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搜索文档
2025下半年轨交设备行业投资策略:维保更新需求可持续,车辆与信号设备更受益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9 18:44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轨交设备指数涨幅靠后,但正收益个股占比达73%,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与客货运量均保持稳健增长 [3][4] - 存量市场后周期维保替换需求增加,市场潜力大,看好车辆环节与信号设备环节,推荐中国中车、思维列控,建议关注中国通号、时代电气、时代新材、金创集团等 [5][6] 行情回顾:上半年板块走势有所分化 年初以来轨交设备板块大幅跑输行业 - 截至6月27日,轨交设备(申万)指数涨幅 -8.82%,分别跑输机械设备(申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16.82%、10.98%、8.47% [3][15] - 机械设备二级行业中轨交设备Ⅱ(申万)涨幅排名最后,三级行业中轨交设备Ⅲ(申万)涨幅垫底 [15] 板块性赚钱效应明显,个股分化严重 - 30家轨交设备公司取得正收益的多达22只,占比73% [3] - 小市值公司涨幅更显著,中国中车、时代电气、中国通号等大市值公司涨幅靠后 [3] 板块回顾:资本开支与需求增长稳健 铁路固投:全年有望达到9000亿规模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 [24] - 2025年1 - 5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90%,假设全年保持5.9%增速,2025年铁路固投有望达到9000亿 [24] - 2024年全国高铁投产新线2457公里,2025年有望达到2600公里 [24] 运量需求:客运量增长势头良好,货运量保持平稳 - 2024年全国铁路客运量43.12亿人次,同比增长11.9%,创历史新高;2025年1 - 5月全国铁路客运量18.63亿人次,高基数下仍然实现7.3%增幅 [27] - 202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51.75亿吨,同比增长2.8%;2025年1 - 5月全国铁路货运量21.21亿吨,同比增长1.7% [27] 车辆招标:上半年350km/h动车组新增招标68组 - 2022 - 2024年动车组招标量分别为140组、312组、343组,同比分别增长29.63%、122.9%、9.94% [30] - 2025年上半年招标68组,其中全部为350km/h高速动车组,2024年上半年350km/h动车组招标量为169组 [30] 国铁报表:收入及利润均创新高,负债率进一步下降 - 2022 - 2024年国铁运输收入分别为6936亿、9641亿、9901亿,2023 - 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39%、2.7%,2023 - 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3亿、39亿 [37] - 国铁集团资产负债率下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 [32] 投资展望:后周期运营维保更具潜力 车辆:新建线路 + 存量线路加密,新车需求稳中有增 -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铁7万公里,2024年底全国高铁里程4.8万公里,未来10年每年新建高铁里程平均2000公里,新建线路对应的动车组需求有望保持平稳 [41] - 目前运营线路中每日发行动车组列对数未达运力极限,低于100列对数的线路里程占比超过85%,存量线路还有很大加密空间 [41] 车辆:2027年首批车型面临到期,替换需求开启 - 和谐号动车组陆续进入替换周期,且越到后期运营和维修成本越高 [42] - 截至2024年底,复兴号动车组已累计配属1157列(不含动检车),约占全国动车组总数的30.38% [45] 车辆:我国铁路运营车辆实行计划预防修 - 动车组实行国铁集团、铁路局、动车段三级管理,实行以走形公里周期为主、时间周期为辅(先到为准)的计划预防修 [51] - 动车组的检修分为5个等级,一、二级为运用修,三四五级修为高级修 [51] 车辆:26 - 28年高级修进入高峰期 - 2014 - 2016年为新增动车组投运高峰,对应2026 - 2028年为五级修高峰期 [52] 车辆:招标验证趋势,中车高级修订单更显著 - 2024年两次高级修招标共833组,同比增长187.24%,其中五级修509组,同比增长371.30%,占比达到61.10% [61] - 2025年第一次高级修招标312组,同比下降13.50%,其中五级修155组,同比下降25.12%,占比降至49.64% [61] - 2023 - 2024年中车动车组高级修订单分别为142.8亿、453.6亿,两年平均298.2亿;2025年第一次披露高级修订单为105.5亿 [61] 信号:地铁改造需求占比已超过30% - 截至2024年底,城轨运营里程已超过1.2万公里 [66] - 全国城轨信号系统中未进行改造的线路超10年以上的共有59条,共计运营里程为1783.4公里 [66] - 2024年改造线路投资额达到近40亿,占到了全年招标额的30.56% [66] 重点方向:看好车辆环节及信号设备 中国中车:轨交车辆龙头,新兴产业打造第二曲线 - 公司轨交装备包括铁路和城市轨交,车辆包括动车、机车、客车、货车等;风电装备包括整机、电机、叶片、塔筒等 [71] - 2024年,公司收入2464.57亿元,铁路装备业务、新产业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44.82%、35.05%、18.44%、1.70% [71] 时代电气:轨交为基,发力半导体及新能源 - 公司产品涉及轨道交通、新能源发电、电力电子器件、汽车电驱、工业电气、海工装备等领域 [76] - 2024年,公司收入249.09亿元,同比增长13.42%,其中轨交装备146.36亿,同比增长13.37%,营收占比58.76% [76] 思维列控:铁路列控系统龙头,机车业务占比75% - 公司是铁路列控系统、动态监测系统核心供应商,LKJ系统覆盖全国18个铁路局等客户,截至2022年底,市场占有率约为50% [77] - 2019年收购蓝信科技,产品延伸至列控动态监测领域,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市占率100% [77] 中国通号:聚焦轨交通信信号,受益线路改造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包括设计集成、设备制造、系统交付等 [81][85] - 2024年铁路业务占比58.17%,公司业绩相对平稳 [82][83]
