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到安徽去 做合伙人!——上市公司优强企业安徽行
上海证券报· 2025-11-08 06:43
活动背景与政府支持 - 上海证券报社组织近百位上市公司、优强企业及金融机构高管赴安徽开展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第四次“走进安徽”系列考察活动 [1] -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座谈时指出,安徽正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安徽省政府希望推动更多上市公司、优强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常态化走进安徽,共享安徽高质量发展机遇,并承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 企业投资与合作意向 - 奥来德董事长提出在合肥落地研发与制造板块的设想,以真正与本地合作伙伴实现“零距离”,该设想在现场得到积极反馈 [4] - 美埃科技中国区首席运营官表示正积极考察安徽投资环境,计划在当地寻找潜在客户与优质供应链资源,拓展工业过滤市场 [5] -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看好安徽文旅市场潜力,希望将公司在数字化展陈与文旅项目运营方面的经验深度融入安徽发展 [5] - 松应科技董事长希望将公司在工业物理仿真与人工智能平台领域的技术能力,与安徽当地的制造业基础相结合 [6] - 苏商集团董事、CEO表示公司将积极回归长三角市场,并将安徽作为重点投资区域,推动集团资源、智慧、资本等要素向安徽集聚 [9] 产业生态与具体合作方案 - 胜科纳米董事长提出三方面合作愿景:引入芯片检测与分析服务、在合肥布局无人机芯片物流体系以压缩送检时效、联合高校培养半导体领域高端技术人才 [6][7] -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建议以安庆机场为平台,优化航线布局构建琼皖“空中快线”,并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探索“安徽研发制造+海南系统集成+全球应用推广”的模式 [8][9] - 天风证券总裁希望作为投资机构在安徽寻找优质标的提供上市并购等服务,并运用自有资金长期持有具备成长价值的企业 [10] 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议 - 起帆电缆副董事长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中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与留用机制,并加快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进度 [10] - 苏商集团董事、CEO提出三点期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强化对民企的政策与金融支持、持续优化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环境 [9]
英伟达(NVDA.US)股价触及历史新高 CEO黄仁勋驳斥AI泡沫担忧
智通财经· 2025-10-29 06:21
公司业务与订单 - 公司为美国能源部建造七台新超级计算机 其中最大规模项目与甲骨文合作 搭载10万颗Blackwell芯片 [1][2] - 公司披露未来五个季度Blackwell与Rubin系列芯片订单储备规模已达5000亿美元 [1] - 公司公布对诺基亚投资10亿美元取得2.9%股权 并推出Arc产品线切入6G基站侧AI能效提升 [2] 行业趋势与市场地位 - 首席执行官表示AI产业已进入客户愿意为模型支付真实现金的拐点 昂贵算力基础设施的商业回报已出现 形成正向循环 [1] - 公司与优步 Palantir及CrowdStrike等企业在AI产品化上的合作落地 标志AI已从科研验证转向大规模商业部署 [1] - 公司发布可连接量子计算机与AI芯片的新型网络系统 意味着传统计算与AI算力的融合进入新阶段 [1] 市场表现与战略拓展 - 公司股价周二收涨近5% 首次突破200美元 盘中触及203.15美元的历史新高 [2] - 分析师认为公司发布显示其正将影响力延伸至数据中心之外的新市场 尽管规模尚不及超大规模云厂商的资本开支 但有望形成未来增量 [2] - 首席执行官特别感谢特朗普政府对能源与先进制造国家力量背书的政策方向 称其改变了游戏规则 [2]
剑指核聚变与攻克癌症!美政府将与AMD联手
财联社· 2025-10-28 09:59
合作协议概述 - 美国能源部与AMD达成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旨在联手打造两台超级计算机[1] - 合作协议的目标是攻克核能、癌症治疗及国家安全等重大科学难题[1] 超级计算机Lux - 首台名为Lux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建成并投入运行[3] - Lux系统由AMD、慧与科技、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联合开发[3] - Lux基于AMD的MI355X人工智能芯片打造,设计中还包含AMD制造的CPU和网络芯片[3] - Lux的人工智能运算能力预计将达到现有超级计算机的三倍[4] - AMD首席执行官评价Lux的部署速度是同级别计算机中最快的[3] 超级计算机Discovery - 第二台更先进的计算机名为Discovery,预计2028年交付并于2029年投入运行[5] - Discovery将基于AMD专为高性能计算调优的MI430系列人工智能芯片打造[5] - MI430是MI400系列的特殊变体,融合了传统超级计算机芯片特性与人工智能应用功能[6] - 该系统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慧与科技和AMD共同设计[5] 应用领域与预期影响 - 超级计算机将极大加速核能与聚变能源技术、国防与国家安全技术以及药物研发领域的进步[1] - 预计借助这些人工智能系统的计算能力,未来两三年内将实现聚变能源的实用化路径[1] - 超级计算机将助力管理美国核武库,并通过模拟分子层面的癌症治疗方案加速药物研发[1] - 美国能源部长期待未来五到八年内,将多数癌症转化为可控疾病[2] 合作模式与战略意义 - 美国能源部负责部署超级计算机,合作企业提供设备及资本支出,双方共享计算能力[6] - 这两台基于AMD芯片的超级计算机旨在成为全美范围内能源部实验室与私营企业合作的首批典范[6]
