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搜索文档
暑期经济一线观察丨一条街,点亮东北小城“夜经济”
新华社· 2025-07-29 20:21
东北不夜城发展现状 - 东北不夜城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由主街区、长白民俗巷、东北烟火巷等五大板块组成,包含餐饮、非遗、娱乐等商户200余家 [4] - 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东北不夜城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成为东北热门网红打卡地 [4] - 街区多元业态集聚,包括宁夏牛肉饼、北京水爆肚、宁波鱼丸汤等各地小吃,满足游客和市民休闲消费需求 [2] 夜经济发展模式 - 东北不夜城通过深挖潜力、创新模式,推动夜经济向品牌化、品质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6] - 街区火爆带动周边知北村、海龙湖公园等景区快速发展 [6] - 梅河口市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理念,在对夜间经济不断扩容提质的同时,聚焦"22℃避暑"设计主题线路与产品 [6] 城市旅游发展策略 - 梅河口市策划开展大学生音旅大赛、路亚之都梅河消夏周等特色活动,打造全域避暑新生态 [6] -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梅河口市通过夜间经济提升城市形象魅力,促进就业创业 [2][6]
雪域高原旅游热 家门口就业路子宽(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03
柏油路通到了冰川湖畔,民宿里冒起了袅袅炊烟。牧民群众赶着牛马,扎起帐篷,舞动欢歌。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的萨普景区,冰川巍峨,湖泊如镜。在藏语中,"萨"意为"雪豹","普"意 为"山沟深处"。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独特的雪山和冰湖风 光。 "今年7月,萨普旅游景区正式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背后,是旅游服务和设施条件的全面升 级。"冰川湖畔,景区讲解员旦增达杰说。 路畅通带动旅游旺 "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过去,人们这样形容西藏的路。 去年9月底,夏贡拉山隧道建成正式通车,"进藏第一险"天堑变通途,也让被称为"川藏中线"的G349国 道实现全面贯通。 居住在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县城的扎西有着直观感受,"来往车辆、游客量都翻番往上涨,停车、住宿都 满满的。"当地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相继批复、开工建设,国省干道通畅了,县乡内部的"毛细血管"也 在加速疏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便利。 景色美也要生态美 萨普雪山位于比如县羊秀乡与边坝县加贡乡交界地带,以其巍峨雄姿和气势恢宏的大型海洋性冰川吸引 了众多游客。 "现在从乡里开车去萨普雪山,道路很通畅。越来越多的游 ...
河南旅游资源普查登记完成,新发现超4万个“隐藏款” 亮亮咱的文旅家底儿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空间布局方面,将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产品打造方面,将围绕游客需 求,开发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此外,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由《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河南省旅游资源保护与 利用指南》等4个综合报告、《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专项报告》等4个专项报告组成。 下一步,如何将普查成果转化利用,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延庆表示,首先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把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新资源纳入到旅游资源范畴中来,如工业 遗址、体育赛事、科技体验等。同时,建立旅游资源动态更新机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旅游 资源的跨时空整合和利用。还要打破旅游资源的边界属性,加强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健康 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记者 郭歌) 7月22日,记者从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议上获悉,河南共发现旅游 资源单体228862个,其中42738个是全新发现的"隐藏款",占比高达18.67%。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延庆介绍,普查结果显示,人文类资源以187171个的总量占据全省资源的 81.78%,充分彰显了河南 ...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如何从贫困山区变成幸福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8:25
生态转型与治理 - 林州市通过全域化、精细化、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生态转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累计调动156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清理垃圾86.5万吨,栽植树木48万棵,美化提升面积达52万平方米 [2] - 实施"全域植绿"计划使森林覆盖率达47%,林地面积达171万亩(含经济林30万亩),形成多层次绿化格局,重点林区配备251名专职护林员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 [2] - 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传统石构件融入景观保留乡愁记忆,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腾退土地110公顷 [3] 生态产业发展 - 