大国总师一席谈|中国中车冯江华:为中国高铁铸造“奔腾之心”
新华社· 2025-06-17 20:48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中国中车冯江华:为中国高铁铸造"奔腾之心" 新华社记者韩佳诺 在疾驰的"复兴号"列车背后,有一群为高铁打造"心脏"和"大脑"的人。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冯江华,正 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入职中车株洲所36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我国高铁牵引系统研发的领军者,主导了从"中华 之星""和谐号"到"复兴号"的牵引技术迭代,让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最终站在世界高铁技术的巅 峰。 探索与追赶:助力我国首列高速列车问世 1989年,冯江华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中车株洲所。彼时,中国铁路技术仍处于"绿皮车时代",高速列 车对中国而言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按下了"启动键"。 1997年开始,国家部委立项支持高速列车自主研制。"中华之星"的研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我国首 列自主设计的高速列车。 冯江华参与"中华之星"项目研发,并担任牵引控制技术课题负责人。他回忆:"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高 速列车,甚至连高速列车所需的很多核心技术,例如异步交流传动技术等,还是空白。" 冯江华组建了国内最早的电力牵引高性能交流传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团队,夜以继日开展试验 ...
北摩高科: 关于选举职工董事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21:48
公司治理变动 - 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选举赵翔先生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职工董事,将与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3名非独立董事共同组成董事会 [1] - 赵翔先生现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持有公司股份260股,与公司大股东及高管无关联关系,无违法违规记录 [2][3] 新任董事专业背景 - 赵翔先生为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2016年入职后主导高速动车组闸片、多型号飞机刹车盘副、装甲车辆刹车系统等核心项目研发 [2] - 任职期间累计获得13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领域覆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军事装备三大方向 [2] 业务技术能力 - 公司技术团队具备跨领域研发实力,产品线涵盖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闸片、波音/空客民航飞机刹车盘、歼击机/轰炸机军工制动系统 [2] - 在军用领域实现特种战车、主战坦克、火炮车等重型装备刹车系统及湿式离合器片的技术突破 [2]
我的铁路风景︱感受跨越百年的铁路“印记”
新华网· 2025-06-13 21:27
在沈阳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一座承载着中国铁路百年记忆的殿堂巍然矗立。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沈 阳铁路陈列馆,以其8万平方米的恢宏规模,2.9万平方米的主体展馆和2.1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成为记 录东北铁路发展史诗的重要载体。 在这座工业记忆的圣殿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会说话的史书。斑驳的蒸汽机车静默矗立,泛黄的图纸微微 卷边,它们用独特的语言讲述着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领跑世界的壮阔征程。当指尖轻触百年老机车的 铆钉,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汽笛长鸣,感受到钢铁脉搏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强劲律动。 这座陈列馆最动人的,不仅是那些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更是铭刻在每一寸铁轨上的奋斗故事。从詹天 佑时代的筑路先驱,到新时代的高铁工匠,几代铁路人用汗水浇铸的梦想,都凝结在这片钢铁丛林之 中。那些褪色的工装、磨损的工具,都在诉说着平凡铸就伟大的永恒真理。 铁路主题广场以创新的艺术语言续写着工业传奇,它是沈阳铁路陈列馆展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 由主题雕塑、可移动铁路文化主题的实物雕塑群、万平园林、观光小火车等组成。 在这里,历史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动体验。当夕阳为古老的机车镀上金边,这些钢铁仿 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
