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造太阳(EAST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霸主即将易主,中国人造太阳获关键突破,能否研发无限能源?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核聚变(“人造太阳”)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彻底改写了全球能源科技竞争格局,将聚变商业化时间表提前了10年 [3][4] - 中国通过“阶段跨越+装置升级+技术自主”的立体化突破策略,在关键装置、核心部件及材料上实现全面领先,并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体系 [6][8][9] - 核聚变商业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从根本上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为新能源汽车、深空探测等领域提供动力,中国正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推动者 [12][13][15] 中国聚变技术突破与成就 - EAST装置在2025年初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持续燃烧1066秒,远超美国、日本同类装置的运行时长 [4][6]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里程碑,并创造能量约束时间延长至520秒等三项世界纪录 [6] - 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实现技术突破,其1592秒超强脉冲及500kW速调管等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6] - 采用磁约束与激光惯性约束“双轨并行”的发展策略,合肥BEST紧凑型聚变堆预计于2027年建成,有望率先达成能量净增益 [6][8] 技术路线与研发体系 - 遵循“实验反应堆—示范反应堆—商业反应堆”的结构化发展路线,降低技术风险并为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9][10] - 针对等离子体稳定约束、材料抗辐照、氚燃料自给等核心难题,组建专项团队进行集中攻关 [8] - 构建起液态金属与氦冷技术研究体系,并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与全国聚变产业联盟,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 [8][9] 材料与工程应用突破 - 采用自主研发的钨铜合金作为第一壁材料,可承受每平方米千万瓦级热负荷,使用寿命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3倍 [8] - 为反应堆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展现了在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成果 [8] 全球合作与影响 - 中国是ITER项目的重要成员,其贡献的技术方案与实验数据将全球聚变商业化时间表至少提前10年 [3][4] - 主动推动双边与多边技术交流,分享EAST、“中国环流三号”的实验数据,并参与国际聚变标准制定 [12] - 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提升了中国的技术话语权,也为全球聚变事业注入了协同发展的动力 [12] 未来能源图景与应用 - 核聚变商业化将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源上缓解气候变暖并改善环境污染 [12] - 充足的能源供给将为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深空探测等领域提供动力支撑,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变革 [13] - 未来聚变电站可能与光伏、风电协同构建“零碳能源网络”,小型聚变装置可为偏远地区或海岛供电,甚至为星际航行提供持久动力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