示全球首创AI助听器,立邦涂料应用于无人机降温减震技术[6][7] - 索尼整合动画、影视、音乐等IP与技术,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体验[5] - 地中海邮轮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航线,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7]
集采反内卷!医保新周期,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
思宇MedTech· 2025-07-25 12:47
医保改革与医疗器械行业 - 国家医保局发布"十四五"期间医保改革成效与"十五五"筹备重点 为医药器械产业链提供明确信号与方向指引 [1] - 集采机制变革倒逼质量跃迁 新版规则要求生产线两年内不得存在GMP违规 中选企业需接受"双全覆盖"检查 [3] - 高值耗材集采引入临床推荐、品牌权重、质量审查等新机制 "去唯低价化"趋势加速复制 [3] 信用评价制度 - 国家医保局建立价格与招采"双维度"信用评价制度 形成"失信惩戒+限购限采"闭环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评定失信医药企业735家 部分企业被限制挂网与集采资格 [4] - 器械企业陆续被纳入地方医保信用评价系统 市场准入逻辑重塑 [4] 器械定价机制 - 医保局完成8批次药品价格核查 涉及566家企业、726个品规 [5] - 器械领域推行报量机制 医疗机构可报具体品牌引导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6] - 中选评估不再唯低价是举 最低价需自证合理 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6] - 多地设立"异常高价耗材台账" 超声、IVD、眼科、骨科产品为重点品类 [7] 医保支付模式改革 - 全国医保"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覆盖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达2.98万亿元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约5% [9] - 医保支付改革成为"技术遴选"加速器 创新技术的医保接轨路径正在加速形成 [10] 即时结算与回款机制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统筹区 48.5万家定点机构 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11] - "医保与集采中选企业直接结算"机制推进 药企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未来可能延伸至器械领域 [11] 欺诈骗保与智能监管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查定点机构33.5万家 追回基金161.3亿元 飞行检查覆盖21省47市 [12] - 器械企业售后合规、流向透明、数据闭环能力成为监管考察点 [13] -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2025年追回基金3.3亿元 两批智能监管知识点覆盖所有统筹区 [1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国家医保局加速医疗服务项目改革 发布100多个聚焦科技前沿与临床急需的项目 [18] - 脑机接口单独设立项目编码 人工耳蜗、人工喉纳入新设项目 [22] - 新技术立项兼顾"医保可支付性" 强化价格可比与医保联动 [22] 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方向 - 质量驱动:从GMP到临床真实表现 [23] - 合规优先:信用评价成为政策门槛 [23] - 支付进阶:从集采中标走向医保定价 [23] - 数据闭环:产品使用、经济性、疗效全面进入监管视野 [23] - 价值认知:临床急需、技术稀缺、成本可控是未来入局敲门砖 [23]
全球首个!基因治疗先天性耳聋效果首次被证实优于人工耳蜗
第一财经· 2025-07-24 15:58
人工耳蜗与基因治疗对比 - 人工耳蜗是临床上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金标准疗法和唯一选择,但难以完全恢复自然听觉,对音乐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感知改善有限 [1][3] - 基因治疗在噪声言语和音乐感知中表现优于人工耳蜗,是全球首个基因治疗与人工耳蜗的队列研究 [1][4] - 基因治疗后患儿的听力恢复稳定,在噪声言语识别、音乐音准率及听觉皮层处理能力、生活质量等维度超越人工耳蜗疗法 [4] 先天性耳聋现状 - 全球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约2600万先天性耳聋患者,每1000名新生儿中约有2-3名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 [3] - 约60%的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已知的耳聋基因超过200个 [3] - 目前针对先天性耳聋无任何临床治疗药物,人工耳蜗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主要治疗手段 [3]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研究共纳入72名患儿,包括11名接受基因治疗的儿童和61名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 [4] - 研究从多个维度进行长达一年的随访评估,包括听力阈值、听觉言语问卷、言语测试等 [4] - 2022年舒易来团队完成全球首例耳聋患者的基因治疗药物体内给药 [4] - 基因药物未来有望走向临床应用,为耳聋治疗提供方式转变 [4]
国家医保局:推动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
人民网· 2025-07-24 14:21
医疗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已出台30批立项指南,覆盖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等领域,未来还将继续发布新指南 [1] - 通过立项指南实现医院收费项目一致性和收费水平可比性,突出"三个聚焦"方向 [1] 科技创新领域 - 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更丰富专业医疗服务 [1] - 神经系统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脑机接口项目,湖北、浙江等地已率先落地 [1] - 耳鼻喉类立项指南设立人工耳蜗、人工喉等项目,鼓励为听力障碍、发音障碍患者提供服务 [1] 优质服务领域 - 新设"床旁超声"价格项目,更好保障老年人看病就医 [2] - 新设"早产儿护理"价格项目,鼓励为儿童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2] - 统一规范辅助生殖类价格项目,新增"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项目,提升生育医疗服务 [2] 行业规范领域 - 在不改变美容整形市场定价前提下,规范项目名称和收费,构建更有序的医美市场环境 [2] - 通过项目规范改变医美行业名称繁多、收费混乱现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医保局支持医疗服务供给侧创新发展,畅通新技术、新服务价格项目立项绿色通道 [2] - 推动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并获得合理收益 [2] - 赋能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2]