菊花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370余户增收3500余万元,产业链产值达8710万元,留林科普生态园年产量15万公斤带动6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林下经济开发"国储林+中药材"模式,东岗镇武家水村3000余亩国储林下种植药材年收入超100万元,原康镇重兴店村创新秸秆利用年节省养殖成本10万余元 [4] - 坡地经济开发中,泽林生态基地投资4000万元改造1500亩荒坡,年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超万元,探索出"坡改梯+秸秆还田+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5] 文旅融合体系 - 依托红旗渠精神构建红色教育产业链,建成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十余处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 [6][7] - 太行大峡谷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成为"北雄风光"代表,年接待游客量显著 [7] - 发展470余家特色民宿,石板岩镇南湾村通过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庙荒村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致富",沿东南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8]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与精品钢深加工双轮驱动,发展电子新材料与绿色储能新产业 [8] - 通过打造专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九华旅游: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23 22:18
证券代码:603199 证券简称:九华旅游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华街) 募集说明书 (修订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住所: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紫云路 1018 号) 二〇二五年七月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 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按照诚信原则履行承诺,并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 证本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 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 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 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 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 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 ...
【延安】感受黄土高原上的凉爽
陕西日报· 2025-07-23 07:50
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 - 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通过窑洞民宿和"村晚"表演吸引大量游客,窑洞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游客体验陕北民俗文化的同时享受舒适凉爽的住宿 [1] -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推出"沉浸式文化消暑游"项目,结合3D动感影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实景演艺《黄河大合唱》,单日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 [2] - 景区新增低空游览直升机项目,游客可从百米高空俯瞰黄河全景,同时九曲黄河漫游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互动体验 [2] 生态旅游与休闲项目 - 黄龙县石门峡漂流凭借8公里天然河道和16处急流险滩成为热门消暑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3] - 漂流项目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并促进沿线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发展 [4] - 黄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推出森林露营和研学活动,木屋住宿供不应求,近期新增12间木屋以满足需求 [5] 旅游产品创新与业态升级 - 黄龙县常态化推出"周末游""节庆游""主题游"等产品,结合水舞表演、篝火晚会等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5] - 宜川县通过数字科技与历史文化融合提升游客体验感,如壶口·弧幕影院的3D影片和实景演艺 [2] - 黄龙县计划将"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和乡村振兴 [5]
消暑景点“上新” 撬动夏日新消费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9
临安昌化冷泉湾 - 冷泉湾占地约5万平方米 包含7口冷泉 4条丛林水滑道和20余个嬉水项目 特点是水质纯净 遮阴不晒 老少皆宜 [4] - 景区提供多样化水上娱乐项目 包括花式跳水 水上飞渡 漂流和水上魔毯等 [4] - 昌化镇以"夏日嬉水 冬日玩雪 春秋户外"为特色 打造"四季文旅"目的地 [4] - "风之谷"景区带动双塔村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部分村民收入翻番 [5] - 景区周边配套建设乡村邻里中心 山地公园等设施 计划2025年游客突破80万人次 2027年突破100万人次 [5] 建德航头大冰洞 - 大冰洞利用溶洞资源和人工降温技术 保持零下8摄氏度 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6] - 景区提供"避暑三绝"产品链:冰洞观光 溶洞餐饮和戏水乐园 [6] - 溶洞餐厅结合喀斯特地貌与钟乳石等自然景观 提供独特用餐体验 [6] - 戏水乐园日均接待1000至2000人 成为当地旅游新名片 [6] - 景区配套举办夏夜啤酒音乐节和非遗"打铁花"表演 丰富夜间娱乐活动 [6]
