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代理服务

搜索文档
北京房产服务革新:从「中介时代」到「系统卖房」,好房快售引领国际新潮流
搜狐财经· 2025-07-10 02:06
行业现状 - 北京二手房市场面临"挂牌易、成交难"困境,传统中介模式平均成交周期长达288天[5] - 传统中介存在三大痛点:信息触达范围不足千人、未改造房源议价空间比竞品高5%-8%、超40%房源最终以低于市场预期5%以上价格成交[5] - 行业正从"资源驱动"转向"服务驱动",专业服务能力成为未来竞争核心壁垒[12]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采用三维体系:Home Staging售前美化+单边代理服务+全北京卖房网络,实现房源平均60天成交、溢价率10%-17%[2] - 单边代理模式坚持只代表业主利益,通过科学定价和专业化谈判平均为业主争取3%-8%溢价空间[6] - 全渠道营销网络覆盖4000名经纪人+200家门店+30+线上平台,单房源曝光量达10万+[7][8] 运营数据表现 - 服务房源平均成交周期较传统模式提速80%,最快案例15天成交[10] - 92%房源实现高于业主预期价格成交,平均溢价率13.5%,最高案例达17%[10] - 集中带看机制使成交转化率较零散带看提升5倍[8] 市场反馈 - 已服务超百位业主,95%给出五星好评[10] - 典型用户反馈包括"1个月解决1年未售问题"、"比预期多卖30万"等[10] - 模式已引发行业跟进,但全链条服务整合仍属稀缺[12] 行业趋势 - 房产交易回归居住本质,专业服务让卖房从"碰运气"变为"可规划"[12] - 国际模式本土化成功,重新定义房产交易效率标准[2][6] - 系统化服务正在替代传统中介个体服务模式[2][12]
房产中介“一手托两家”将终结?上海链家宣布试行“单边代理”
第一财经· 2025-06-25 13:5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国内房地产经纪行业长期采用"双边代理"模式 中介同时掌握买卖双方信息并撮合交易 [1] - 传统模式下中介利益与交易双方存在冲突 市场火爆时倾向卖家 市场转冷时倾向买家 [1] - 部分不规范中介存在"黑箱操作"行为 如隐瞒不利因素或囤房高价转卖 [1] - 行业经历数十年发展但上述问题未根本解决 二手房成交周期拉长 库存增加 客户信息渠道多元化 [2] 新模式试点内容 - 上海链家将于7月1日试点"单边代理"模式 经纪人专注服务买方或卖方单一角色 [1] - M序列店经理默认划为房源端 负责房源维护管理 成交占比从45%提升至53% [3] - A序列经纪人默认划为客源端 提供购房咨询带看服务 但可通过竞聘转换角色 [3] - 改革初期仍存在过渡期 房源由M和A共同维护 A序列经纪人暂未完全实现单边代理 [3] 改革动因与目标 -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单边代理经验 使经纪人像律师一样专注维护单方利益 [2] - 解决传统模式下买卖双方需主动参与斡旋谈判的痛点 [2] - 通过绩效牵引强化房源端维护 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和考核优化 [3] - 部分经纪人担忧A序列人员收入可能因改革下降 [3] 费率调整传闻 - 网络传言中介费率将从买家2%卖家1%调整为买家1%卖家2% [4] - 公司明确否认费率调整 称当前3%总费率分配规则保持不变 [4]
揭秘中介卖房“热场子”潜规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20:47
上海二手房市场单边代理模式分析 市场现状与模式兴起 - 上海杨浦区内环区域二手房中介竞争激烈 400米范围内存在4家房产中介门店 [2] - 新兴"中介的中介"角色出现 交易中额外收取1%服务费 与传统中介形成差异化竞争 [2][6] - 2024年上海存量住宅成交21.34万套 金额达7454.9亿元 显著超过新建住宅5634.3亿元成交规模 [11] 单边代理运作机制 - 服务包含房源美化(墙面翻新/软装布置)及对赌协议 费用6800元起 未成交可全额退款 [5][6] - 深度服务涉及10-20万元简单装修投入 提升房源竞争力 费用由房东承担 [6] - 营销采用线下中介网络联动 通过定期拜访/情感维系激励全渠道推广 [8][9] 参与者类型与行业动态 - 纯代理公司通过电话营销获客 与传统中介合作 面临较大盈利压力 [8] - 传统中介转型代理业务 利用现有门店资源 保持1%收费标准 强调议价能力与信任基础 [9] - 头部企业上海链家7月起正式实施单边代理 房源端经纪人佣金占比提升8个百分点至53% [10] 模式价值与发展前景 - 专家认为该模式是买方市场内卷产物 类似车企迷你营销团队运作逻辑 [10] - 大平台介入将推动行业专业化 明确划分买卖方代理角色有助于市场健康发展 [10][12] - 当前上海二手房市场成熟度已具备单边代理推广条件 能有效匹配供需双方诉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