(经济观察)开放潮涌海南自贸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8:23
海南自贸港政策吸引力 - 海南自贸港拥有59国人员免签入境、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等开放政策 吸引中外企业家关注 [1] - 俄语国家客商可免签入境开展经贸活动 零关税和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具有吸引力 [1] - 截至2023年6月底 海南实有外资企业10604户 同比增长15.64% 投资国家(地区)从2018年43个增至176个 [3] - 2023年上半年海南入出境外国人同比增长48% 85国公民可持普通护照免签入境 [3] 重点产业发展 - 旅游业和教育行业成为俄罗斯客商计划投资重点领域 [1] - 乐城先行区实施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 加速国际优质药械进入中国市场 [3] - 瑞士索诺瓦集团在乐城设立子公司 首发人工耳蜗产品 利用"特许准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 [4] - 海南邓白氏数据科技获增值电信业务试点批复 已收录展示中国境内超2.1万家企业档案信息 [6][7] 制度创新与开放措施 - 2018年以来海南实施"六自由一有序"开放措施 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3] - 2019年至今推出20批16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在金融、教育等20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 [6] - 铁路动车组跨境租赁、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试点项目相继落地 [3] - 计划对标CPTPP等国际规则 形成高度开放的市场准入体系 重点面向东盟、中东区域实行单边开放 [7]
JAMA Neurology:舒易来团队发现,基因治疗对先天性耳聋患者自然听力的恢复,优于人工耳蜗
生物世界· 2025-07-22 15:02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听力损失 为全球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WHO) 数据显示,全球 20% 的人受不同程度 听力损失的影响,全球 5% 的人患有致残性 (中度以上) 的听力损失,约有 2600 万先天性耳聋患者。 每 1000 名新生儿中约有 2 - 3 名患有先天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不仅仅意味着失聪,更常伴随着言语障碍, "十聋九哑"成为了残酷的现实, 严重损害 儿童言 语及认知功能 等 形成 和发展。约 60% 的先天性耳聋 与 遗传因素 有关,已知的耳聋基因超过 200 个, 以往无任何临床治疗药物。 近半个世纪以来, 人工耳蜗植入 都是临床上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金标准疗法和唯一选择,但其难以 完全恢复自然听觉,对音乐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感知的改善有限,并且外在设备和长期的设备维护也使得 人工耳蜗的接受度很低。近年来,先天性耳聋 基因治疗 作为一种全新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有望恢复 自然听力,引起了领域内的高度关注。 然而,基因治疗后多个维度的感知情况究竟如何?与传统的人工耳蜗植入相比有何优势、劣势?还有待验 证。 2025 年 7 月 21 日,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 ...
脑机接口系列研究之产业专家视角: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进展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行业 - **公司**:Neuralink公司、博瑞康、品驰等 [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脑机接口技术基础与原理 - 基础是神经解码和神经调控,大脑通过接收和发送信息实现各种功能,异常或损伤会引发疾病 [2] - 从大脑获取信息可控制外部设备帮助患者恢复功能,还能调节神经功能,技术发展需多学科合作和产学研医融合 [3] 技术发展现状 - 随着相关技术发展,简单任务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还在探索精细运动控制和神经信号翻译 [5] - 中国在汉语语音解码取得进展,成功解码汉语语音并针对多声调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 [7][8] 神经解码与脑电信号 - 神经解码需记录神经元活动,脑电信号因高时间分辨率常用于动态解码 [6] - 脑电信号有便捷、动态等优势,可通过不同方法获取,不同电极记录信息尺度不同,需按需选择 [9] - 可通过时频域解析脑电信号挖掘特征,用于动态解码和深度学习挖掘隐含目标 [10][11] 传统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 传统脑机接口核心是读取、加工和解码神经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特征,已在科研实现 [12] - 神经调控扩展传统脑机接口应用,包括多种刺激方法和神经反馈,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13][14] - 人工耳蜗通过刺激毛细胞产生电活动帮助听觉障碍患者恢复听力 [15] - 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取得进展,探索新疾病领域,方法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16][17] - 神经反馈可主动调节大脑活动实现行为控制,帮助理解和优化大脑功能 [19] 闭环交互与临床应用 - 实现解码与调控闭环交互可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优化脑机接口控制效果 [20] - 脑机接口在临床应用取得进展,未来注重多靶点、多参数调节,结合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广泛 [21][22] 发展需求与战略布局 -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需微电子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跨学科合作和产学研医融通发展 [23] - 中国“脑计划”战略布局推动脑机接口领域发展,加大投入,有望提升神经疾病治疗和人机界面 [24] 发展趋势与产品前景 - 脑机接口在简单运动功能康复有进展,但高级功能走向临床需时间,核心技术开发有望推动发展 [24][25] - 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质量高适合严重患者,非侵入式产品在军用、民用领域有潜力,两类产品将共同发展 [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脑机接口应用需患者植入后长时间康复训练以适应设备和重建大脑与肢体连接 [24] - 消费级助眠产品有一定效果但因人而异,用户应理性期待 [26] - 中国新技术研发后落地难,需产业、科研和临床三方合作,产品进入临床需政策支持和融资能力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