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里智舱(自然交互座舱体验)
icon
搜索文档
智驾“新人”印奇,和他的“AI+车”百亿产值目标
36氪· 2025-09-29 19:26
公司品牌与战略发布 - 千里科技于2025年9月28日进行品牌发布,公布新英文名"AFARI"及标识,核心人物为董事长印奇和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1] - 公司战略聚焦于商业化和国际化两个关键词[2] - 公司旗下设立三大业务线:千里智驾(L2+至L4级智能驾驶方案)、千里智舱(自然交互座舱体验)、千里智行(Robotaxi)[4] 财务表现与商业化预期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2] - 当前增长主要源于前身力帆科技的汽车和摩托车业务,AI+车的杠杆效应尚未体现[2] - 公司对AI+车商业化的预期为:2025年产值突破百亿元,2026年形成规模化收入[4] - 智能辅助驾驶方案预计在2026年形成规模化商业收入,座舱产品和Robotaxi业务在2026年也将有明确进展[4] 国际化战略与合作伙伴 - 公司将国际化视为与华为的差异点之一,并计划借助吉利的国际化积累,将海外车企作为重点客户[4] - 国际化被视作抢占市场份额的必要动作,目标是在全球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4] - 2025年9月25日,奔驰以约13.39亿元的价格受让千里科技3%的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为公司全球化布局提供工业体系后盾[5] - 公司后续将与奔驰在质量和质控方面进行紧密的战略合作[5] 技术路线与行业定位 - 公司认为智驾行业的终极方案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叠加更大模型为底层逻辑,并在不同场景使用特殊传感器确保安全[6] - 公司提出"汉堡包理论"描述智驾系统:内核是模型,上层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再上层是地图体系,"含模量"指三者比例[6] - 目前海外头部智驾方案的含模量达80%-90%,国内大部分方案仅为50%,公司目标在6个月内将含模量提升至海外头部水平[4][6] - 公司自称在智驾领域有后发优势,因对技术方案心态开放,无历史技术路线包袱,只要方案能降低成本且可规模化即会采用[5][7] 技术框架与产品规划 - 公司坚持L2+到L4级智能驾驶采用同一技术框架,以实现数据复用和研发成本共享[9][17]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需提供完整的软件+硬件方案,才能保障未来的价值和体验[10] - 在芯片选择上,公司将选择相对开放的芯片生态,最终采用有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芯片[10] - 公司认为车端算力(如800Tops、1000Tops)相比云侧算力仍有非常大局限性,预计未来车端算力将提升,更多多模态大模型将在端侧应用[10][12]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 - 未来智驾行业将涌现几个不同解决方案体系,这些体系会与部分OEM厂商形成深度关系,因为AI系统的灵魂是数据,需要深度链接而非简单甲乙方关系[7] - 中国智驾行业经过10多年发展,最终可能呈现头部化格局,在一个大的OEM体系下,供应商基本不会超过三家[7] - 芯片领域需寻求可持续商业模式,若一年没有一亿颗芯片的规模则无法持续迭代[13] - Robotaxi的商业化需达到1000辆车常规化运营的阶段,目前全球尚无企业做到,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17] 团队与数据战略 - 公司团队规模已近2000人,致力于L2+到L4的整体解决方案[17] - 成功的智驾系统需要两类组织基因:强大的AI模型原生基因团队和强大的工程化体系团队,二者缺一不可[16] - 公司明确自身不做基模(基础大模型),而是与基模合作伙伴阶跃星辰实现战略协同[14] - 出海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数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