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汽车钢
icon
搜索文档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人民网· 2025-08-22 09:08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辽宁省河流水质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90%,较2021年改善6.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3] - 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1万余个,辽河水质提升至良好等级 [3] - 科尔沁沙地治理两年完成8年总任务的40%,阻沙带平均宽度由11公里拓宽至31公里 [6]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锦州文旅产业显著增长:旅游综合收入翻倍,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长25%,收入增长近30% [3] - 彰武县发展特色农业:蒿柳养蚕亩产收益超2000元,沙地红薯最高亩产达7500斤 [6] -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30年目标建成171条河段,总流域面积4.77万平方公里 [4][5] 工业绿色转型 - 本钢集团环保投入127亿元,较前五年增长近5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分别下降33%/23%/10.5% [14]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50%,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全国第二,达百亿千瓦时级别 [18] - 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04家,省级697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6个百分点 [18] 标杆企业实践 - 华晨宝马连续7年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里达工厂实现涂装车间10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16] - 本钢低碳汽车钢通过宝马认证,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 [14] - 华晨宝马与中国大唐合作开发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推动全产业链碳减排 [18] 矿区生态修复 - 抚顺西露天矿生态修复面积达1.2万余亩,占矿坑总面积70%以上,转型为地质公园 [9] - 辽宁省绿色矿山占比超75%,废弃矿区焕发新生 [10] - 西露天矿种植40余树种400余万株树木,形成文旅新景观 [9]
百年钢企逐“绿”行(深度观察·绿色转型新看点)
人民网· 2025-05-03 06:00
绿色转型路径 - 公司全面推进"绿钢"生产,通过"电炉+转炉"路径生产的汽车钢可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6类产品已获低碳排放碳足迹核算证书[11][13][14] - 公司探索短流程低碳冶金工艺,2023年底组建攻关团队,首批340吨两炉连浇汽车用钢试验成功,下一步将开发低碳高炉路径和氢基竖炉路径[13][15] - 公司规划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30年突破前沿低碳冶金技术,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目标成为首批碳中和大型钢企[15] 清洁能源布局 - 公司开发辽宁省最大分布式光伏项目,年供绿电1000万千瓦时,减碳9771吨,全部绿电项目实施后自发绿电比例将达4.8%[13][14] - 公司具备100兆瓦分布式光伏建设潜能,北方恒达光伏项目2024年6月并网发电,3个月即达产达效[13][14] - 公司规划71项重点节能项目,"十四五"期间投资超50亿元,包括CCPP机组回收冶炼煤气技术[18] 超低排放改造 - 2021-2025年环保投入约127亿元,较前五年增长近5倍,完成上百项超低排放项目,202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同比降33%、23%、10.5%[16][17] - 建成封闭式"智慧料场"实现全封闭自动化作业,大宗原料筒仓棚封贮存,皮带通廊全封闭配套除尘设施[16] - 清洁运输比例超80%,投运东北首座光储充重卡换电站,换电流程仅需3.5分钟[17][18] 生态修复成果 - 南芬露天铁矿投资3400万元完成132公顷复垦,累计复垦绿化面积达676公顷,采用阶梯种植法在碎石坡种植刺槐[19][21] - 矿区打造3.1公里游览路线获批3A景区,包含矿机公园、文化广场等景点,2024年6月以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20][21] - 厂区绿化覆盖率从不足8%提升至20%(板材)和19%(北营),拆除废旧建筑3.1万平方米,形成"厂在林中"景观[21] 技术赋能减碳 - 公司上线碳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电镀锌等产品碳足迹可视化,未来将实现钢卷下线实时生成碳标签功能[14] -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开发高强度、长寿命材料减少用户端钢材用量,推进全社会层面降碳[14] - 烧结机头配套脱硫脱硝设施,炼钢区域建设三次除尘系统,采用干雾抑尘装置替代传统洒水喷淋[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