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景天幕
icon
搜索文档
夏天来了,全景天幕晒死人不偿命
36氪· 2025-05-18 11:50
全景天幕的用户痛点 - 用户普遍反映全景天幕在夏季高温下如同"阳光放大镜",尽管玻璃可隔绝90%甚至99%以上紫外线,但红外线热辐射仍大量穿透玻璃,导致车内顶部温度飙升,后排乘客头部如同被持续烘烤 [3] - 玻璃的导热系数(1.05 W/m·K)是传统钢板(48 W/m·K)的45倍,夏季正午车内顶部温度甚至达到60℃以上 [8] - 全景天幕导致UVA紫外线穿透率超过70%,长期暴露可能加速内饰老化,雨滴撞击玻璃顶产生的80分贝噪音远超传统车顶,紧急情况下逃生通道缺失引发安全担忧 [8] 全景天幕的行业现状 - 全景天幕凭借科技感的视觉效果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从特斯拉Model 3到各种新能源汽车被广泛使用 [6] - 全景天幕使车顶厚度减少5-8cm,后排头部空间增加3指以上,采光面积大幅度提升,配合无框车门设计创造出类似太空舱的沉浸式体验 [6] - 车企看重全景天幕背后的成本优势,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装配效率,降低维修售后成本,整车溢价可提升5000元以上 [6] 全景天幕的技术改良 - 短期解决方案包括物理遮阳帘、EC电致变色玻璃和冷光膜等技术,可拆卸设计、多档调节和降低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用户体验 [11] - 长期解决方案包括可变透光率天幕和"分区控温"专利技术,能根据太阳高度角自动调节遮光区域或通过天幕夹层中的微型半导体实现精准温控 [11] - 现行《汽车玻璃遮阳膜行业标准》主要针对侧窗,对顶棚玻璃的紫外线阻隔率、可见光透射比等关键指标缺乏强制规范 [13] 全景天幕的设计反思 - 产品设计思维存在断裂,工程师测算的透光率、抗紫外线参数与用户实际感知存在巨大鸿沟,车企宣传回避红外线热辐射才是体感灼热的主因 [9] - 真正的创新应以用户为中心,跟着需求做创新,让实际优化的体验给到用户,而非用表格上的科技参数来"伤害"用户 [14] - 汽车科技的进化史本质是人性化需求的胜利史,技术突破应重新定义舒适和优化体验的边界 [13]
全景天幕、屏幕换挡……除了隐藏式门把手,汽车鸡肋功能还真不少
凤凰网财经· 2025-05-17 21:34
全景天幕 - 全景天幕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提升头部空间和观景体验,具有科技感和设计感 [2] - 夏季全景天幕导致车内温度飙升,玻璃透光吸热明显,车主反馈体验差 [3][7] - 新能源车采用全景天幕可节省2~5厘米头部空间,减轻重量约70公斤,降低电耗提升续航 [7][8] - 全景天幕玻璃成本较低,普通款约1000元,镀膜款1500~2000元,比传统天窗(3000元)更经济 [8] - 车企宣传天幕隔热效果,但红外线穿透问题未解决,实际升温明显 [11] - 车主自救方式包括加装遮阳帘(特斯拉官方售价1400元)、贴隔热膜或DIY隔热材料 [13][18] - 遮阳帘额外成本高,部分车企需付费选装,电商平台价格200~400元 [18] 触屏替代物理按键 - 特斯拉Model S首创全触控中控屏,Model 3甚至取消物理挡把采用屏幕换挡 [20] - 触屏操作增加驾驶员反应时间,研究显示比正常驾驶多53%~57%,远超酒驾影响(12%) [22] - 实测显示实体按键操作效率更高(沃尔沃V70仅10秒),触屏车型耗时翻倍(MG Marvel R达44.6秒) [24] - 车机系统故障风险影响行驶安全,如哪吒车主遭遇App崩溃导致无法解锁车辆 [24] - 部分车企回归物理按键,如宝马iDrive、保时捷卡宴、小米SU7和极氪7X [25][26] - 专家建议结合实体键与触屏:基础操作用实体键,复杂功能用触屏或语音更高效 [27]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车企需平衡科技感与实用性,避免隐藏式门把手、全景天幕等设计沦为鸡肋配置 [1][27] - 消费者更关注功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而非单纯追求前卫设计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