最高时速350公里 哈铁新型智能动车组暑运登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23:26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加强动车组司机和检修人员培训,选拔16名动车组地勤机械师,通过理论+实践方式 提高作业人员对新车型的检修能力。三棵树机务段投用模拟驾驶设备,可模拟多种天气条件下的驾驶环 境,提高动车组司机应急处置能力。 在车体配置上,CR400BF-GS型复兴号智能技术提升动车组采用降噪内风挡新型地板及墙板减振器,能 有效降低客室噪声,车厢内新增USB、Type-C充电接口,为旅客提供方便。 为保障冬季高寒天气下的安全运行,CR400BF-GS复兴号智能技术提升动车组采用双层密封舱车体设 计,车底、转向架区域等关键部件覆盖纳米防冻涂层,制动系统搭载智能温控模块,全面解决冬季冰雪 附着的难题,保障列车在低温环境中稳定运行。 中新网哈尔滨6月11日电 (孙涛记者史轶夫)11日,在哈尔滨动车段检修库内,动车组检修机械师们正在 对三组CR400BF—GS型复兴号智能技术提升动车组进行检修作业,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以 下简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首次配属的新型智能动车组,将于暑运正式投入运营。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现有CRH5A型、CRH5G型、CRH380BG型和谐号动车组及CR400BF-GZ型复兴号动 车组,应 ...
为中国高速列车发展护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09:30
原标题:为中国高速列车发展护航 如今,高铁已是不少旅客的出行首选。可少有人知,高速列车流线型外形及碰撞吸能结构的设计, 离不开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的努力。 我国首个准高速列车研制项目设立之初,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的几名青年教师敏锐察觉到 空气动力学在高速列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组建国内首个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团队,他们深入工程 一线,提议生产厂家考虑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带来的影响,并最终承接了我国首个列车空气动力学外 形设计的重任。 没有计算机辅助,该团队成员手绘出中国首台准高速机车的三维轮廓。 "像航空航天都是把飞机等放到风洞里面试验,但列车是贴地运行的,还有列车交会、穿越隧道等 情况,这些相对运动很难在风洞里模拟,必须建设铁路专用的列车空气动力学动模实验装备。"中南大 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鲁寨军介绍,"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心成立之初,当时还是青年教 师的田红旗院士等创始人就确立了团队统筹管理模式,将科研结余经费投入平台和条件建设。" 1998年,团队自主建成国内首套高速列车动模试验系统。这台自主设计的装置能模拟高速列车运行 时空气与车体的相互作用,为和谐号、复兴号 ...
莫奈 “假名” 睡莲的艺术迷思与真相?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12:33
莫奈晚年饱受白内障折磨,视力下降让他难以精准观察世界。但困境反而激发了他的艺术创造力,他凭 借内心对自然的深刻记忆与艺术直觉,开启全新创作方式。《睡莲:红色和谐》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之 作。画作中的色块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莫奈对色彩关系的精准把控,是他将整个画面当作色彩有机 体,抽象表达光影与色彩相互作用的大胆尝试,突破了传统印象派的创作边界。 这幅作品真相的揭示,彰显出莫奈艺术生涯的丰富层次与前瞻性。他在晚年从传统印象派向抽象艺术探 索,为现代艺术发展提供启示,证明艺术创作是内心世界的表达,即使面临生理局限,也能凭直觉与情 感创作出独特作品。同时,它也告诫我们,艺术鉴赏不能流于表面风格判断,需结合创作背景、艺术家 经历与时代语境,才能真正理解作品价值。 莫奈的 "假名" 睡莲 ——《睡莲:红色和谐》,在误解与真相的交织中,展现出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 它不仅是莫奈突破自我的见证,更是连接印象派与现代抽象艺术的重要桥梁,凝聚着艺术家对艺术的永 恒热爱与追求。 (原标题:莫奈 "假名" 睡莲的艺术迷思与真相?) 在艺术史上,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红色和谐》曾上演一场身份错位的奇妙插曲。这幅作品一度被误 认作马列维奇 ...