美能源部携手AMD(AMD.US)打造两台AI超级计算机 加速核能、癌症药物等科学突破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00:03
合作协议概述 - 美国能源部与超微半导体达成总额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将联手打造两台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计算机 [1] - 合作协议旨在攻克从核能、癌症治疗到国家安全在内的大型科学难题 [1] - 能源部长与超微半导体首席执行官向媒体证实了该消息 [1] 超级计算机“Lux”详情 - 首台超算名为“Lux”,预计六个月内建成上线 [1] - “Lux”系统由超微半导体最新MI355X AI加速卡构建,同时配合超微半导体CPU与网络芯片 [1] - 该系统由超微半导体、慧与科技、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以及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共同设计开发 [1] - 超微半导体首席执行官称“Lux”是她见过的同规模最快部署案例,体现了为美国AI战略带来的速度与敏捷性 [1]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称“Lux”的AI能力将是现有超算的三倍 [1] 超级计算机“Discovery”详情 - 第二台超算“Discovery”性能更强,将使用针对高性能计算优化的超微半导体MI430 AI芯片 [2] - “Discovery”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慧与科技与超微半导体共同设计,目标于2028年交付、2029年投入运营 [2] - 超微半导体MI430是MI400系列特别版本,整合传统超算芯片特性与AI算力能力 [2]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表示“Discovery”将实现巨大算力跃升,但规模仍难以预估 [2] 合作模式与未来展望 - 新机群将由能源部托管,企业负责提供设备与资本开支,双方共享算力资源 [2] - 这两台基于超微半导体芯片的系统是美方推动公私协作模式的起点,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与私营企业及全国多家能源部实验室的类似项目落地 [2] 应用领域与目标 - 能源部长表示,新超算系统将为核能与聚变能源、国防与国家安全技术以及药物开发注入强劲动力 [1] - 全球科学界正试图复制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借助AI超算推动实验模拟,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找到聚变能源可行路径 [1] - 超算将用于管理美国核武军备体系,并在癌症药物研发中利用分子级模拟大幅提速,目标在未来五至八年间把许多现为“死亡判决”的癌症转变为可长期管理的疾病 [1] 市场反应 - 截至发稿,超微半导体股价涨0.54%,慧与科技股价涨1.89%,甲骨文股价逆市跌0.13% [3]
国光电气亮相国际聚变能大会
中证网· 2025-10-22 19:57
公司战略与活动 - 公司作为承办方在国际聚变能大会氚技术研讨会上全面展示其在聚变能源领域从关键技术攻坚到产业化推进的战略布局 [1] - 公司董事长表示在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及产业智慧汇聚下,有信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并提升研发与生产效率 [1] 公司技术积累与核心能力 - 公司拥有超过六十年的微波器件研发与制造经验 [1] - 在电真空器件方面突破了宽频带、大功率、小型化、高效率行波管的设计与制造壁垒,并掌握了磁控管、开关管等核心工艺,实现相关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 [1] 公司产品与成果展示 - 公司首次展出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模型 [1] - 公司集中呈现了一系列最新关键成果,包括阀门、循环泵、氦气风机、偏滤器、热氦检漏设备等核心产品,展现了在聚变装置工程化与关键子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的技术实力 [1]
能源霸主即将易主,中国人造太阳获关键突破,能否研发无限能源?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核聚变(“人造太阳”)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彻底改写了全球能源科技竞争格局,将聚变商业化时间表提前了10年 [3][4] - 中国通过“阶段跨越+装置升级+技术自主”的立体化突破策略,在关键装置、核心部件及材料上实现全面领先,并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体系 [6][8][9] - 核聚变商业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从根本上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为新能源汽车、深空探测等领域提供动力,中国正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推动者 [12][13][15] 中国聚变技术突破与成就 - EAST装置在2025年初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持续燃烧1066秒,远超美国、日本同类装置的运行时长 [4][6]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里程碑,并创造能量约束时间延长至520秒等三项世界纪录 [6] - 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实现技术突破,其1592秒超强脉冲及500kW速调管等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6] - 采用磁约束与激光惯性约束“双轨并行”的发展策略,合肥BEST紧凑型聚变堆预计于2027年建成,有望率先达成能量净增益 [6][8] 技术路线与研发体系 - 遵循“实验反应堆—示范反应堆—商业反应堆”的结构化发展路线,降低技术风险并为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9][10] - 针对等离子体稳定约束、材料抗辐照、氚燃料自给等核心难题,组建专项团队进行集中攻关 [8] - 构建起液态金属与氦冷技术研究体系,并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与全国聚变产业联盟,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 [8][9] 材料与工程应用突破 - 采用自主研发的钨铜合金作为第一壁材料,可承受每平方米千万瓦级热负荷,使用寿命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3倍 [8] - 为反应堆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展现了在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成果 [8] 全球合作与影响 - 中国是ITER项目的重要成员,其贡献的技术方案与实验数据将全球聚变商业化时间表至少提前10年 [3][4] - 主动推动双边与多边技术交流,分享EAST、“中国环流三号”的实验数据,并参与国际聚变标准制定 [12] - 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提升了中国的技术话语权,也为全球聚变事业注入了协同发展的动力 [12] 未来能源图景与应用 - 核聚变商业化将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源上缓解气候变暖并改善环境污染 [12] - 充足的能源供给将为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深空探测等领域提供动力支撑,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变革 [13] - 未来聚变电站可能与光伏、风电协同构建“零碳能源网络”,小型聚变装置可为偏远地区或海岛供电,甚至为星际航行提供持久动力 [13][15]
Hassabis官宣用AI点燃「人造太阳」,无限能源时代加速到来
36氪· 2025-10-17 20:59
合作概述 - Google DeepMind与全球商业聚变能源领军企业CFS展开合作,共同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核聚变能源开发 [1][3] - 合作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进入核聚变科研核心阶段,旨在推动人类迈向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能源时代 [1] - 此次合作建立在公司此前与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成功控制托卡马克磁体的突破性研究基础之上 [6] 合作目标与技术应用 - 合作核心目标是利用人工智能加速CFS旗舰项目SPARC装置的研发,助力其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净聚变能量输出的磁约束聚变装置 [5] - 公司开发的TORAX等离子体模拟器是此次合作的关键工具,该开源模拟器使用JAX编写,可在CPU与GPU上灵活运行,并能无缝集成人工智能驱动模型 [6][7] - TORAX能够帮助CFS团队在SPARC启动前运行数百万次虚拟实验,以测试并优化运行方案,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6][7] 人工智能的具体作用 - 通过将TORAX与强化学习等优化方法结合,人工智能代理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探索海量运行场景,快速识别最高效、最稳健的能量生成方案 [9][10] - 双方共同研究训练人工智能智能体成为专业“驾驶员”,以探索实时控制等离子体的新方法,使其在安全运行范围内承受极端高温并实现能量产出最大化 [6][9] - 人工智能正在被用于探索动态调控等离子体以高效分配热负载的策略,未来有望学会比手动设计更复杂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特别是在需要平衡多重约束与目标的情况下 [11][12] 合作意义与展望 - 此次合作象征着人工智能首次深度介入人类最复杂的能源工程之一,预示着科研范式的根本转变 [12] - 当深度学习的计算能力与聚变科学相遇,科研与创新的速度将被重新定义 [12] - 除了科研合作,公司还对CFS进行了投资,以支持其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上的突破,并推动聚变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12]
中泰证券:冷却塔行业多场景共振 数据中心场景打开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10-17 10:01