北林区 构建文旅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7-13 13:26
露营行业 - 绥化市北林区利用闲置场地发展营地旅游,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满足城市居民短途游、微度假需求 [7] - 夏日温庭露营地新增特色餐饮项目如土窑坑烤,保留食物原汁原味,设有围炉煮茶区、自助烧烤区、团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自"五一"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 [7] - 金龟山庄全季营地创新打造"室内热带雨林"空间,汇聚200余种植物,新增全季露营部落、四季花海、冰雪乐园等主题项目,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 [8] 旅游产业 - 北林区全面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全域旅游新路径,以"全季运营、全龄覆盖、全业态融合"为发展理念,截至5月累计接待游客2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6亿元 [8] - 北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进一步深化文旅品牌建设,整合农耕文化、民俗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做强冰雪嘉年华、荷花节等特色活动 [8]
毕节新发展示范:超越自然四季皆可游,让人员留下来、产品走出去
新浪财经· 2025-07-10 12:26
毕节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毕节全市接待游客超8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 [1][11] - 毕节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1个,包括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等知名景点 [5][7] - 景区创新推出"山水进阶玩法",如九洞天景区引入剧本杀导览,打造差异化文旅IP [3][17][18] 景区运营模式创新 - 百里杜鹃景区从"花海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型,2024年管理区生产总值达53.09亿元,较2008年增长7倍 [15][16] - 玉簪花云海景区构建复合型旅游综合体,打造"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的全域旅游格局 [12][14] - 织金洞景区累计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2023年接待量突破198万人次 [25][28] 文旅带动乡村振兴 - 九洞天景区周边农户旅游相关收入占比达家庭总收入的32%,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13个 [21][25] - 织金洞景区为本地居民提供200多个岗位,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29] - "景区+农户"模式推动周边农户自主创业,构建互利共赢的文旅生态圈 [31] 农特产品品牌化发展 - "陈二平"辣椒品牌从毕节小作坊起步,产品已进入50余家超市,曾创下两分钟销售5万瓶的纪录 [32][34] - 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拥有6000余亩种植基地,带动众多农户增收,天麻产量占全国40%以上 [36] - "优选毕货"平台整合28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9个县区136个乡镇农户增收 [37][38]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 毕节已建立集航空、高铁、高速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36]
让“古蜀厚重”叠加“人间烟火”,满足复合型文旅需求 看完三星堆还能干什么? 德阳以全域文旅格局“留客”
四川日报· 2025-07-07 15:09
德阳文旅发展战略 - 省委提出支持德阳等7个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7] - 德阳以三星堆为核心资源 提出"古蜀厚重+人间烟火"双轮驱动战略 满足游客复合型需求 [7] - 构建"3+N"文旅格局 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体系 打造"世界三星堆 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7] 三星堆流量经济效应 - 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599.36万人次 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 [10] - 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 与《原神》联动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 [10] - 带动周边产业升级:旌阳区推出三星堆主题舞台剧 绵竹开发剑南春定制酒 广汉餐饮住宿业快速发展 [10] 产业链延伸与项目投资 - 规划投资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覆盖文化体验/演艺娱乐/主题游乐等全产业链 [11] - 推出超百亿元文旅招商项目 计划举办2场推介会吸引资本落地 [11] - 在深圳举办城市品牌活动 推出"此生要去看德阳"精品线路破解游客短暂停留问题 [11] 研学旅游与品牌建设 - 2025年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德阳举行 发布四大主题10条精品研学线路 [13] - 实施"古蜀文化溯源/天府生态休闲/成渝研学实践/国际旅游目的地"四位一体品牌战略 [13] - 开发沉浸式考古体验项目 茶仙谷融合赵坡茶文化打造产旅综合体 非遗传承人驻场展演活化传统文化 [13] 区域协同与产业融合 - 龙门山旅游环线串联104公里文旅资源 带动8段特色山路和12个观景台沿线乡村振兴 [14] - 广济镇玄郎村溯溪营地最高日接待量达千人次 中江觉慧村转型乡村综合体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 [14] - 绵竹年画村通过"非遗+研学"模式 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万余人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