通宇通讯:金字塔和谐1号基金拟减持不超0.3833%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5-26 20:29
股东减持计划 - 广州金字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字塔和谐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计划在2025年6月18日至2025年9月17日期间减持不超过200万股公司股份 [1] - 减持股份占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0.3833%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 [1] 股东持股情况 - 金字塔和谐1号基金目前持有公司股份2613.37万股 [1] - 占公司总股本的5.0023% [1] - 占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5.0085% [1] 减持原因及价格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1] - 减持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确定 [1]
三峡旅游聚焦主业首季净利增七成 两艘自建省际游轮预计2026年投运
长江商报· 2025-05-26 09:14
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1亿元,同比上涨7.56% [1][3]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664.88万元,同比上涨75.73% [1][3] - 2024年全年营收7.41亿元,同比下降53.7%,但剔除剥离业务影响后同比增加6577.15万元,增长9.74% [3]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9.3%,但扣非归母净利润9629万元,同比上升8.2% [3] - 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23.89%,同比增加3.64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20.19万元,同比转正,增加5697.39万元 [3] 业务转型与战略 - 公司剥离乘用车4S业务和供应链业务,聚焦旅游主业 [1][2] - 战略目标为"长江三峡旅游主导者"和"中国内河游轮旅游领航者" [1] - 2021年从"宜昌交运"更名为"三峡旅游",加速向旅游业转型 [2] - 公司为"两坝一峡"核心运营主体,拥有资源集约协同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 [2] 旅游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两坝一峡"线路包含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峡等优质旅游资源 [2] - 2024年一季度游船产品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6.01% [3] - 2024年3月微调部分旅游产品结算价格,带动营收和利润增长 [3] - "五一"期间游船产品接待游客12.22万人,同比增长16.83% [4] - "五一"期间"两坝一峡"接待海外游客586名 [4] 游轮业务规划 - 第一批两艘自建省际游轮将于2026年6月和12月投入运营,航线为宜昌至重庆 [1][5] - 第二批两艘省际游轮计划2028年6月投入运营 [5] - 预计达产年份营业收入3.95亿元,净利润1亿元 [5] - 未来可能开辟重庆至武汉、南京、上海等航线 [5] - 公司为新能源游轮先行者,已运营"长江三峡1"号,2025年将新增"和悦""和谐"新能源游轮及"宜昌远影号"游艇 [4] 资源整合与扩展 - 计划推动"两坝一峡"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游轮+景区"一体化运营 [5] - 通过自建和外延式拓展壮大游轮产业规模 [5]
十年间,那些“公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们如今怎样了?
搜狐财经· 2025-05-21 10:28
基金经理"公奔私"现象 - 今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卸任 部分可能选择"奔私" [1] -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公奔私"基金经理已达863名 [13] - 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共7813家 其中82%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 仅5%超过20亿元 [13] 千合资本案例 - 王亚伟2012年创立千合资本 首只产品刷新私募业三项纪录(2000万认购门槛/2.5%管理费/20亿首发规模) [2] - 公司管理规模巅峰达300亿元 后因业绩下滑2022年跌破100亿 近期降至20-50亿元区间 [2][3] - 2024年2月公告王亚伟暂不参与运营 公司规模持续萎缩 [3] 集元资产案例 - 任泽松2018年接手集元资产 管理规模曾达10-20亿元 现跌破5亿元 [6] - 旗下两只代表产品累计亏损率分别达45.2%和43.9% [6] 和谐汇一资产案例 - 林鹏2020年创立和谐汇一 首批产品首日销售150亿元 [7] - 目前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旗下备案88只产品(86只运作中) [7] - 2021-2023年产品净值表现不佳 创始人坦言面临从业最困难时期 [7] 2022年"奔私"潮代表案例 上海运舟私募 - 周应波2022年创立 首只产品首日销售30亿元 快速跻身百亿私募 [8] - 2024年规模回落至50-100亿元 核心成员陆文俊单飞 [8] 睿郡资产 - 董承非加入后首只产品募资45亿元 个人跟投4000万元 [9] - 旗下26只"承非"系列产品 三只代表产品累计收益率约33% [9] 上海勤辰 - 林森2022年5月加入 与崔莹各持股22.7% [10] - 2023年8月规模突破百亿 经历波动后重回百亿级别 [10] - 林森三只产品累计收益率19.6%-39.99% 崔莹两只产品收益率均为13.23% [11] 新晋私募案例 - 邬传雁2024年创立深圳一诺私募 目前仅备案5只产品 规模0-5亿元 [11] - 行业普遍现象为多数"奔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