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漫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热力值超250W,日耗百万,快手、B站、腾讯动漫入局,竖屏漫剧到哪一步了?
36氪· 2025-07-03 16:28
行业动态 - 动漫短剧赛道交易活跃,剧本需求持续攀升,B站、腾讯漫画、抖音等平台推出补贴政策大力押注该赛道 [1][28] - 快手平台数据显示网易羚羊单部漫剧消耗破百万,酱油和友和实现单日消耗150万 [1][28] - 2025年Q1女频短剧热力值达40.29亿(2371部),显著高于男频的16.85亿(914部),女频题材更稀缺且具投流优势 [10][37] 内容形态演进 - 动态漫技术经十年发展,从低帧数、低流畅度进化至AI辅助创作,衍生出四类形态:传统2D动态漫(式微)、游戏CG衍生漫剧、AIGC原创短剧、短视频风格化短剧 [3][4][31] - AIGC工具(如可灵AI)降低创作成本,文生图/视频技术推动产量提升,部分厂商采用已验证IP进行动漫短剧化改编 [4][26][50] - 竖屏动态漫通过强冲突前置(每5-10秒设"钩子")、碎片化叙事适配短视频用户习惯,画面张力较横屏提升40% [19][20][45][46] 用户画像与消费 - 快手平台动漫短剧用户76.79%为二次元兴趣群体,男频内容与月活用户重合度70%+,女频超60% [5][32] - Z世代(25岁以下)用户占比增长,与30+中青年形成两极分布,二次元用户付费意愿强于普通短剧用户 [7][17][34][43] - 泛二次元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2024年),快手日活二次元用户超2亿(85%为Z世代) [17][43] 平台战略与商业化 - 快手成立专项小组发力动漫短剧,端午节期间平台日耗近200万,头部ROI超1 [12][21][39][47] - 优化自建投放链路:复用短剧模型+二次元组件(弹幕/追番按钮),减少跳转提升沉浸感 [22][23][25][48] - 变现模式包括投流分账与IP授权,暑期档或推动付费/免费内容并存格局 [27][51] 制作成本优势 - 真人短剧演员日薪涨至万元+,爆款制作成本同比增20%,而动漫短剧省去演员/场地费用,开发成本更低 [11][38] - 竖屏画幅减少无效场景绘制,可改编真人短剧剧本,投流链路复用短剧模型降本增效 [11][38] 内容数据表现 - 2025上半年全网动态漫短剧超1000部,5月新剧214部,快手话题快看漫剧播放量达30.9亿 [13][40] - 热播剧《玩具店卖机甲我震惊了全世界》累计热力值250万,主要受众为20-35岁男性 [14][41]
掌阅科技:《遮天》短剧开播 深化AI和IP与短剧业务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6-22 11:56
公司业务发展 - 掌阅科技出品的仙侠题材短剧《遮天》于6月20日正式开播,该剧是AI技术与实拍画面深度融合的首部真人短剧作品[2] - 短剧业务在2023年一季度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通过近三年探索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2] - 公司从2023年开始发展短剧业务,目前已形成丰富的内容储备和扩充的产能规模,并逐步推广自有短剧App[3] - 公司已在AI短剧领域崭露头角,出品的《焚星决》和《东北寻宝往事》验证了AI短剧模式的可行性与市场潜力[3] AI技术应用 - AI技术贯穿《遮天》短剧制作全流程,包括角色设定、建模、渲染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和质量提升[2] - 公司依托AI"图生视频"技术完成虚拟人物和场景搭建,通过复杂算法生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动态特效[3] - AI技术显著提升制作效率与作品质量,拓宽短剧的视觉边界与叙事空间,在场景还原、后期制作及用户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 AI技术优化了短剧生产流程,降低制作成本,同时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质量[4] 产业链布局 - 公司已形成独特的AI短剧生态协同模式,包括技术融合、创作者赋能和全球化布局[4] - 与国内头部技术方深度合作构建全链路AI生产体系,与内容创作者和IP版权方合作推进IP改编精品化[4] - 通过与抖音等平台方深度合作构建全域流量矩阵,通过自有APP"速看短剧"及海外平台iDrama形成分发闭环[4] 战略规划 - 《遮天》短剧开启了AI重塑内容生产模式的全新探索,公司将继续深化AI与IP在短剧业务中的融合[5] - 公司计划推动AI短剧从"效率工具"向"创意催化剂"进化,最终实现"技术赋能叙事"的产业升级[5]
掌阅科技首部类真人AI短剧上线 未来预计每月上线3部左右AI短剧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7:59
公司业务发展 - 掌阅科技于5月22日推出首部类真人风格AI短剧《东北寻宝往事》,标志其正式进入AI短剧赛道 [1] - 公司自2023年发展短剧业务,已形成丰富内容储备及扩充产能规模,计划推广自有短剧APP以沉淀用户资产 [1] - 2024年公司短剧业务收入达7.76亿元,2025年Q1该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并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1] - 公司在短剧领域涵盖版权、自制、合制、付费投放、官方发行等多种形态,已发行数百部短剧,涉及都市、玄幻、校园等题材 [1] AI短剧布局 - 公司正在布局AI短剧领域,旨在积累制作经验、完善供应链并探索商业化通道 [2] - 已推出AI动漫短剧《焚星决》,获抖音品质AI短剧流量扶持,验证了AI短剧模式的可行性 [2] - 公司构建了全链路智能化生产运营系统,每月计划上线3部左右AI短剧,包括类真人风格和真人转绘动漫剧两种类型 [2] 行业技术影响 - AI技术进一步优化短剧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与质量,放大其商业价值 [3] - 公司计划深化与AI视频大模型团队合作,提升AI短剧视觉表现力和生产效率 [3] - 未来将基于爆款IP推出真人转绘、原创小说改编等AI短剧,探索AI技术在短剧全流程的深度应用 [3]
短剧霸总会被AI抢走工作吗?
