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复合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加“数”前行:新能源蓄势启新局
央广网· 2025-10-28 10:30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 大唐中宁100兆瓦/40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设计效率达70%以上,预计储能年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可满足近10万家庭年用电需求 [1] - 项目具有储能时间长、容量大、单位成本低等优势,储气埋深约150米,实现零碳排放和环境友好 [2] - 项目投运后将以削峰填谷能力缓解弃风弃光问题,并为宁湘直流等跨区域绿电外送通道提供稳定支撑,预计每年创造税收约4500万元 [2] 光伏+治沙项目 - 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总投资超156亿元,一期100万千瓦已全容量并网,二期200万千瓦北区近日投产,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59亿千瓦时 [3] - 项目配套草方格固沙等生态修复措施,植被覆盖率由约0.5%提升至约25%,局部达50%,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的良性循环 [3] - 项目作为宁湘直流的配套电源,光伏板所发绿电仅需约0.0054秒即可输送到湖南,年发电量57.8亿度可满足约480万家庭用电 [3] 零碳算力产业 - 中金数据中卫零碳算力产业基地总投资400亿元,规划安装标准机架82万架,将打造全国最大零碳算力集群以支撑东数西算 [4] - 项目一期投资180亿元,规划建设13栋机房楼,可安装标准机架28万架、IT负荷700MW,一期一阶段4栋机房楼计划年底前交付 [4] - 项目依托宁夏风光资源禀赋,推进零碳算力与清洁能源协同,助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运行 [4] 新能源体系构建 - 宁夏通过压缩空气储能、特高压外送、光伏+治沙及零碳算力等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新能源内消外送和绿电园区建设 [4] - 项目多路径并进、数字化赋能,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1][4]
上海电气风光储一体化研讨会 探索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能源报· 2025-10-20 10:54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能源装备制造的“国家队”,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5] - 为助力国家“2030年风光总装机达36亿千瓦”的战略目标,公司已构建覆盖“风、光、储、氢、网、荷”的全产业链布局 [5] - 公司以“提升产品可靠性、服务专业性”为核心抓手,围绕海陆基地、负荷中心分散式、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6] 业务布局与项目进展 - 在江苏滨海投运全球拖动能力最大的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在广东汕头打造集“风光储用”于一体的零碳园区示范项目 [6] - 携手海南客户开展深远海离网制氢示范,探索海上能源开发新模式 [6] - 在克罗地亚建成东欧最大、运行状态最优的风电场,并通过“技术许可+产业本地化”模式推动中国标准、技术和服务出海 [6] - 在迪拜携手全球伙伴打造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光伏复合项目,创下三项世界之最 [6] - 吉林洮南绿色甲醇项目实现国内首批国际双认证绿色甲醇量产,展现了公司在绿色燃料闭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整体技术方案实力 [6] 行业趋势与应对策略 - 面对新能源行业市场化交易、装机消纳与技术可靠性三大矛盾,企业应坚守“回归本源、可靠性优先”的产品理念,对海上大容量机组保持稳健发展节奏 [9] - 整机企业应努力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能源运营服务商的角色转变,为客户提供涵盖发电、交易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服务 [9] - 公司将充分发挥在火电、风电、输配电等领域的综合优势,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多元融合 [9]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选择需精准避开地缘政治风险,依托国内成熟验证的产品与本地化能力建设 [9] - 通过技术许可、共同投资、前端开发等差异化模式实现高质量出海,公司已在中东等多地形成一揽子合作 [9] - 海外拓展不仅输出产品与产能,更致力于输出解决方案与中国标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杆项目 [9]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风电领域结合深远海、沙戈荒、负荷区域分散式、绿电直连多个场景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10] - 光伏技术聚焦客户应用痛点,在沙戈荒、海光、交通、定制化场景等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10] - 储能技术涵盖长时液流储能与锂电储能,应用场景包括电网调峰、离网制氢、工商业微电网等 [10] - 系统集成结合江苏滨海零碳园区、海南深远海制氢等典型案例,展示了风光储一体化系统的技术融合与工程落地能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