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盉
搜索文档
温故|“太保墉燕”琉璃河讲述北京“城之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07:47
琉璃河遗址的发现与确认 - 遗址于1945年因水泥厂建设被吴良才发现陶片,经考古学家苏秉琦鉴定为商周时期遗存 [1] - 1962年北京大学邹衡通过调查试掘认定燕国始封地极有可能在琉璃河 [3] - 1964年村民挖菜窖出土带铭文青铜器,提示该区域存在西周古墓 [3] 系统性考古发掘与重大出土 - 1973年首次正式发掘发现商周古城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和200多座西周墓 [5] - 出土代表性青铜器包括伯矩鬲和重达41.5公斤、高62厘米的堇鼎(北京地区最大青铜器) [5] - 1986年发现1193号大墓,出土随葬品200多件,涵盖礼器、兵器、车马器等类别 [7] - 1988年国务院将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护城壕沟和文物证实其为燕国都城 [7] 铭文青铜器与建城史实证 - 堇鼎内壁4行26字铭文记载"堇"受燕侯派遣向太保进献美食并获得赏赐 [9] - 克盉、克罍各有43字铭文,明确记载周王册封召公为燕侯,印证"令克侯于匽"与《史记》相符 [9] - 1990年依据青铜器铭文推断北京建城史达3035年,确认燕国初封地位于北京 [8][9] - 天文学推算周武王十一年为公元前1045年,为建城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11] 博物馆建设与文化展示 - 1995年建成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1239平方米 [12] - 馆内展出1000余件文物(含复制品),原地保留4座贵族墓及车马坑,复制6件漆器 [12] - 博物馆开馆后举办"灿烂的古燕都文化"展览,在建城3040年纪念活动中产生轰动效应 [13] - 2001年对10座墓葬进行开放式发掘,吸引公众参观,并举办青少年教育活动 [15] - 2021年整合为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形成一馆三址格局 [17] 遗址公园规划与持续研究 - 2002年发掘出土大量青铜器、陶器,为筹建大遗址展示园区提供参考 [17] - 2011年市人大议案推动建设"商周大遗址保护公园",房山区成立规划领导小组 [18] - 2018年搬迁核心保护区近2000名村民,为考古公园建设腾退空间 [19] - 2021年保护规划将建设控制地带从7.1平方公里增至11.6平方公里 [22] - 新勘探发现数百处遗迹,包括城内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印证"周初封燕"史实 [22] - 2023年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获国家文物局批复,2024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4]
2025北京文化论坛|北京三千年 琉璃河开篇
新华社· 2025-09-18 18:40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 活动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常态化会客厅活动 [2] 论坛议题内容 - 邀请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等六大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 具体议题涵盖视听产业融合破圈 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及尊重文明多样性 [2] - 论坛旨在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2] 文化地标与考古发现 - 通过预热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并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琉璃河遗址获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西周燕国都城遗址出土太保墉燕铭文青铜器 [6] - 考古发现实证北京3000年建城史 青铜卣与克盉等文物在首都博物馆完成跨半个世纪的重逢 [6]
鼎天鬲地首次合璧展出 生动讲述燕都肇建传奇
环球网· 2025-09-11 09:16
展览规模与规格 - 展览为琉璃河遗址发现80周年专题展 共展出文物180件套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公开亮相 是历次展览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1] 核心展品与历史价值 - 国宝级文物堇鼎与伯矩鬲首次合璧展出 堇鼎通高62厘米 重41.5公斤 为北京出土最大最重青铜礼器 鼎内铸有4行26字铭文 记录燕侯使者献食获赏史实[2] - 伯矩鬲高33厘米 饰有七个形态各异的牛头纹饰 艺术设计与铸造工艺极为高超 与堇鼎组成"鼎天鬲地"组合 代表西周礼乐文明[2] - "作册奂"青铜器组2021年出土于M1902墓 铭文反复出现"太保墉匽"四字 证实召公奭亲赴燕地筑城 为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出土文献 实证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2] - 克盉与克罍出土于M1193大墓 两器内壁各铸43字相同铭文 明确记载周王封召公之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3] - 圉簋与伯鱼簋出土自同一墓葬但相隔40余年 两器外形如双胞胎 铭文出现错配现象 推测下葬时盖身混淆已3000年[3] 考古发现与城市意义 - 最新考古成果显示燕都拥有两重城垣结构 城址规模达百万平方米 与陕西宝鸡周原遗址规模一致[3] - 琉璃河遗址为西周燕国始封地与都城遗址 是北京城市文明源头 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 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6] - 遗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例证 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6] 展览设计与延伸价值 - 展览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叙事主线 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系统展示考古成果与保护历程[1] - 现场设置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公众投票区 推动考古遗产从学术成果向城市文化名片转化[4] - 同步打造文创精品展售区 甄选房山区非遗工艺品与创意设计 延伸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命力[4]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环球网· 2025-09-04 16:50
展览概况 - 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联合房山区委和区政府主办 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聚焦琉璃河遗址这一燕山南麓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1] - 展览精选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占比之高在首都博物馆近年展览中尤为显著[3] - 展期将持续至2025年11月28日 期间特别策划"遇见伯钜鬲"等系列教育活动面向亲子家庭[3] 历史价值 -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分封制度实证 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 将北京建城史推进至3000余年前 被誉为"北京城之源"[3] - 遗址是国内迄今发掘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 2025年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 文物展品 - 展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和伯钜鬲 以及实证燕国始封地位的克盉和克罍[3] - 实现作册奂卣 作册奂觯等多件珍品齐聚 是70年代以来琉璃河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大规模集结[3]
