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通信
搜索文档
北京将从应用生态等多方面推动6G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22:02
北京将从应用生态等多方面推动6G产业发展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在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北京将从应用生态、核心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推动6G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苏国斌提到,北京将面向业务场景培育应用生态。立足空天地一体通信等优势,培育全息通信、无人驾 驶等典型应用,以应用端发力拉动产业发展,推动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苏国斌说,北京将系统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聚焦通感智算、空天地一体通信技术等关键方向,攻 坚通信网络架构、新型频谱利用、智能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全力推进6G核心通信设备研发,在下一 代基站、卫星通信终端、高速率传输模块等领域突破技术壁垒,提升设备性能与稳定性。依托技术与设 备创新成果,带动全息通信、无人驾驶、智能穿戴等产业的应用升级,助力6G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与规 模化发展。 在优 ...
未来产业,大国科技竞赛“必争之地”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5-10-29 00:24
六大未来产业战略布局 - 前瞻布局六大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旨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 - 布局基于技术演进客观规律,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2] 技术颠覆性与产业影响 - 量子科技或开启第二次量子革命,彻底颠覆现有算力、信息安全和感知体系 [3] - 氢能和核聚变能是能源革命的终极解决方案 [3] - 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结合将开启人机融合新纪元,6G将定义未来智能社会基础设施 [3] - 生物制造是绿色工业革命核心路径,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可替代传统石化生产 [4] - 据美国规划,2030年生物基化学品将替代25%有机化学品和20%石油燃料 [4] - 据欧盟规划,2030年生物基原料将替代6%-12%化工原料、30%-60%精细化学品 [5] - 中国2023年生物制造市场规模达4200亿元,但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远低于美国,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5] 社会与经济价值 - 脑机接口技术可治疗瘫痪、渐冻症等重大疾病,具身智能可重塑工业、服务、医疗等领域 [4] - 6G支持的全息通信将打破空间限制,重构教育、医疗资源分配模式 [4] - 未来产业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4] - 产业具有显著溢出效应,量子科技带动高端制造、新材料,6G催生全息通信、工业元宇宙等新业态 [5] - 将催生大量新职业,如量子算法工程师、合成生物设计师、脑机接口调试员,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 [5] 国家安全与战略保障 - 量子通信可构建国家级信息高速公路,量子计算可能重构金融、国防等领域安全架构 [5] - 生物制造技术若被垄断可能威胁粮食和医药供应链稳定 [5] - 纳入规划是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关键,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布局 [5] 国内区域发展格局 - 未来产业布局与区域协同、优化要素配置相辅相成,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 [6] - 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凭借研发资源、人才和资本优势,在量子科技、脑机接口、6G等领域形成技术高地 [6] - 合肥、成都、武汉等新兴节点城市通过聚焦特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推动产业高端化转型 [6] - 东部沿海地区在核心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环节占主导,中西部地区承担材料生产、设备组装等配套功能 [7] - 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核心城市研发+周边城市产业化模式,构建未来产业链条 [7] 国际合作与全球竞争 - 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纳入合作,推动量子通信、氢能等技术输出 [7] - 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国际未来产业峰会,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本,形成开放创新生态 [7] - 美国在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保持领先,日本在氢能产业链占优势,美国Neuralink启动脑机接口人体试验 [9] - 欧盟通过数字十年计划强化6G研发,美国联合盟友制定共同原则试图遏制中国标准主导权 [9] 未来发展路径与挑战 - 中国旨在通过十五五规划抓住技术迭代窗口实现换道超车 [10] - 需突破量子纠错、生物合成路径设计、聚变堆芯材料等卡脖子环节,强化基础研究投入 [10] - 需在6G、量子通信等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针对脑机接口、具身智能建立伦理框架并积极参与规则制定 [10] - 中国在量子通信、6G专利、生物制造应用等领域已占一席之地,但在基础研究、核心器件、商业化进度等方面仍需追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