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服务

搜索文档
从25亿造城到亏损10个亿:为什么有些古镇越来越不好玩了
新京报· 2025-07-21 19:49
数据新闻编辑 陈华罗 实习生 雷逸斐 新媒体设计 苗奇卉 校对 李立军 暑假来临,带娃旅游几乎成为全国父母的统一安排。在各类型目的地中,具有文化底蕴和特色风情的古城镇,成为部分家长旅游、带娃研学的热门之选。 石板路、青瓦房,小桥流水、古巷人家,在南浔的摇橹船上听一曲民谣,到乌镇的长街粽宴上尝一口嘉兴肉粽……无论是想寻找"慢生活"的都市游客,还 是想感受文化氛围的研学群体,古城镇都充满了吸引力。 但近年来,我国古镇的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大庸古镇亏损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古城耗资24亿建设,如今因为盈 利不佳,计划进行全面整改。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古镇,如今却面临着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大量商铺空置,一片萧条。 其实,大庸古城并非个例。2025年,全国2800余座古城镇中,近半数都沦为了"空城"。 从2016年"古镇热"席卷全国,到2025年集体遇冷,短短十年间,曾经承载"诗与远方"的古镇经济为何陷入困局?我们不禁好奇,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背 后,古城镇们经历了什么? 斥巨资"造古城",结果却连年亏损 2016年,张家界斥资约25亿元,启动了大庸古城的重建项目,项目总用地240亩,整体采 ...
“一镇千面”重塑文旅新生态
苏州日报· 2025-05-02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周庄从“流量狂欢”转向“品质深耕”,通过票价政策转变、拥抱新业态、转化文化资源、升级服务等举措,在文旅红海中开辟新路径,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 [1][2][8] 激活文化DNA,打造文旅新IP - 周庄推出“一次购票即可无限次免费入园”新举措,促使文旅发展由“门票经济”向“链式经济”延伸,带动古镇各类业态红火 [2] - 周庄将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供给,形成文化品牌,如与三毛的笔墨之约、沈万三财富基因等 [2] - 周庄积极拥抱新业态,将本土元素与前沿技术融合,打造新场景,提升文旅能级 [3] 历史解码转化,全域皆是风景 - 周庄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场景再造赋予文化新时代生命力,如《只此周庄》演出 [4] - 《只此周庄》演出成果显著,累计演出超500场,接待海内外观众突破10万人次,获多项殊荣 [4] - “五一”期间,周庄全域旅游有新晋打卡地“清明上河图·秘境”,传统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5][6] 亏小账算大账,服务进阶升级 - 周庄开通旅游观光巴士专线,“五一”免费乘坐,串联多个热门景点,提升游客深度游览体验 [7] - “五一”期间,周庄推出酒店员工食堂供实惠套餐、开放内部停车位、提供旅游直通车等贴心服务 [7] - 周庄以问题为导向改革,构建“游客需求—政府响应—服务升级”闭环体系,破解景区同质化困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