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捕系统

搜索文档
具身数采方案一览!遥操作和动捕的方式、难点和挑战(2w字干货分享)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09 22:38
遥操作技术发展现状 - 遥操作概念起源于太空探索和军事领域,已有数十年历史,早期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和远程挖掘机等场景[6][10] - 具身智能的兴起使遥操作技术重要性显著提升,主要因其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关键作用[15][17] - 当前主流遥操作方案包括同构臂控制、VR操控和视觉动捕技术,其中纯视觉IK方案因操作自由度优势获得专家认可[21][29][31]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系统延迟是核心瓶颈,整体延迟需控制在40毫秒以内以避免眩晕,远程操作普遍面临100毫秒延迟难题[34][118] - 异构映射问题突出,特别是手部操作环节,需设计新型reward函数优化人手到机械手的转换[83] - 动捕系统面临精度与自由度平衡难题,光学方案精度高但设备复杂,纯视觉方案便捷但存在遮挡问题[74][94][96] 行业应用场景 - 医疗领域已实现四手手术机器人系统,医生通过同构操作台完成精密手术[6] - 工程机械领域出现远程遥控挖掘机,操作员可在空调房内完成作业[6] - 人形机器人控制提出驾驶舱概念,通过多功能按钮集成实现移动与关节协同操作[68][71] 技术演进方向 - 未来可能形成纯虚(纯视觉)与纯实(力反馈外骨骼)两种互补方案[38][45] - 智能辅助系统将成为关键,类似汽车ESP的自动补偿机制可提升操作效率[125][126] - 脑机接口被视为终极解决方案,可绕过当前感知-动作转换链条的直接控制[37][144] 行业生态建设 - 标准化缺失制约发展,ALOHA系统首次提供完整硬件算法套件但尚未形成行业标准[103][109] - 机器人操作系统需从功能模块导向转向以人为中心,类似Windows的交互范式变革[146][147] - 封闭生态趋势显现,各厂商自定义中间件导致底层适配工作量大,亟需统一平台[159][160] 商业价值展望 - 遥操作将长期存在,即使实现AGI仍需要保留人类参与感和控制权[134][136] - 分身应用场景潜力巨大,可实现跨空间实体存在,但受限于图传等技术瓶颈[61][122] - 设计理念转向"Teleoperation First",将遥操作作为产品核心而非过渡方案[161][162]
“中间人”上场,机器人产业“真空地带”正在消失
第一财经· 2025-05-30 18:56
产业链重构 - 机器人产业链正从以本体为核心转向由数据采集商、仿真系统厂商、视觉方案商、系统集成商等"中间角色"重新定义 [1] - 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显示新兴参与者加速填补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与下游应用间的空白地带 [1] - 生态持续生长,包括销售代理、投资人等角色推动行业集体进化 [2] 第二增长曲线 - UDEXREAL跨界机器人领域半年,动捕手套业务营收已超越原有游戏/数字人业务 [3] - 产品通过新增SDK和转换插件适配机器人开发者,售价较竞争对手低30% [3] - 星海图强调具身智能硬件需价格亲民以吸引开发者试用并迭代产品 [4] - Xsens(特斯拉Optimus供应商)与UDEXREAL技术路线差异:前者采用惯性动捕,后者主打柔性传感器,行业或趋向混合解决方案 [4] 仿真与数据服务 - 仿真数据从自动驾驶辅助工具升级为机器人训练核心手段,解决真实数据稀缺、采集效率低等问题 [8] - 光轮智能通过融合人类操作轨迹提升仿真数据物理真实度,助力算法快速适配实体机器人 [8] - 松应科技商业化进展显著,融资与收入比例各占50% [8] 机器人"体检"服务 - 青瞳视觉提供亚毫米级精度运动数据采集,输出重心偏移、轨迹偏差等评估报告以优化本体性能 [9] 生态空缺填补 - 恒工精密机器人核心部件业务年营收达1752.23万元,与智元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4] - 投资人看好感知/控制系统等硬件及操作系统级软件平台潜力,押注细分环节增长 [14] - 欣佰特等集成商连接上下游,本体厂商如宇树依赖渠道覆盖销售网络,预示中间角色将更丰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