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健康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机器人产业“进化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14:06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现场展示机器人互动打卡、机器狗、咖啡制作机器人等应用,气氛热烈 [1] - 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突破200亿元,2024年营收超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1][7]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40% [7]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北京实施两轮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展"1+4"产品体系(人形机器人+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机器人)和"双百工程"(百种创新产品、百个应用场景) [4] - 设立100亿元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不低于20亿元,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转化和企业并购 [5] - 首创机器人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奖励政策,累计支持38家企业78款产品在8个领域应用 [6] - 对具身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6] 区域发展布局 - 海淀区聚焦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研发,集聚186家相关企业,其中24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 [11] - 昌平区承接成果转化,引入40余家知名企业如三一机器人、石头科技 [11] -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1+6"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占全市50% [11] 应用场景拓展 -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亮相,提供7类50余项产品,实现"体验-销售-服务"一体化 [13] - 机器人展示从静态模型转向动态交互,具备实时感知、动态避障、语言理解等能力 [14] - 北京计划开放酒店、餐厅、街区等公共服务场景,建设人形机器人国家级测试验证平台 [14][15] 产业基础与优势 - 北京拥有400余家机器人骨干企业,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7] - 聚集清华、北大等近20家机器人领域重点实验室,以及智同科技、遨博、小米机器人等行业领军企业 [9] - 医疗机器人领域领先,拥有33个获批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头部企业持有24个注册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