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模量
搜索文档
印奇:市场上主流厂商的“含模量”可能不到50%
虎嗅APP· 2025-10-01 11:50
千里科技的战略定位与吉利支持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高度认可并支持印奇,将其视为关键合作伙伴 [2] - 吉利通过转让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使印奇入主,后公司更名为千里科技 [2] - 极氪和吉利研究院近千名员工合并至千里科技,以第三方供应商身份服务吉利智驾板块 [2] - 公司业务涵盖L2+至L4级智能驾驶方案、智能座舱和Robotaxi三大场景 [2][7] - 公司的愿景超越单一汽车领域,旨在成为AI大脑、操作系统和新的AI终端平台 [2] 千里科技的团队整合与技术路线 - 团队融合被视为"神来之笔",强调AI原生基因与强大工程化能力的结合 [4] - 整合后团队规模近2000人,致力于打造从L2到L4的整体解决方案 [6][7] - 技术路线上,坚持L2+到L4为同一技术栈,以利于数据复用和大规模迭代 [18] - 提出"含模量"概念,指智驾系统中模型、规则、地图的比例 [10][12] - 认为当前市场主流智驾厂商的"含模量"不足50%,行业标杆水平为80%-90% [13] - 公司目标在未来六个月内将自身"含模量"提升至80%-90%的水平 [14] 千里科技对智驾技术发展的判断 - 断言以大模型为驱动、纯视觉为核心的方案是智能驾驶的终极方案 [16][17] - 认为传感器选择应务实,未来智驾系统将采用复合传感器以确保安全 [17] - 指出当前智驾领域所用模型相比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落后两个数量级 [21] - 强调算力和数据是当前最大挑战,但车端算力提升和大模型端侧应用是明确趋势 [21] - 认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需提供完整的软硬一体方案以控制成本和体验 [22] 千里科技的商业化与竞争格局展望 - 预计从明年开始,智驾AI解决方案将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收入 [8] - 规划在未来18个月内,Robotaxi业务达成明确的KPI [8] - 明年座舱产品预计进入从0到1的阶段 [8] - 公司定位为开放的第三方平台,战略核心包括开放性商业联盟和国际化市场 [25][29] - 目标在全球智驾领域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 [29] - 预测中国智驾市场将呈现头部化格局,最终仅存几家主要供应商 [28] - 认为OEM与解决方案公司需形成深度数据链接,超越传统甲乙方关系 [26]
李书福叹“相见恨晚”!千里科技携吉利、奔驰入场 AI智驾战“决赛圈”打响
国际金融报· 2025-09-30 23:48
公司战略与品牌重塑 - 公司召开更名后首次发布会,发布新英文品牌名称"AFARI"及标识,探讨"AI+车"融合发展机遇 [1] - 公司前身为重庆力帆科技,于2025年2月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明确"AI+"战略方向 [13] - 公司名称蕴含三重内涵:"千里为重"呼应重庆地域根基,"志行千里"彰显AI长期投入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传递务实态度 [13] - 英文品牌"AFARI"寓意"With AI,We go far"的愿景,也可解读为"A Far I" [13] 业务布局与技术路线 - 公司首次完整披露"千里智驾、千里智舱、千里智行"三大业务板块技术路线与落地计划 [5] - 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明确将"含模量"作为核心技术指标,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含模量70%-80%的系统 [5] - "含模量"指智驾系统中AI模型占比,高含模量意味着系统能处理更海量数据、覆盖更多场景 [5] - 公司采用"端到端模型架构",减少对传统规则与高精地图依赖,并通过重庆"8D路况"实测验证 [6] - 智驾系统搭载6D多模态感知矩阵,实现"无图城市NOA"与"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 [6] - 公司不直接研发基础大模型,而是与阶跃星辰等伙伴合作,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底座整合垂域数据 [6] - 智能座舱方面,公司推出操作系统"Agent OS",具备"超自然交互""融合记忆"等核心功能 [6] - Agent OS被定义为"超级智能体雏形",预计2025年成为AI Agent应用爆发之年 [7] - 智能出行提出"18个月计划",目标完成Robotaxi从技术、产品到服务的全链路布局 [7] 产品规划与里程碑 - 智驾产品1.0版本已落地,分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覆盖100-700TOPS算力 [6] - 2.0版本计划2025年底发布,目标L3级自动驾驶 [6] - 3.0版本预计2026年推出,瞄准L4级Robotaxi场景 [6] - 初步测算显示,单城部署1000辆Robotaxi在良好运营下可实现盈亏平衡 [7] - 若目标达成,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具备主机厂级支持与专属硬件定制能力的Robotaxi服务商 [7] 合作伙伴与生态构建 - 梅赛德斯-奔驰以13.39亿元受让公司3%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 [14] - 奔驰入股被视为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双方将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14] - 吉利控股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汽车制造积淀、资金支持及供应链、整车平台资源 [9] - 公司与吉利、阶跃星辰组建"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提供超23EFLOPS算力支持 [9] - 吉利以公司为核心推行"一个吉利"整合策略,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人全员划入,最终形成3000人研发集群 [10] 财务表现与行业前景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 [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7.08万元,同比增长19% [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3.15亿元,同比激增396.29% [15] -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L2+智驾装配率超80%,城市NOA向15万级市场下沉 [11] -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美元,2032年增至6.7万亿美元 [11] - 未来三年被视为自动驾驶行业"决赛阶段",技术、产品格局将发生本质变化 [11]