这处遗址将北京建城史推至3千多年前,来看这里出土的青铜器
新浪财经· 2025-08-30 08:48
展览概况 - 首都博物馆于2025年8月28日推出"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展览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 通过文字-都城-器物三位一体的历史及考古实证展示北京城起源[1] - 展览持续至2025年11月28日 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考古成果汇集最全 展出文物数量最多 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5][28] 文物展品 - 展览精选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首次展出占比在首都博物馆近年展览中尤为显著[6] - 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亮相 该鼎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 最重的器物 代表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最高水平[6][8] - 牛头纹带盖伯矩鬲重磅展出 通高33厘米的器物上有七个牛头装饰 被誉为"中国最美青铜器"之一[6][19] - 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鼎 卣 觯)首次联展 五处铭文以文字资料实证北京早期建城史[10] - 1986年出土的克盉 克罍展出 两件器物各刻43字铭文 关键五字"令克侯于匽"实证周王命令燕侯克到燕地为诸侯 该组器物素有"北京城身份证"称号[13][15][17] 遗址历史价值 - 琉璃河遗址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 是北京燕山南麓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国内迄今发掘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1][5] - 遗址将北京建城史推进至3000余年前 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 被誉为"北京城之源"[1][3] - 1995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天文推算 文献 碳14测年等方法推断燕国始封年在公元前1045年前后 证实北京有3000余年建城史[24] 考古发现历程 - 遗址发现始于1945年8月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吴良才在董家林村发现陶片[19] - 1962年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带队开展小规模试掘 发现灰坑和大量西周陶片[19] - 1973年联合考古队发现69座墓葬及车马坑 包括燕侯级大墓 出土堇鼎 伯矩鬲等文物 基本确定遗址为燕国始封地[19] - 1986年11月29日在1193号大墓发现克罍 克盉 铭文证实遗址作为西周燕国始封都城的地位[23] - 2019年重启考古工作后发现外城壕和外城墙 城址规模由原来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24] - 碳14测年显示外城壕启用于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前被废弃 为西周封国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双重城垣[24] 研究成果 - 在外城壕堆积层发现8座祭祀牛坑 动物考古鉴定显示这些牛大多在2岁半到3岁半之间 推测为祭祀用牲[25] - 植物考古研究表明燕人以食粟 黍为主 显示西周时期琉璃河一带为较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25] - 2025年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5] 配套活动 - 展览尾厅展示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的三个优胜设计方案 面向观众征集意见[25] - 同步打造文创精品展售区 甄选承载房山区地域文明的非遗工艺品与创意设计[26]
首博重磅新展拿出镇馆之宝,百余件文物首亮相探寻北京“城之源”
新京报· 2025-08-28 18:21
展览概况 -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于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 展出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39件套为重要文物 113件套为首次公开展出 文物数量为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最全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1][3] - 展览分为受命北疆 燕都肇建 鼎天鬲地 传承永续四个单元 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主线 通过文字-都城-器物三位一体的历史考古实证展示周初制度文化[3] 核心展品 - 展出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堇鼎 代表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最高水平[3] - 展出国内首批195件禁止出境展出文物之一的牛头纹带盖伯矩鬲 通高33厘米 口径22.9厘米 器物上装饰七头牛 被誉为中国最美青铜器之一[4] - 克盉和克罍两件酒器刻有43字铭文 关键5字为"令克侯于匽" 实证周王命令燕侯克到燕地为诸侯 将北京建都史从800多年前推至3000多年前[7] - 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鼎卣觯首次联展 五处铭文实证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 出土于2021年发掘的小型贵族墓M1902[7][9] - 伯鱼簋和圉簋两件器物器盖与器身铭文错配三千年 本次展览首次展示器盖内铭文 证实伯鱼和圉为同一人 为西周名宇制度研究提供证据[9][11] - M1901号墓新出土的人面形铜饰和组合人面形铜饰首次亮相 尺寸较大且背后有黑色痕迹 推测为盾牌装饰[11] 展览特色 - 采用多媒体互动 数字沙盘 触摸屏等科技手段展示青铜面具 铜当卢等文物 精准还原琉璃河遗址周边山河脉络及燕侯家族墓地与大型夯土建筑基址[11] - 文创空间推出116款房山特色创意产品 包括毛绒堇鼎 琉璃河遗址魔方 圉簋冰箱贴及20款免费考古遗址印章[12] - 展览特设留言簿收集观众意见 尾厅展示三个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优胜设计方案并向观众征集意见[15] 遗址保护与开发 - 2021年房山区完成遗址核心区董家林 黄土坡两村536户宅基地 253户非住宅房屋共1897.09亩土地腾退搬迁[14] - 2022年琉璃河国家遗址公园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24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4] - 2025年4月启动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 由国内外院士大师领衔的5个设计团队入选应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