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傣族织锦
icon
搜索文档
绿掩吊脚楼  鼓伴水花舞(寻找最美乡村·曼掌村)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文旅融合 - 曼掌村将传统傣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开发竹藤器具、象脚鼓等民族手工艺品 [2] - 村寨保留完整傣族干栏式建筑和传统文化,户户是加工坊,楼楼是展销点 [2] - 泼水节前后是曼掌村最热闹时节,游客参与泼水活动,体验民族服饰和慢生活 [2] 旅游体验 - 游客在曼掌村可享受打水仗乐趣,身着傣装逛街旅拍,在吊脚楼品味咖啡 [2] - 村寨古朴傣家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中,提供独特文化氛围 [2] 经济发展 - 曼掌村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找到富民兴寨路径 [2] - 村寨居住102户人家,有500多年历史,保留完整傣族传统文化 [2]
“用云南的非遗,来讲云南的大象”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云南非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合项目 - 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以"野象北上南归"为主题,展示白族扎染、傣族织锦等50余件非遗作品 [1] - 项目历时两年完成,消防总队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用文化多样性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1] - 展馆以"金木土石布"为媒介,融合民族文化创意与追象护象故事 [1] 项目执行细节 - 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曾执行17个月、1300公里的野生亚洲象群监测任务,留存数TB视频和数万张图片 [1] - 教育宣传处指挥员茹龙俊带队拜访昆明、丽江等地非遗传承人,多数传承人欣然参与并拒收工本费 [1] - 传承人自发牵线搭桥,帮助丰富作品类型 [1] 代表性作品 - 最大展品为6.85米×1.85米的《北游时光》彝绣,由10名绣娘耗时3个月完成 [1] - 其他展品包括大理白族扎染《母爱情深》、掐丝珐琅彩画《吾心安处是故乡》等 [2] - 展馆开放后新增10余件作品,包括钱三毛大师主动送来的"一路向北"石影雕 [2] 项目影响 - 展馆吸引大量游客参观,部分游客从追象转为爱上云南非遗 [2] - 项目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象保护的跨时空结合,文化多样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催化剂 [2] - 云南拥有127项国家级非遗和近700项省级非遗资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