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会员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企查查IPO:募资必要性存疑 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同行 保荐券商“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新浪证券· 2025-10-13 17:30
IPO基本情况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于10月10日获受理,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1]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02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计划募资15亿元[2] - 募资拟用于C端产品研发升级、B端产品研发升级、多维大数据库升级及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四个项目[2] 财务状况与募资必要性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2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理财产品)为15.95亿元,广义货币资金合计高达17.16亿元[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20.89亿元的75%以上[2] - 公司有息负债几乎为0,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均为0[3]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3.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亿元、2.59亿元、3.17亿元、1.72亿元[6] - 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76亿元、3.99亿元、4.25亿元、2.37亿元[6] - 主要负债为预收款项,2025年上半年末为2.59亿元,占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的97.73%[4][5][6] 保荐机构关联交易 - 保荐人中信证券于2023年12月12日与公司签署辅导协议[1][8] - 在此前两个月(2023年10月),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投资认购了公司225万元股本,增资后持股0.62%[10] - 招股书未公布此次增资的价格,报告期内其他增资或股权转让也未披露单价和总价[11] 募投项目细节 - 15亿元总募资中,约40%(6亿元)将用于人员投入[7] - C端产品研发升级项目人员投入3.08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67.25%[7] - B端产品研发升级项目人员投入1.3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75.94%[7] - 多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人员投入1.15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31.31%[7] - 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人员投入0.49亿元[7] 研发投入与同业比较 - 公司主营业务为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约85%收入来自会员类产品[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342.39万元、10786.59万元、11733.91万元、6025.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8.02%、17.45%、16.56%、16.05%[15] - 同期,选取的金山办公、指南针、合合信息三家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4.19%、24.23%、23.63%、23.57%[15][16] - 公司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同行均值,与最具可比性的合合信息相比低约10个百分点,但公司表示与可比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15][17]
企查查A股IPO获受理:净利润超3亿元,隐存个人信息保护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51
IPO申请概况 - 公司IPO申请于10月10日获上交所受理,拟于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1]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5亿元,用于C端/B端产品研发升级、多维数据库升级及人工智能研发项目[1] - 在行业竞争格局中,公司有望成为继启信宝母公司之后第二家登陆A股的商业大数据服务商[1]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董事长陈德强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53%的股份[3] - 陈德强配偶马群担任公司董事,公司管理层其他核心人员之间无其他亲属关系[3][6][7] 用户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2][3] - 付费用户数从2022年的90.62万增长至2024年的104.80万,2025年上半年为54.83万[10][11] - 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从2024年的597.41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24.01元[10] 业务构成与收入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类产品,2024年该业务收入为6.02亿元,占总收入的84.98%[8][9] - C端业务收入占比超七成,2025年上半年C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6.11%[10] - B端业务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0.49%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3.89%[13]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0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89%[14] - 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42%[14] - 公司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从2022年的87.2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74%[15] 研发投入与资产状况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16.05%至18.02%之间[16]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22年末的12.29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20.89亿元[16] - 2022年和2023年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14] 合规与诉讼风险 - 公司近期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处以1万元罚款[17] - 公司涉多起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诉讼,共有151条立案信息[18] - 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面临数据准确性引发的诉讼风险及个人信息保护风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