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漫画
搜索文档
「动漫短剧」值不值得做?
36氪· 2025-04-22 18:30
行业转型背景 - 动态漫画在中国市场已发展近十年,早期作品包括《长歌行》《南烟斋笔录》等女性向内容以及《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男频作品[1] - 动态漫画制作规模要求低、成本控制便捷、产出效率较高,但在长视频平台被视为“替代品”,用户黏性和商业变现能力不足[3][6] - 随着长视频平台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动态漫画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消失,部分作品利润空间从30%降至仅能保本,制作公司面临生存难题[6] 短剧平台的新机遇 - 2022年起短剧平台崛起,动态漫画凭借其储备的热门题材(如玄幻、重生、复仇)和与非独家分账模式,得以平移至新平台[7] - 短剧用户对画面质量容忍度远高于长视频观众,更关注故事节奏与悬念,使动态漫画以“动漫短剧”形式找到新生存土壤[7] - 短剧平台被部分动态漫画内容提供商形容为给予了“第二次生命”[6] 市场挑战与投流困境 - 动漫短剧在短剧平台面临严峻的自然流量匮乏,平台算法更倾向于推荐完播率高、互动量大的真人短剧[8][11] - 投放广告与不投放的收益差距可达数十倍,一部中等规模动漫短剧制作成本为30-50万元,配套投流预算需达到同等或更高水平[10] - 短剧平台的每千次展示成本可达50元或更高,高昂的投流成本与制作成本构成“双重成本”模式,使许多中小制作方望而却步[10] 内容同质化与AI技术应用 - 为降低投放风险,创作者倾向于复制成功模式,导致动漫短剧题材严重扎堆于重生、系统、玄幻等固定套路[16] - 利用AI技术将真人短剧转绘为动画风格的模式出现,据称可使单集制作成本降低70%-90%,每分钟成本低至个位数元[17] - 当前AI转绘水平有限,人物表情僵硬、细节粗糙,需大量人工干预进行后期处理,且可能拉低用户对动漫短剧的整体评价[18][20] 行业前景与战略选择 -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为动漫短剧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21] - 动态漫画创作者面临战略抉择:是All in AI技术以提升产能,还是继续押注漫画IP改编[21] - 在商业压力与创作初心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参与者,有望在新风口落地后存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