印奇:市场上主流厂商的“含模量”可能不到50%
虎嗅· 2025-09-29 22:42
公司背景与战略规划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转让力帆科技19.91%股份并注入近千名员工,支持印奇入主并重组公司为千里科技[1] - 公司聚焦三大业务场景:L2+至L4级智能驾驶方案、智能座舱和Robotaxi,计划未来三年快速落地[6] - 千里科技定位为AI驱动的公司,目标不仅是成为智能驾驶供应商,还要打造AI大脑、操作系统和新的AI终端[1] - 公司团队规模已近2000人,具备从L2到L4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发能力[8] 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 - 千里智驾采用统一技术栈开发L2+至L4方案,计划年底发布L3方案,明年下半年推出Robotaxi适用的L4方案[7][18] - 公司提出"含模量"概念,指智能驾驶系统中模型、规则、地图的占比,认为行业标杆的含模量应达80%-90%[10][12] - 公司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将千里智驾的含模量从行业普遍的不足50%提升至80%-90%水平[12][13] - 技术路线主张以大模型为驱动、纯视觉为核心,并辅以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确保安全边界[10][17] 商业化进展与营收预期 - 千里智驾预计从明年开始实现AI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商业收入[9] - Robotaxi业务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达成明确KPI,智能座舱产品将于明年进入从0到1阶段[9] - 公司采用开放性商业联盟策略,目标在全球智能驾驶市场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24][29] 行业竞争格局判断 - 行业经历从主机厂自研到开放合作的转变,未来将形成头部化格局,仅存少数几家主要智驾供应商[25][27] - 公司认为当前许多智驾方案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强调AI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迭代能力而非专业名词[14][25] - 智能驾驶模型参数量相比大语言模型存在两个数量级差距,未来端侧算力提升和大模型应用将带来显著增量[21]
智驾“新人”印奇,和他的“AI+车”百亿产值目标
36氪· 2025-09-29 19:26
公司品牌与战略发布 - 千里科技于2025年9月28日进行品牌发布,公布新英文名"AFARI"及标识,核心人物为董事长印奇和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1] - 公司战略聚焦于商业化和国际化两个关键词[2] - 公司旗下设立三大业务线:千里智驾(L2+至L4级智能驾驶方案)、千里智舱(自然交互座舱体验)、千里智行(Robotaxi)[4] 财务表现与商业化预期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2] - 当前增长主要源于前身力帆科技的汽车和摩托车业务,AI+车的杠杆效应尚未体现[2] - 公司对AI+车商业化的预期为:2025年产值突破百亿元,2026年形成规模化收入[4] - 智能辅助驾驶方案预计在2026年形成规模化商业收入,座舱产品和Robotaxi业务在2026年也将有明确进展[4] 国际化战略与合作伙伴 - 公司将国际化视为与华为的差异点之一,并计划借助吉利的国际化积累,将海外车企作为重点客户[4] - 国际化被视作抢占市场份额的必要动作,目标是在全球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4] - 2025年9月25日,奔驰以约13.39亿元的价格受让千里科技3%的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为公司全球化布局提供工业体系后盾[5] - 公司后续将与奔驰在质量和质控方面进行紧密的战略合作[5] 技术路线与行业定位 - 公司认为智驾行业的终极方案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叠加更大模型为底层逻辑,并在不同场景使用特殊传感器确保安全[6] - 公司提出"汉堡包理论"描述智驾系统:内核是模型,上层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再上层是地图体系,"含模量"指三者比例[6] - 目前海外头部智驾方案的含模量达80%-90%,国内大部分方案仅为50%,公司目标在6个月内将含模量提升至海外头部水平[4][6] - 公司自称在智驾领域有后发优势,因对技术方案心态开放,无历史技术路线包袱,只要方案能降低成本且可规模化即会采用[5][7] 技术框架与产品规划 - 公司坚持L2+到L4级智能驾驶采用同一技术框架,以实现数据复用和研发成本共享[9][17]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需提供完整的软件+硬件方案,才能保障未来的价值和体验[10] - 在芯片选择上,公司将选择相对开放的芯片生态,最终采用有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芯片[10] - 公司认为车端算力(如800Tops、1000Tops)相比云侧算力仍有非常大局限性,预计未来车端算力将提升,更多多模态大模型将在端侧应用[10][12]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 - 未来智驾行业将涌现几个不同解决方案体系,这些体系会与部分OEM厂商形成深度关系,因为AI系统的灵魂是数据,需要深度链接而非简单甲乙方关系[7] - 中国智驾行业经过10多年发展,最终可能呈现头部化格局,在一个大的OEM体系下,供应商基本不会超过三家[7] - 芯片领域需寻求可持续商业模式,若一年没有一亿颗芯片的规模则无法持续迭代[13] - Robotaxi的商业化需达到1000辆车常规化运营的阶段,目前全球尚无企业做到,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17] 团队与数据战略 - 公司团队规模已近2000人,致力于L2+到L4的整体解决方案[17] - 成功的智驾系统需要两类组织基因:强大的AI模型原生基因团队和强大的工程化体系团队,二者缺一不可[16] - 公司明确自身不做基模(基础大模型),而是与基模合作伙伴阶跃星辰实现战略协同[14] - 出海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数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