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床

搜索文档
布局“放大的实验室,缩小的生产线”
解放日报· 2025-06-15 05:28
国产机床技术突破 - 国产数控机床部分性能指标已反超欧洲、日本同类设备,打破进口垄断局面 [1] - 国产机床价格仅为欧洲同类设备的一半,但此前因可靠性担忧导致下游用户偏好进口设备 [2] - 通过中试平台验证,国产机床在模拟实际工况中发现问题并改进,如上汽通用采购前解决1400多条问题 [2] 中试平台的作用与案例 - 上海已布局超过360家中试平台,作为连接研发与市场的关键桥梁 [1][7] - 上海交大智邦搭建的汽车动力总成验证线推动国产机床商业化应用 [2] - 航空发动机中试平台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证9种17台国产机床,涉及高精度加工(如陀螺仪孔精度达"谬"级) [3][6]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地平线"征程2"芯片搭载于智己汽车,缓解汽车行业"芯痛" [4] - 第三方检测平台助力国产车规芯片通过高温、高寒等严苛测试,故障率要求从百万分之一降为零 [4] - 检测实验室一期500平方米,年产能支持10款芯片全流程测试,二期扩建中规模扩大10倍 [4] 中试平台运营模式创新 - 上海交大智邦采用民企主导的第三方模式,结合高校科研、行业经验与用户需求("三拨人"团队结构) [6] - 公司员工持股为主,B轮融资吸引工信部工业母机基金及市场化基金,营收从2021年8000万元增至2023年超4.3亿元 [7] 政策与产业规划 - 上海计划到2027年建成20家市级中试平台,争创3家国家级平台,强化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的支撑 [7] - 《上海市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发展中试经济,覆盖新兴及未来产业 [7]