新浪财经· 2025-05-20 18:07
短剧行业成本与片酬变化 - 短剧头部演员片酬近两年翻了十倍,2021年300元/天的价格现已需提前两个月预约档期,普遍比去年涨30% [3] - 明星下场拍短剧成趋势,刘晓庆首秀《萌宝助攻》网传制作成本800万元,演员成本占比达1/3(约266万元) [3] - 行业出现成本失控迹象,但从业者态度强硬,认为短剧尚未形成"演员扛剧"概念且产量大、推新快 [3] 真人短剧演员生态 - 头部短剧演员日薪达2万元,形成细分赛道如"绿茶小狗""港系帅哥"等差异化人设,粉圈运营趋近内娱化 [1][10] - 演员素质参差不齐,样貌与表演存在明显短板,部分依赖配音且质量低劣 [5][7] - 女性观众需求推动"追剧-追星"闭环,头部演员通过辨识度实现有限"扛剧"效应,带动剧集选择效率 [10] 非真人短剧技术发展 - **AIGC短剧**:抖音《无名特工队》、快手《新世界加载中》等案例涌现,付费剧《兴安岭诡事》21小时播放破千万,总播放超5600万 [13] - **动漫短剧**:单部成本15-20万元,B站、抖音重点布局,红果短剧日活超长视频平台后切入该领域 [14][16] - **AI转绘短剧**:成本5-10万元/部,三人团队月产一部,如红果《心动的信号》通过换皮复用老剧内容 [19] 短剧内容与市场趋势 - 题材从情感纠葛向男频/三幻(玄幻、科幻、奇幻)拓展,特效应用从点缀升级为叙事核心 [22] - 平台瞄准5亿泛二次元人群,但内容爽文化可能导致目标用户与实际受众错位 [19][20] - 行业寻求突破同质化,通过技术降本(如AI特效)和内容创新吸引年轻用户及圈外人群 [23]
泥泞中的小程序短剧,寻找新的应许之地
36氪· 2025-05-01 10:18
从更多元的版权分发、出海业务的拓展,到对动漫、AI等新赛道的投入,小程序短剧公司探索业务新路的同时,也被要求建立新的能力,在 这个极速变化的市场里,稍有不慎都会被落下。 作者 | 张一童(上海) 被持续挤压的小程序付费短剧生态下,头部「平台」正急于抓住更多业务新可能。 这一曾经高歌猛进,被整个内容行业视为金钱与效率代表的新赛道自去年中旬开始持续走低。根据短剧数据公司WETRUE的整理,今年以来,付费短剧 的单日热度大盘稳定在6000万,近一个月则已跌至5800万,对比去年同期的7000万有明显下滑。 从更多元的版权分发、出海业务的拓展,到对动漫、AI等新赛道的投入,小程序短剧公司探索业务新路的同时,也被要求建立新的能力,在这个迅速变 化的行业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被落下。 免费:适应新身份 免费模式正不可逆地成为短剧行业的主流,九州文化创始人汪家城此前预测,未来可能呈现付费30%、70%的市场占比。 一些公司仍未放弃自建平台的可能性。3月,刘晓庆的首部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在社交媒体受到热议,背后的出品方就是点众旗下的免费短剧 厂牌河马剧场。根据其负责人披露,河马剧场的月活突破6000万,单月广告收入超1 ...
中文在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59亿元 AI赋能短剧打造文化出海新模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7:47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9亿元,加大短剧业务投入并扩大海外业务规模[1] - 公司董事长指出中国短剧作为文化出海新模式正成为全球文化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形式之一[1] - 公司通过AI技术赋能短剧创作,在内容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方面展现强大实力[1] - 公司明确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中国内容公司[6] AI技术应用 - 公司通过自研"中文逍遥"创作大模型实现小说剧本辅助创作、创意生成和内容续写[2] - AI动漫短剧生产时间和成本较传统动漫缩短降低约50%,预计未来3-5年成本再降70%[2] - AI技术使动漫短剧生产进入规模化工业化阶段,提高本地化适配准确率和付费转化率[2] - 公司2024年借助AI技术高效产出近百部漫画与动态漫佳作,累计观看量超30亿次[3] - AI漫剧《开局物价贬值》上线次日播放量突破1304万次,总播放量超3900万次[2] 内容生产与商业化 - 公司自主研发的AI动漫短剧工具链已完成,预计4月投入内部使用以优化创作流程[3] - AI技术可将爆款爽文改编为动漫短剧,快速响应市场热点获取更高流量[2] - AI动漫短剧更容易打造长期价值IP,角色形象等可转化为商品化衍生品[5] - 公司已发布罗小黑系列衍生商品,多款产品上线即告罄并通过跨界合作拓展业务[5] 国际化进展 - 公司AI动漫短剧已进入北美、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市场[4] - 《愤怒的吸血鬼》在北美上线后迅速积累人气成为黑马[4] - 日本子公司COL JAPAN与韩国KIDARI STUDIO合作打造中韩合制动漫短剧[4] - 公司自2021年起布局中短剧市场,陆续推出Sereal+、UniReel等海外短剧平台[5] - 公司已开发近百部竖屏短剧,涵盖言情、悬疑、复仇等多种题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