行业概述与市场规模 - 冷却塔是能源与工业系统的关键散热设施,广泛应用于火电、石化、冶金、核电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确保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1] - 全球冷却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4年规模约42.7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7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9% [1] - 产业链结构完善,上游涵盖机电设备、钢铁材料等,中游为冷却塔制造商,下游需求遍布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重工业及民用商业领域 [1] 技术路线演进 - 技术路线以湿式冷却塔为主,其效率最高但水耗大 [2] - 干式冷却塔节水但效率不足,干湿结合塔在效率和节水之间平衡,耗水量仅为传统湿式的20%左右,未来渗透率将提升 [2] 传统应用场景需求 - 火电、石化、冶金与核电提供稳定需求,2024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达14.44亿千瓦,占比44%,改造与升级推动冷却塔需求 [3] - 石化行业炼油能力达9.56亿吨/年,大型基地需上百台冷却塔,环保压力推动闭式塔应用 [3] - 冶金行业吨钢耗水量高,闭式塔替代湿式塔趋势明显 [3] 数据中心新兴应用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耗占比40%左右,PUE相关政策推动冷却系统向高效、绿色发展 [4] - 2030年部署在企业内的边缘计算节点将接近1000万个,散热压力持续上升 [1][4] - 液冷方案逐步成为主流,冷却塔是数据中心液冷冷却系统的核心设施,驱动PUE下降 [4] -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塔市场2024年为34.7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67.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9% [4] 核电与核聚变应用 - 核电建设向内陆拓展,推动冷却塔向节水、低噪、生态友好方向升级 [5] - 核聚变具有燃料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单次反应释放能量为化学反应百万至千万倍 [5] - 国内核聚变产业化加速,BEST总装预计2027年建成演示聚变能发电,CFEDR目标功率大于1000兆瓦,"星火一号"项目预计2030年实现100兆瓦电力并网 [5] - 核聚变能源市场扩张带动冷却塔需求,2024年融资规模达71亿美元,2018-2024年新增公司数量超过此前总和 [5]
岩超聚能获数亿元天使投资,以AI驱动聚变能源未来
36氪· 2025-10-16 11:57
公司融资与战略 - 岩超聚能完成数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岩山科技及岩山投资等机构联合领投[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团队扩充、仿星器原型超导磁体线圈研发、三维线圈产线建设以及商业超导磁体产线搭建[1] - 公司提出“1+N”发展战略,长期目标是通过先进超导仿星器聚变路线实现聚变能商业化,短期目标是将超导磁体等技术进行“降维”应用,在能源、工业、医疗及航天等领域开拓市场[4]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岩超聚能成立于2025年3月,总部位于上海,在合肥与深圳分设研发中心及联合实验室,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聚变能源与超导应用开发[1] - 核心团队由连续创业者、资深聚变科学家及顶尖超导工程师组成,创始人兼CEO郝祥林博士研究方向为仿星器超导磁体技术,具备技术研发与商业管理双重背景[1] - 公司正与北京大学在深圳市共建“聚变与新能源联合实验室”,重点开展仿星器聚变装置物理与工程、AI4S、超导材料以及能源领域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4] 行业趋势与技术路径 - 核聚变能源凭借燃料来源广泛、零碳排放与本质安全等优势,正加速向商业化应用阶段迈进[2] - 在众多技术路线中,仿星器凭借其固有的稳态运行特性,以及AI与大规模计算能力的突破赋能,被认为是实现持续聚变发电最具潜力的路径之一[2] - 公司超导技术可应用于开发功率更强、重量更轻的风力发电设备,提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癌症精准治疗设备提供核心部件,以及为下一代航天推进提供更强引擎[4] 合作与未来发展 - 岩超聚能积极践行开放协同的创新理念,整合顶尖学术智慧与产业资源,与行业同仁共同应对跨学科领域的全球性挑战[4] - 公司与北京大学的联合实验室获得深圳市在研发场地、经费补贴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支持[6] - 公司计划与来自德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知名仿星器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融汇全球前沿科研成果[6]
皖能电力:间接持有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约3.5%的股权。
新浪财经· 2025-10-13 20:24
股权投资 - 公司间接持有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约3.5%的股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